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洛阳市郊区柿园村退伍军人王建民兴办的科技实体——洛阳市郊区特种动植物研究中心,经营有术,建立“中心”以来的1年多时间里,已创产值100万元,获纯利15万元。 5年前,王建民在报刊上看到介绍养殖全蝎致富的消息后,便一心扑在养蝎上。他刻苦钻研技术,并获得成功,成为远近闻名的“蝎王”。为了带动群  相似文献   

2.
目前有关农民致富的信息铺天盖地,令人难辨真假。稍有不慎非但不能致富,还可能被人坑骗而蒙受损失。所以农民在捕捉致富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认可言调一致的信息。现在不少报刊都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农副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对那些多家媒体言调一致、准确程度较高的信息,应予认可。  相似文献   

3.
养野猪已不是新鲜事。现在人们养的所谓野猪,主要是指纯种野猪与家猪交配产生的杂交种,称为特种野猪。这种野猪,作为优质猪肉应该在高梢的消费层次上有一定的市场。但是这些年特种养殖行业中炒种风盛行,使人们对特种养殖行业中的一些品种存在很大的疑虑,对野猪也是如此。笔者走访了山东萃县一家养殖公司。这家公司提供了一些情况,可为关注野猪养殖的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德惠县人武部发动民兵带头开展科技致富活动,全县有2000多名女民兵上了县、乡村的致富光荣榜。去年1年里,有7人被省评为致富能手,有4人被长春市评为致富女状元。他们的作法是: 抓“头雁”带“群雁”。1986年,米沙子镇女民兵张秀英便开始试着养獭兔,到1987年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300多只,年纯收入达2000多元。人武部便在张秀英家召  相似文献   

5.
民兵连长胥永光种植平菇3年总收入近10万元的喜讯,在四川高县麻柳乡村民中传颂着。人们都夸他是科学致富的标兵。去年他被聘为省科协会员。胥永光起初想靠孵小鸡致富,因不懂技术,遭到了失败。1983年他从报刊上获知生产平菇可以致富的信息,决心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从科学技术入手。他用卖猪的100多元钱,到外地学习12天平菇  相似文献   

6.
致富山海径     
赵汝亭养菇奔小康 禹城市袁营乡袁营村基干民兵赵汝亭,靠在小庭院里养蘑菇走上了小康路,年收入13000多元。 1990年秋,赵汝亭看到养蘑菇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就边学边干、搞起了在蘑菇养殖,当年投料2000斤,收入3000元。1991年他订阅了《中国民兵》等报刊,还买了部分科技书籍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陕西省绥德县石家湾乡,当地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从心眼里佩服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女民兵——张菊林。 十几年前,张菊林偶然从报上看到种植蘑菇的报道后,认为养菇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于是,她只身奔赴山东、北京农科院学习实践。回乡后她一边钻研技术,一边采来野蘑菇在窑洞试种。由于种蘑菇在当地尚无先例,不少村民怕她栽跟头,劝她别冒险了。可她却说:“认准了的事,风险再大也要干!”1993  相似文献   

8.
敢干就能赚     
今年45岁的于桂兰,2009年开始在十二师一O四团牧二场职工食堂当"大师傅"。丈夫姜宏建是个包工头,干一些建筑工程之类的活计,经常出入牧区,被牧工亲切地称之为"姜老板"。今年,于桂兰养了近500只土鸡,在短短5个多月就以每只120元的价格卖出460多只,纯利润3万多元。如今,她养鸡已养成了牧场的新闻人物。牧二场有黑家沟、巴布盖、买尔曼、阿苇滩、卡拉加等十片较大的草场,分布于乌鲁木齐、昌吉两地。牧场有200多户哈萨克族牧工。主要以生产羊、牛、马、骆驼为主,生产方式较单一。  相似文献   

9.
人工养殖全虫,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致富捷径。当年引种,当年可以受益。每立方米可养3000——5000条,业余一人可养20立方米,年获纯利6000元以上,专业一人可养100立方米,年创产值12万元,至少有纯利4万元。如果取毒,效益将更高。国家已列入“星火计划”,在全国大力推广。为了扶贫帮困,帮助广大民兵、退伍军人和农民兄弟学习全虫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郾城县人武部在基层民兵组织中依托“青年民兵之家”,锤炼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民兵队伍。 为增强“青年民兵之家”的凝聚力,县人武部在为各“家”配发娱乐器材、报刊图书的基础上,定期举办“科技兴农”讲座,请庄稼医生会诊,发布致富信息,着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巴南区花溪镇先锋村青年民兵王亚军,发展特种养殖,实行孵化、育雏、饲养“一条龙”。去年孵化雏鸡苗10万只,出栏商品乌骨肉鸡7.5万只,纯收入达30万元,成为“乌骨鸡专业户”。 王亚军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富有进取精神,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积极开辟新的致富门路。他于1993年底开始喂养市场走俏的“白羽乌骨鸡”,但因不懂饲养和防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洪湖市永丰镇民兵杨学勇以劳养武,发展洪湖水域养鳖业。1994年,他摸索出利用日照温度孵化幼鳖成功的新路子。他投资10万元,开挖成鳖池、幼鳖地、产卵室15亩,形成“水乡民兵鳖鱼养殖示范基地”,实施鱼鳖混养,当年出售成鳖350公斤,雏鳖5600多斤,鲜鱼3000多公斤,纯收入逾20万元。 1995年新开挖鳖鱼池17口,并和永丰镇12家民兵养鳖专业户联手发展,共闯市场,养鳖总面积达105亩。为了使洪湖市养鳖业长盛不衰,他当“领头雁”,和沙口、新滩、永丰等镇民兵养鳖专业户联手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顺义区马坡镇向阳村民兵李军,坚持科学养殖,用“对牛弹琴”法增加产奶量获得奇效。 1995年,李军投资15000多元,从内蒙古引进10头奶牛办起了奶牛厂,当他从报刊中获悉“牛听音乐产奶丰”的信息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宽敞整洁的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600多名步入婚嫁年龄的女青年民兵,结婚前纷纷置办“技术嫁妆”,以求婚后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她们订阅了民兵报刊,从中学会一技之长,积极参加镇妇联、人武部和有关部门举办的种、养、加工培训班,到外地拜师求艺,学得致富本领。通过科技实践的洗礼,她们越来越领悟到智力投资比彩电、冰箱等更能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基层新曲     
湖北省汉川市民兵自办“国防书屋”湖北省汉川市刘家格镇民兵连长周德中,坚持利用农闲时间从事新闻写作,10余年笔耕不辍,每年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上见稿20多篇。近年来,他收集整理自己收藏多年的《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国防》、《民兵生活》等报刊,办起了一个传播国防知识的“国防书屋”,内有藏书5000多册。他还自费订阅了《湖北日报》、《农村新报》等地方报纸,开辟了农村致富信息宜传橱窗。现在,该市的“国防书屋”,已成为农村民兵学习国防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寻找致富门路的重要场所。(虞炬)  相似文献   

16.
致富信息     
媒体做媒发山药财今年,农八师一三三团十五连职工董英明种植的 30亩优质地龙山药,以平均每公斤5.5元的价格销售一空,6吨山药种苗也被想发展山药种植的职工群众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订购完毕。说起自己种山药的事儿, 老董感激地说:“是新闻媒体帮我传递了致富信息。”  相似文献   

17.
山东高青县乡乡建立刊授教育函授站,广泛开展学刊用刊活动,除进行国防教育外,他们特别重视用好“致富山海经”专栏提供的致富信息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第二民兵营九连民兵任胜华在短短的几年里,从开始养殖30头肉牛增长到150头牛,每年出栏20头以上,利润在8万元左右。2005年,他又搞起了立体养殖,在牛圈旁边扩建了一个5亩地的养鱼池,投放了鱼苗150余公斤,河蟹50公斤;鱼池里养鸭、养鹅各500余只,大雁100只;种植水稻300亩,年纯收入达15万余元,成功地走上了立体养殖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9.
8年前,人们对“信息”二字还不十分敏感的时候,在苏北涟水县石湖镇有个叫王飞马的青年民兵已在信息的世界里驰骋了。首先,他抓住了一条信息,花2000元办起了家庭胆红素作坊,仅年把时间就获利2万多元。后来,他又获得信息:因市场疲软,胆红素价格暴跌,便立即停产,免遭了数千元的经济损失。信息,使他兴利除弊。他呆不住了。他,带着诸多想法,自费到安徽、浙江等地走访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民兵中个人做生意的多,民营企业多,下海捕捞的多,私人养殖的多,涉法事务也多。为了使大家依法经营,靠法致富,用法办事,区人武部成立法律宣讲小组,由政委任组长,并腾出一辆专车为“法律宣传大蓬车”,车上既有学法用法的书籍报刊,又有一些人违法犯罪的警示图片,他们经常到各个街道、厂矿企业和农村的民兵组织中,每到一处,广泛宣传《民法》、《刑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并将常用的法律知识编印成小册子,发到广大民兵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