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晓平的这部长篇处女作《爱着》通过一个年轻男子与四个年轻女子爱情悲剧的揭示,反映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中国普通百姓不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的命运,写出了战争对人命运的影响。小说吸引人的地方要算是对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无论是主人公父亲与四个年轻女子、家人的  相似文献   

2.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稳固其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并与德国法西斯相呼应,伺机夺取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沿中苏、中蒙边境先后构筑了 17个筑垒地域,形成了总长达 1000多公里的防线。这条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防线并没有能够挽救日本帝国主义覆灭的命运。 1945年 8月 9日凌晨,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东北,只十余天的时间,日军苦心经营达十余年的筑垒地域就被彻底粉碎。 一、侵华日军中苏边境防线概况   日本帝国主义在完成对东北的占领之后,鉴于当时社会主义的苏联对伪满政权和日本政府的态度,以及苏联在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3.
提起大西泷治郎这个名字,对太平洋战争史稍有了解的都不会陌生。正是此人,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发明了野蛮残酷而又骇人听闻的“神风特攻战术”,这种战术以大量日本飞行员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一度曾给美军造成重大损失,但它最终未能改变日本帝国主义覆灭的命运,而这个战...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高度关注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人心向背问题。”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全党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更好地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党在新世纪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是现代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只要帝国主义存在,帝国主义战争就难以避免。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说过世界大战是注定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战争和世界大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过世界人民的努力和斗争,世界战争有制止和避免的可能性。今夭我们研究二次大战,总结这场战争的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就是为从历史的借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强国侵略半封建半殖民地弱国的战争,也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这一战争的胜利,与毛泽东英明的国际战略理论密切相关,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国际战略必须搞清它的理论支点。   一、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20世纪 30年代,中国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而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资产阶级大国已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历史和时代条件,则成了一个具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特别是和日本进行了科学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陈宇  林迟迟 《军事史林》2007,(11):46-49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其失败的命运,专门研制生产了一种代号为“神风”的自杀飞机,组建了数以百计的“樱花’神风特攻队”,广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试图用惨不忍睹的自杀性攻击,来遏制美军的进攻。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疯狂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还进行了许多其他鲜为人知的自杀袭击,诸如。回天”鱼雷,自杀式潜水员、自杀式攻击舰艇、自杀式细菌战等,样式可谓是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雷达、红外、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日益走上战场舞台,现代战争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而剧烈的变革。拿20世纪几场比较典型的海战来说,由于雷达、电子技术的逐渐运用,使得传统的海战面貌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更具有戏剧效果和发展必然的是,对这些技术手段的战场使用以及其发挥的作用有时还十分关键。“对马海战”——一线电波定夺 生死命运 1904年,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境内进行陆战的同时,还在日本海的对马海峡地区进行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海战。当时沙皇政府为解远东燃眉之急,甘冒劳师远征  相似文献   

9.
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工人革命武装的初次尝试。这支中国职工运动史上最早的工人革命武装,其矛头是针对帝国主义的。正如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省港罢工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的先锋队,纠察队是省港罢工站在前敌与帝国主义搏战的先锋队,所以纠察队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先锋队的先锋队。”本文拟就这支工人武装的建立、功绩及其特点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尹琛 《军事史林》2021,(8):59-64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就迅速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对日战争宣言》等一系列宣言,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了收复失地、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在其他爱国党派、团体和人士的共同呼吁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七个方面透析了黄埔军校的思想教育方法:开学典礼、领导人讲话、课堂教育、文艺感化、缅怀先烈、营造革命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关怀体贴学员。认为黄埔军校的思想教育对培育其官兵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救国救民的集体心理和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国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民兵仍然是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民兵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看到,只要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存在,战争的根源就依然存在,世界就不得安宁。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颠覆与和  相似文献   

13.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保障其在东北四省的权利,于1935年开始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但迫于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力和中国国内的抗日怒潮,这一目的没能完全实现,最终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以达到控制华北的目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这种侵略行为,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有所改变,但仍未实施彻底的抗日政策。鲁迅对国民党的这种屈服、妥协行为进行揭露和批判,并对国民党政府在国内的一系列黑暗统治进行抨击,同时鲁迅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黑暗现状的担忧和对中国前途终将光明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黄婷 《中国军转民》2023,(12):93-94
世界正经历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地球村也从观念走向现实,各国之间紧密相连,休戚相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新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西方的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等理论,是对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将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章总结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基础与实现路径,对于进一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根源的观点今天怎样解释?说到战争根源,有一个问题看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回避,就是对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根源这一观点今天应该怎样认识和解释。提到这一观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我们天庭开阔,蓄着漂亮的山羊胡,演说时喜欢把手插进三件头西服的导师列宁。列宁说这个话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他指出,垄断资本为了谋求超额利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担任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直接领导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他总结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国破民穷,有国无防,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而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教训,提出:“国防不可不有”,“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他号召全国军民要树立反侵略观念,保持高度警惕,加速国防建设,随时准备反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一、居安思危,提高警惕,牢固树立反霸权、反侵略观念新中国成立之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是十分复杂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  相似文献   

18.
从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太原、淞沪、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的防御性战役,对于打破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消耗日军作战兵力和战争资财,最后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曾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的:“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38页)这里,仅从军事上对其努力的方面和招致失利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时意义,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战胜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统一。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炎黄子孙自当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泱泱大国风度,尤要铭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千古遗训。反思这段历史,我们的思维触角归根到底要置于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上;即中华民族这个近代积弱而又伟大的民族何以在抗日烽火的洗礼中走向新生了本文依此宗旨,深入透视七七事变它社会历史影响,进一步剖析反侵略战争在民族觉醒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是“二战”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太平洋战场的重要后方基地;中国抗日战争打乱了法西斯的全球战略,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