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军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军队建设的方针,其中对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更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对未来我军陆军武器装备经费投入特点的分析,并选择适合我军发展的道路,对于促进我军陆军战斗力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未来我军陆军武器装备经费投入的指导方针与主要目标我军陆军武器装备经费的投入,要坚决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在陆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的基础上,保证武器装备向多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陆军武器装备经  相似文献   

2.
四平保卫战是1946年4月至5月间,我军在东北战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城市防御作战。此役虽然最后失利了,但却为城市防卫作战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战役的形成 1946年1月,《停战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借口“接收”主权,在东北对我军发动猖狂进攻,形成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3月中旬,敌占沈阳后,立即兵分三路,向沈阳外围城市扩张。其南路新6军和东路第52军分别攻占了我军控制的辽阳、鞍山、营口、抚顺等地,并继续向本溪和辽东进攻。其北路新1军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武器装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至1959年底已基本实现由"骡马化""万国化"向制式化、国产化的转变,常规装备的许多项目已经达到或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军向现代化合成军队的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探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成功经验,能为当前我军建设提供历史性思考,对科学推进武器装备建设具有重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人民子弟兵再一次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用热血和忠诚向世人展示了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赞誉。突如其来的灾害又一次考验了我军官兵的战斗力,也检验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让我们真正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战略目标,对我军军需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实现我军军需建设与保障创新发展,应从保障内容、保障方式和保障手段方面,实现由"基本需求型"向"品质优良型"、由"传统经验型"向"标准规范型"、由"人工作业型"向"信息智能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朱晖  黄春一 《国防》2008,(10):20-21
今年5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我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同全国人民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赢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我军与死神抗争,把数万群众从废墟下解救出来;我军官兵向极限挑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我们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衷心赞誉,胡锦涛主席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 ,列宁针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错误 ,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的意识 ,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早在我军建立之初 ,就十分重视理论灌输。我军政治工作的第一部里程碑性的文献———《古田会议决议》 ,其基本精神就是向广大官兵灌输马列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建国以后 ,毛泽东针对当时的错误倾向 ,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中间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 ,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发扬光大了“理论灌输”的原则 ,有力地保证了我军政治合格和战斗力的提高。邓小平在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强调坚持实事求是 ,为我军…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并引发一场新军事革命。在新军事革命的推动下,中央军委及时提出了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作出了我军实行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军队质量建设的重大决策,并制定了我军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为新时期加强我军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一、确立保持适度数量规模与尽快提高质量相结合的观念新军事革命引发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军队战斗力构成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的变化,质量因素居于主导地位,数量因素降为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未来作战样式由协同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我军的训练模式必将由协同式训练向一体化训练转型。一体化训练是指我军为积极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而进行的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对诸军兵种各作战单元、作战系统、作战体系进行的综合集成训练。它具有信息支撑性、整体联动性及综合集成性等特点。这次训练转型在我军历史上是最为深刻的,将对我军政治工作在提供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新的挑战。我军政治工作要积极适应一体化训练的需要,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不断为我军一体化训练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相应的智力支持。树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我军第二炮兵部队于80年代初,第一次装备自行设计制造的洲际导弹。到此,我军已拥有近程、中  相似文献   

11.
在走过光辉灿烂的70周年和向21世纪阔步迈进之际,我军掀开了“三化”建设史上的崭新一页,这就是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目的、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主要标志、以“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为基本途径的质量建军。加强质量建设,是70年我军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昭示,是新时期我军所面临的特殊建设环境的现实需要,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的客观要求。通过以政治建设、教育训练、国防科研、装备更新、后勤保障、军制建设、理论研究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建设,我军将以崭新面貌迈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2.
《国防》1999,(11)
国庆50周年盛大阅兵,向全世界表明了我军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量,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以鼓舞,给分裂势力和敌人以震慑。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虽然仅是我军武器装备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从中仍可看出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兰州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的最后一年,此时全国的解放局势已经明朗。为加速消灭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势力,阻止敌人力量向西转移,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深入甘肃腹地兰州。兰州战役成功消灭了马步芳集团主力,我军乘胜追击,沉重打击了盘踞西北其他地区的反动势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兰州战役被誉为“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我军之所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动力在于国家安全环境的逐步改善,国家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我军使命任务向巩固政权、保卫政权转变,党对军队建设规律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苏联对我军的帮助和支援。  相似文献   

15.
浅析信息化后勤与全资产可视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战争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加速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而构建我军全资产可视化管理系统是实现后勤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借鉴外军经验,构建和启动我军全资产可视化管理系统,是实现我军后勤的“可控化”和“可视化”的必然选择,对提升我军信息化作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振利  于力 《国防科技》2017,38(5):036-039
美军装备建设起步较早,其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已具备向无人化作战及无人化后勤保障转型的趋势。通过分析研究美军无人化装备发展,准确定位我军后勤装备发展思路,提出并确定我军无人化后勤装备发展策略,对于指导我军现代后勤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我军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特点是,裁减数量,提高质量,由单一兵种向具有现代技术的诸军兵种合成方向转变,从而,为我军建设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道路,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关于裁减数量,注重质量建军原则的形成 50年代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裁减数量,提高质量,走“精兵合成”的道路。它以注重质量的原则为指导,以增强部队战斗力为根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了我军工程审计十几年来发展的概况,结合我军实际,从审计目标、形式、组织、内容、手段、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我军工程审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军恢复政委制的时间,一些书刊上多说是1937年10月。如《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第3期刊载的《浅谈抗战初期我军政治委员制度的取消及其恢复》一文提到,1937年10月9日,八路军前总向党中央负责同志报告,提出恢复政治委员制度的建议,10月22日,党中央负责同志批复同意。战士  相似文献   

20.
金秋时节,笔者前往重庆江津市采访了赫赫有名的传奇式英雄——志愿军一级英雄谭秉云。 70多岁的谭老坐在轮椅上向笔者讲述了那一段令他骄傲和自豪的战斗经历。 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胜利结束后,敌军趁我军后撤之际,出动大批机械化部队,企图截断我军后撤之路。情况万分危急,尚在北汉江以南的我军大部队,机关、后勤面临被“包饺子”的危险。 我7连奉命在麟蹄至自隐里公路旁的390高地上,阻击向北冒犯之敌。连里把扼守公路反击敌人坦克的任务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