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事人武工作10年了,与《中国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民兵》创刊以来,坚持每期必读,并一期不漏地装订成册,珍藏起来。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民兵》给我的帮助很大。每年制定民兵、预备役政治教育计划时,我都参照《中国民兵》中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提出实施意见。为办好青年民兵之家,我按《中国民兵》介绍的“宜城县人武部10年以如一日:办  相似文献   

2.
我刚任福建连城县委书记并兼任人武部党委书记时,对民兵工作不熟悉,我借助权威刊物——《中国民兵》杂志,指导工作。例如,我上任后,为民兵工作现场拍板解难题近百件,就是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学习和借鉴来的。《中国民兵》杂志指导我县民兵工作上了三个台阶,还受到了省、地的表彰。我还十分注意《中国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政工科的资料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从创刊至今的《中国民兵》杂志,每当有人借阅时,我必用本子记下,催他们按时归还。 是什么原因使我成了《中国民兵》的“收藏迷”?为什么我收藏的《中国民兵》一期不少?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1996年2月,在天门市人武部任政委已满10年的李世龙就要离任之际,将自己任期内精心收集装订的11本《中国民兵》杂志合订本以及结合工作写下的近百万字的工作笔记留给了人武部。此举反响强烈,1996年4月6日的《解放军报》以《政委李世龙离任留下珍贵纪念》为题作  相似文献   

4.
我真正接触《中国民兵》是在2000年,那时我对民兵工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自从读了它,对我开展民兵工作真是大有好处。开始时,爱人见我经常拿着《中国民兵》看,就唠叨起来,说那书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看点《知音》、《读者》之类的!  相似文献   

5.
我爱人武工作,是从1984年开始的,那时我正上高中,空闲时常去村“民兵之家”。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读《中国民兵》创刊号被她吸引住的情形。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杂志。从此以后,我总是想方设法借阅《中国民兵》,这时,我已爱上了人武工作.1986年,我考上大学,虽然在学校见不到《中国民兵》,但放寒暑假,回到村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民兵工作13年了,《中国民兵》创刊至今,我是每期必读,并一期不漏地装订成册,珍贵收藏。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民兵》给我的帮助很大。它对我干民兵预备役工作能做到胸中有数,心里有谱。《中国民兵》刊物刊载的"基层新曲"、"国防教育"等栏目,使我读后吸取里面的营养,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指导我搞好基层工作。为  相似文献   

7.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今年27岁的我,与《中国民兵》已有了13年的不解之缘。 1986年,父亲由部队转业到县人武部工作,我便有机会接触上了《中国民兵》。当时,校园里流行的是武打和言情小说,我也一度沉湎于此。但自从在爸爸的案头见到《中国民兵》之后,我便对她如醉如痴,爱不释手。渐渐地,我对国防愈加关心起来,国防知识也日渐丰富,成为全校有名的“国防迷”,在班级和学校的黑板报上,经常刊登着我从《中国民兵》上摘抄的军事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兵》教我以武为本邓州市人武部张继伟我很想对《中国民兵》杂志说说我的心里话。我1985年从野战部队补充到人武部搞民兵训练工作之初,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一次,我在《中国民兵》杂志上看到了“训练参谋”专栏内刊登的指导文章,边看边琢磨起来,发现民兵训练与野战部队的训练有相同之处外,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份,我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刚进入工作,《中国民兵》就进入了我的生活。我与它"一见钟情",像甜美的甘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它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当《中国民兵》快要出版时,我都迫不及待地先在网上查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华北民兵》编辑部编辑打来电话,约我写篇"与《华北民兵》的难忘故事"的回忆文章,以纪念《华北民兵》创刊50周年。瞬时,与《华北民兵》这位知心"伴侣"相识、相恋,到携手共同进步的点点滴滴立即呈现在我眼前。我与《华北民兵》的相识要追溯到2002年10月。那一年,我从第24集团军装甲一师交流到天津警备区预备役高炮师一团工作,由于在原单位任过指导员,团里便安排我到宣保股帮助工作。安排工作时,团政治处主  相似文献   

11.
我在武装战线上工作20多年,从《西南民兵》创刊开始,我就与《西南民兵》打交道,我喜欢阅读《西南民兵》刊登的每一篇文章,同时又积极为《两南民兵》写稿,当看到自己所写的文章在杂志上刊出时,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西南民兵》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大家的呵护下越办越  相似文献   

12.
18年前我当民兵连长时,一个偶然机会,从没写过新闻报道的我拿起了笔。 一开始。《中国民兵》就是我学习模仿的报刊之一。我开始向包括《中国民兵》在内的各媒体投稿。开局良好,媒体上很快出现了我的名字。可是,写呀,投呀,就是上不了《中国民兵》。后来,等盼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有人告诉我,我的名字上了《中国民兵》,一看是我的名字,却不是我的稿子,大约是有个作者与我同名同姓。我暗暗地想,什么时候我的稿子能登上《中国民兵》呀!以后的岁月,我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湖北恩施军分区选拔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武装部任职,从小崇拜军人却没当上兵的我,毫不犹豫报名到建始县景阳乡武装部任干事。部长黄正岳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学习《中国民兵》杂志。我一看便着了迷,从此,《中国民兵》就没有离开过我。我部充分借鉴《中国民兵》刊载的外地民兵工作经验,狠抓民兵基层建设,很快就抓出了成效,景阳乡武装部被评为省级民兵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14.
屈指算来,我与《中国民兵》结下不解之缘已经整整13年了。13年来,《中国民兵》杂志以独特的魅力在我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它伴我左右。 1986年,我带着云南老山前线的征尘,到齐国故都临淄区人武部任政委,由于一直在野战部队工作,而且又刚从前线回来,所以,对民兵、预备役工作比较陌生。抓什么?怎么抓?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正在我烦恼与苦闷时,无意间翻阅  相似文献   

15.
15年前,当我离开作战部队来到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武装部当上武装干事的时候,恰逢《中国民兵》创刊。15年来,《中国民兵》杂志像一个无声的老师,指导我工作、学习。使我在武装战线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16.
我从野战军转到青海祁连县人武部工作,初到人人武部困难的确不少,主要是不熟悉工作。后来我在《中国民兵》的帮助下,学会了做民兵工作。我下乡搞民兵政治教育,参照《中国民兵》杂志上介绍的典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在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文艺作品在大赛中获奖经验被上级转发时,就会想起写作之路的恩师——《中国民兵》。 1993年,我在一所村小学当民办教师。一天,我到村委会汇报学校工作,看到村干部办公桌上的一叠《中国民兵》。我将杂志借回学校。我渐渐地被刊物特色吸引。一天,我又到村委会去借杂志。镇武装部陈部长正好在场。他说:“你这文化人不能白借,得写写稿。刊发一篇,奖你一年的《中国民兵》。”于是,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国民兵》的老读者,也是忠实读者。那1993年,我担任村民兵营营长,在镇武装部开会时,发给了我一本当年第3期的《中国民兵》,我翻开一看,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丰富。  相似文献   

19.
初识《中国民兵》时,我刚到基层武装部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 业务生疏,《中国民兵》理所当然成为我学习本职业务、开展民兵政治教育的最佳参考。工作之余,我也曾写过儿篇报道,但因写作思路不对,未被采用。后来,找调到县人武部机关,部领导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工作。去年3月,领导推荐我到《中国民兵》编辑部学习,对于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学习期间,各位编辑老师给了我精心的指导和关心帮助,安排我参与了“基层新曲”、“文  相似文献   

20.
说起与《中国民兵》相识,还得从5年前说起。那年我刚从作战部队调至预备役部队工作,一次在我们主任办公桌上偶然看到了《中国民兵》这本杂志,当时我就被那美丽淡雅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便给主任讲,想带回去看看。主任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就答应送给我。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民兵》的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