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管道漏磁检测中,检测探头的提离效应对管道缺陷漏磁检测性能影响较大.在对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管道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特性;通过建立的模拟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影响分析的实验装置系统,提取了传感器、磁化器在不同提离情况下的检测信号.根据实测数据,研究了漏磁检测过程中提离值对漏磁信号的影响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对军用装备进行漏磁无损检测时,漏磁信号中含有大量噪声,针对这种情况,介绍了小波变换消噪理论.在数字化实现中,离散小波变换是利用Mallat分解与重构算法来完成.仿真试验中,选取二阶样条小波为小波函数,对从漏磁检测装置中采集到的漏磁信号进行消噪.结果表明将小波变换应用于炮管漏磁检测中,能提高检测信号的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为漏磁信号分析、特征提取和缺陷漏磁反演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漏磁检测探头提离效应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裂纹缺陷漏磁检测提离效应分析模型,分析了裂纹缺陷磁偶极子二维数学解析模型,研究了探头提离值对漏磁信号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漏磁检测过程中,探头提离效应会影响磁场强度,随着提离值的增大,检测到的漏磁场强度由强变弱。提离值增大到一定值后,漏磁场强度达到一个恒定值,即对漏磁场的测量已经失去意义。因此要求在设计漏磁检测装置时,必须充分考虑检测探头提离效应的影响,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低功率密度和低材料利用率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电机的转矩特性,将永磁体应用在开关磁阻电机之中,设计了一台三相12/10极永磁磁通控制型混合励磁开关磁阻电机。在分析该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电机设计理论对该电机进行结构设计,并且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在瞬态场条件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在稳态场条件下仿真得到电感特性曲线、磁链特性曲线和转矩特性曲线,建立了精确的非线性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电机的转矩特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电机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该电机的平均转矩并降低其转矩脉动。  相似文献   

5.
采用预制裂纹-疲劳试验-金属磁记忆检测-信号比较分析的标定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预制裂纹深度、不同疲劳载荷幅、不同载荷循环周次的高压五装甲钢板裂纹的金属磁记忆检测表征方法.结果表明,漏磁场法向分量的变化率与裂纹深度成正比.载荷幅越大,载荷循环周次越多,漏磁场法向分量的变化率越大,为采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大量检测裂纹深度提供了一种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解析计算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某型坦克发电机中无刷励磁机的动态励磁特性,指出其激磁绕组在高速工作过程中存在瞬态反电势过高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磁极端部削角的方法对磁极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小励磁磁链波动。有限元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虽然导致激磁绕组的磁链略有下降,但可以显著降低激磁绕组磁链波动,改善其反电势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快速漏磁检测,采用形态滤波的方法对漏磁信号的基线漂移进行在线处理.首先,运用Maragos类型形态滤波器,选择平面结构元素作为最佳形态滤波形式,并通过实验得到最佳结构元素选取标准;然后,利用该滤波器和小波分解的方法分别对仿真信号和采集到的漏磁信号进行基线漂移的处理.结果表明:形态滤波的方法能够实时准确地实现基线漂移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基于漏磁法,采用高信噪比的霍尔磁传感器及放大器,配以高精度的自动传动与光电定位装置,以及自行设计的信号采集与分析处理软件所构成的类V型微裂纹检测系统及其原理。该系统能对宽度在50μm及以下的微裂纹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漏磁检测的正演计算模型及反演计算模型,阐述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在漏磁信号分析中的应用,指出了漏磁检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漏磁缺陷重构是指由检测到的漏磁信号重构缺陷轮廓及参数,是实现漏磁反演的关键。将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引入到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ABC)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缺陷重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作为前向模型求解漏磁信号,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用于求解反演问题中的优化问题。将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和基本人工蜂群算法作为反演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人工蜂群反演算法精度较高,速度较快,同时对实测信号具有鲁棒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漏磁反演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取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辐照45#钢板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基于连续光纤激光发射系统,开展钢板的激光辐照实验,得到温度场分布及靶板的烧蚀穿孔特性;基于ANSYS建立靶板有限元模型,模拟激光辐照下靶板的热响应过程,得到了靶板厚度、激光功率和光斑直径等因素对靶板温度分布及靶板穿孔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漏磁信号反演进行了研究,由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获得样本,在网络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了由缺陷的漏磁信号到缺陷二维轮廓图的网络映射,实现了缺陷二维轮廓图的漏磁反演,为漏磁定量化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防务技术》2020,16(3):503-513
The paper describes field test results of 7.62 × 51 mm M61 AP (armour piercing) ammunition fired into mild steel targets at an outdoor range. The targets varied from 10 mm to 32 mm in thickness. The tests recorded penetration depth, probability of perforation (i.e., complete penetration), muzzle and impact velocities, bullet mass, and plate yield strength and hardness. The measured penetration depth exhibited a variability of approximately ±12%. The paper then compared ballistic test results with predictive models of steel penetration depth and thickness to prevent perforation. Statistical parameters were derived for muzzle and impact velocity, bullet mass, plate thickness, plate hardness, and model error. A Monte-Carlo probabilistic analysis was then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probability of plate perforation of 7.62 mm M61 AP ammunition for a range of impact velocities, and for mild steels, and High Hardness Armour (HHA) plates. This perforation fragility analysis considered the random variability of impact velocity, bullet mass, plate thickness, plate hardness, and model error. Such a probabilistic analysis allows for reliability-based design, where, for example, the plate thickness with 95% reliability (i.e. only 1 in 20 shots will penetrate the wall) can be estimated knowing the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 of perforation. He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plate thickness to ensure a low 5% probability of perforation needs to be 11–15% thicker than required to have a 50/50 chance of perforation for mild steel plates. Plates would need to be 20–30% thicker if probability of perforation is reduced to zero.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焊接工艺对熔化极气体保护堆焊快速成形零件组织性能的影响,根据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以及相变潜热与温度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熔化极气体保护堆焊成形过程的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了高斯移动热源载荷下的熔化极气体保护堆焊成形温度场计算,分析对比了不同焊接工艺对焊缝区温度场热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热输入和焊接速度对焊缝区热循环影响显著,而基板厚度对其影响较小;选择厚度约为16mm的基板,采用小于120×20J的热输入和大于10mm/s的焊接速度有望成形出性能优良的零件。  相似文献   

15.
漏磁信号特征提取及检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漏磁检测原理和用有限元法计算漏磁场的方法,漏磁场法向分量的峰-峰值随缺陷深度增加而增加,峰-峰值间隔随缺陷宽度增大而增大。在检测中,先去除漏磁信号的奇异值,然后用峰-峰值算法提取缺陷信号特征,根据信号的峰-峰值大小和信号梯度变化作为缺陷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原始漏磁信号噪声的抑制,针对硬阈值函数和软阈值函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阈值选择方法,研究了基于该方法的提升小波包降噪算法。采用小波包和提升小波包,分别在硬阈值、软阈值和自适应阈值处理函数下,对含噪信号进行降噪效果的分析和比较,并给出了漏磁信号在自适应提升小波包算法下的降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近似优化能力,在保留原始漏磁信号有效成分的同时,能更好地去除噪声。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AGA-LS-SVM)的新方法,用于二维缺陷重构,建立由缺陷的漏磁信号到缺陷二维轮廓的映射关系。该方法实现人工裂纹缺陷的二维轮廓的重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和很好的泛化能力,为漏磁检测定量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