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成建制、成系统动员是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国防动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战争内在要求的动员模式,是促进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动员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深入认识成建制、成系统动员的内涵,准确把握成建制、成系统动员的特点,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成建制、成系统动员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光善福  孙大为 《国防》2010,(9):39-40
成建制成系统动员是指依托地方行业系统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人员、装备、物资、技术、设施等实施的整体性动员。加强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对提高国防动员战时参战支前和平时应对各种灾害性事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邢建华 《国防》2010,(1):42-44
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就是根据动员任务,依托地方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地方一些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的人员、装备、物资、技术和设施等动员资源,基本按原有建制整体性使用的动员建设模式。国防后备力量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强调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路子从白成体系、自我完善的发展模式,转到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高建设质量效益上来。  相似文献   

4.
夏继宏  张辉清 《国防》2010,(1):69-69
2009年12月4日,济南军区在山东济宁军分区召开成建制成系统动员试点座谈会。军区、省军区业务部门领导和担负试点任务的17个军分区(警备区)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从三个方面对推开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成建制成系统动员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要紧紧围绕任务牵引、合理编组、人装结合、  相似文献   

5.
王业明 《国防》2010,(11):41-43
深化“两成两力”(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胡主席“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提高‘两成两力’建设成果”重要指示、适应我军使命任务拓展和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徐明  刘振宇  方勇 《国防》2006,(1):53-54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物资消耗大、部队机动距离远、战场支援保障复杂,预备役部队后勤如何适应未来作战需求,成建制形成支援保障能力,是当前预备役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必须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提高预备役部队成建制支援保障能力,应高度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预测需求,多方筹措,科学制订支援保障行动预案预备役部队后勤成建制形成支援保障能力,首要的工作是抓好支援行动方案和计划的制订及论证。一是测需求,摸底数,全面掌握动员潜力。预备役部队后勤部门应根据战时担负的后勤支援保障任务,科学测算战场…  相似文献   

7.
钱道龙 《国防》2012,(8):51-52
随着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和我军职能任务的转变,预备役部队担负的抢险救灾、处突维稳等应急任务日益繁重,必须全面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一)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动员速度.预备役部队应急军事行动,首要的是成建制快速动员集结预备役人员.目前,预备役部队应急动员往往是应地方党委政府要求,由军队系统单方唱主角甚至独角,地方相关部门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时效不高.提高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必须从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入手.为此,当前应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理清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编兵,大规模成建制组织快速动员集结普遍存在着人员难抽调、时间难保障、训练难落实、动员难集结等新的情况和问题。去年,我们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组织了团成建制战时快速动员集结研究性演练,对组织程序、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娄纯泗 《国防》2015,(2):74-75
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形式、内容和范围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挑战,聚焦实战化标准和打胜仗要求,成规模抓好动员基础建设,成体系深化应急应战准备,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动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蔡斌  丁舸 《国防》2007,(9):14-15
加强国防动员训练演练,是推进动员潜力向现实应急应战能力和支援保障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作战对社会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和实质性动员准备的逐步深化,加强国防动员系统的训练演练,实现组织指挥顺畅、潜力转化快速,已成为应急应战准备对当前国防动员工作提出的现实而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金恩祥 《国防》2007,(6):33-34
所谓边境地区应急作战一体化装备动员保障能力建设,是指围绕边境应急作战任务,通过装备保障力量整合、装备保障方式结合、装备保障指挥联合、装备保障训练聚合、装备保障资源融合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将参战的所有装备动员保障分队,锻造成"应急能用、应战管用"过硬队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围绕系统的适应性,国民经济动员将朝着信息化程度高、利益引导与机制保障相统一、核心能力突出、具备综合应急能力的方向发展。应从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的持续创新、整合包括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在内的保障体系、加强动员平台建设三方面增强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刘道向 《国防》2013,(3):53-53
提高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必须对其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结构进行分解细化,找准其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基本着力点。(一)系统可靠的应急动员能力。①完善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构,形成军地联合、上下衔接的应急动员指挥体系,是初始动员响应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构建精准的应急力量投送机制和以预备役部队自身保障为基础、以政府对口保障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邱治安  张长城 《国防》2013,(3):31-32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部队整建制、长距离跨区远程机动,行军距离远、动用装备多、机动速度快、保密要求高,需要国防动员系统在交通管制、安全警戒、道路维护、装备技术和物资油料等方面搞好协同保障。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系统遂行作战部队远程机动保障任务的方法途径,对于提高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确保打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断提高民兵队伍建设质量、为民兵队伍成建制紧急动员筑就动力平台,是提高民兵应急动员能力,应对日趋复杂的各种矛盾,确保民兵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基本保障。为此,应着重把好以下“三关”:  相似文献   

16.
国防交通动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战时军交运输保障效益,关系到作战胜负.本文着眼提高国防交通动员能力,从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力量建设、提升保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7.
昌业廷 《国防》2011,(8):30-33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能力,是以信息系统为依托,按照体系作战需求,将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支前保障能力进行有机融合,实现高效、顺畅、精确、系统的动员目标。加快转变国防动员能力生成模式,对于支援和保障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党宽 《国防》2002,(10):8-9
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提高预备役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是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加强预备役部队成建制训练,是提高预备役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预备役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主要包括:快速动员集结能力,机动能力,指挥决策能力,综合保障能力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等。由此可见,预备役部  相似文献   

19.
基于高原高寒地区作战需要,采取任务能力映射法,将装备保障能力映射成以信息能力、指挥能力、动员能力、投送能力、行动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多层级能力体系,分析了各层能力指标的构成及含义。五种一级能力内涵相关、互为基础、匹配融合,其中信息能力是先导,指挥能力是灵魂,动员能力是支撑,投送能力是关键,行动能力是核心。  相似文献   

20.
赵相权  钱伟 《国防》2012,(7):45
信息化战争步伐的加快,给国防动员建设带来新的挑战.省军区系统必须以担负动员支前保障任务为牵引、以庞大的信息资源为依托、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基础,积极探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能力的对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