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振尧 《国防》2006,(9):60-6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抓好少数民族地区国防教育,不仅是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强化全民国防观念的需要,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一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把激发本民族的进取精神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结合起来。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进取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灵魂和内在动力,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辉煌的根本保证。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我国各民族之间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爱国主义教育是消弭不同民族认识差异、促进各民族团结、增强…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备边足戍、国家之重事”。中华民族自形成统一国家时起.就把捍卫疆土,强边固防视为关乎民族荣辱和国家安危之大事·作为安邦定国之根本。在世界迈向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之际.如何使现代边防工作和边防建设扣紧时代的脉膊,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符合新时期军事战  相似文献   

4.
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和海洋国土面积各多少,陆地边防线和海岸线各多长?答: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陆地边防线长2.2万多公里,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3.我们党坚定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答: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出作出的重大决策.它对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下面就西部大开发在民族问题的作用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中华民族受外敌侵略和奴役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援,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国家必须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而国家富强的出路在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各民族的大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向上的基石,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中华民族受外敌侵略和奴役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援,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国家必须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而国家富强的根本道路在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各民族的大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向上的基石,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中华民族受外敌侵略和奴役的历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援,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国家必须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而国家富强的出路在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各民族的大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向上的基石,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始终是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本源泉,始终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统一、百姓幸福安康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民族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创新运用。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意蕴在于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从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三重维度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构建中华民族的思想长城。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格和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都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爱国主义是国家独立和解放的力量源泉,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因此,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不同的文化特征能够产生不同的经济形态,文化在各个方面引导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实际进程也蕴含着文化的特征。民族经济是民族文化的基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发挥民族文化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对国家经济制约作用应有足够的认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以民族文化赋能民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离不开自然和精神两个家园,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的精神归属所在,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支撑和身份归属的标志,是维系民族共同生命的最根本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和捍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途径,当代军人必须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工程中来。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述基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思想,涵养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承袭于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该论述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表现在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稳步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均成为法定假日。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军队要抓住国家调整法定假日的有利时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利用传统节日搞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在激发官兵爱国情怀、提升官兵人文素质、构建和谐军营、培养高尚情趣等方面的独特教育功能,使传统节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作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和海洋国土面积在多少,陆地边防线和海岸线各多长? 答: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诲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自形成统一国家起,就把捍卫疆土、强边固防视为国家安危之大事,作为安邦定国之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使现代边防工作和边防建设顺应国家军事发展战略的要求,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娜 《中国军转民》2023,(21):141-14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1]。本文围绕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活动,从已举办相关活动情况、活动实效、活动认知了解教师、学生不同群体和角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知进行的调查研究。集中总结了构建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路径。本文认为应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合力;挖掘当地教育资源,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主席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谈到祖国统一问题时指出:“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澳门将在1999年回归祖国。台湾问题也终将得到解决,祖国的完全  相似文献   

20.
蔚蓝色的星球旋动着跨世纪的曙光。 广袤的中华大地盛开着瑰丽的精神文明之花。 当时代的巨轮扬帆驶进21世纪的港口时,蓦然回首,追溯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轨迹,人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从而造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无论过去和现在,民族精神的火炬始终照耀着自强不息的华夏大地。 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活动特点和一般的社会心理状态。民族精神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而且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