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面对日、伪军残酷的“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为扭转被动局面,取得敌后战场主动权,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贯彻执行“敌进我进”对敌斗争方针,在实践中探索出武工队这一特殊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武工队挺进“敌后之敌后”,组织发动群众,争取和瓦解伪军、伪组织,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对敌斗争,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力量,沉重打击敌占区的日、伪军和汉奸特务,分化瓦解敌伪统治秩序,形成有利于敌后军民开展对敌斗争的新形势,有效扭转了敌后战场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2.
1943年初至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再发展,华北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直至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期。这时,邓小平担任第129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他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规律,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隐蔽地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胜利反攻。据此,邓小平和刘伯承(1943年9月赴延安)领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敌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为实现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敌进我进”方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敌进我进”,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八路军、新四军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而提出来并加以实施的一条重要军事原则和方针。所谓“敌进我进”,用刘伯承的话说:“就是我军敢于脱离自己的后方,进入到敌人的后方,与广大民众结合作斗争的行动。”它是  相似文献   

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5.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6.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冀中军民在中共冀中区党组织的领导下 ,敢为天下先 ,不怕艰难困苦 ,不怕流血牺牲 ,在冀中平原大地坚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并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二○师挺进冀中 ,增强了冀中的抗日武装力量 ,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根据地。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第一二○师主力挺进冀中 ,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峰 《中国民兵》2007,(6):10-11
在卢沟桥中国人民打响了全面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除东北抗日联军外,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三大战场的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组成了坚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间人民武装蓬勃发展,抗日人民自卫军、自卫队和民兵组织在战斗中成长壮大,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抗击了关内侵华日军的58%至75%和伪军的90%,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和独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8年抗战,艰苦卓绝。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挺进敌后广大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观,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有220万民兵和1000万以上的自卫队这样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的支援和配合。据各抗日根据地的不完全统计,8年中民兵共作战29万多次,歼敌10.6万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蚕食”。晋绥边区第六分区在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口号的指导下,采取锄奸、加强抗日宣传与情报工作、开展交通破袭战、推行联防作战与普及地雷战等多种灵活的策略,充分动员军民,将日军从蒲阁寨挤出去。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斗争的一次重要实践,蒲阁寨围困战不仅是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一次操演,而且是“人民战争”战略成功实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在卢沟桥中国人民打响了全面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除东北抗日联军外,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三大战场的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组成了坚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间人民武装蓬勃发展,抗日人民自卫军、自卫队和民兵组织在战斗中成长壮大,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抗击了关内侵华日军的58%至75%和伪军的90%,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和独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8年抗战,艰苦卓绝。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挺进敌后广大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创造出战争史上的奇观,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有220万民兵和1000万以上的自卫队这样一支强大的人民武装的支援和配合。据各抗日根据地的不完全统计,8年中民兵共作战29万多次,歼敌10.6万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  相似文献   

11.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华北军分会副书记、八路军副总司令,从1937年9月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至1943年9月离开华北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在华北敌后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战斗了整整6年。他以非凡胆略和精湛指挥艺术,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1937年──1940年彭德怀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寇围攻扫荡和反顽斗争等…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作用就如同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外凶险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并建立广大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华北抗战是这一真理的完美诠释。在国民党军队经过一定抵抗后大踏步撤往河北南部和河南,甚至渡过黄河之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迎着日军侵略的铁蹄插入山西敌后,先后开辟晋察冀、晋绥、晋东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中共及八路军迅速发展成为这个地区的最大政党和最强军队,使之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个"特殊局面"。其中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就是这"中流砥柱"群体中的重要领导者,为华北抗战"特殊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抗战的中心和总后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在保卫边区的军事斗争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消灭抗日力量,曾对坚持敌后斗争的我各抗日根据地实行极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我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寇的“三光”政策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早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就开始推行“三光”政策。1933年9月,日寇对我东北抗日联军战斗过的抚顺平顶山村进行“讨伐”时,把整个村庄烧光,残杀居民三千多人。1937年,日寇扩大侵华战争,在南京屠杀了我无辜群众三十多万人。1939年6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山下奉文批转的《关于山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里,我军为适应敌后斗争的新形势,遵照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在全军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精简整编工作。这次精简整编,对于坚持抗日根据地、保证大反攻和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曾经产生过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我军后来的精简整编提供了宝贵经验。一、精简整编方针的提出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加残酷而频繁的“扫荡”和进攻,使我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遭到严重损失;由于根据地的日益缩小,敌后抗战出现了极端严重的困难局面。为了战胜敌人,渡过难关,迎接新形势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对少奇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在领导创建华中敌后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坚持向敌后发展,把发展敌后游击战争作为华中工作的中心任务1938年秋,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并基本克服了三明的新投降主义错误,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战区和敌后,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毕中”的方针。会议还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受党中央的委派,从1939年到1942年初,担负起领导…  相似文献   

17.
我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和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中等抗日根据地互相呼应配合,有力地坚持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抗战八年中,山东抗日军民共作战2万6千余次,歼灭日伪军50万余人;到抗战胜利结束时,除济南、青岛等几个大城市外,山东已经全部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8.
晋绥抗日根据地,东起同蒲、平绥铁路,西至黄河,南至汾(阳)离(石)公路,北达绥远省之包头、百灵庙、武川、陶林一线,包括了山西省西北部及绥远省东南部,境内辖地46个县。行政上划分为晋西北、大青山(绥远)两个战略区。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0师、决死队第2、第4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在同日本侵略者反复激烈的斗争中,共同开辟和创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既是陕甘宁边区东面的屏障,又是中共中央联系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枢纽,在战略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早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河,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域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20.
中篇:分散转移,度过困难时期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也是兵工生产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军从1941年开始,将其侵华主力转向敌后抗日军民,采用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而处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则纷纷向日军投降,调转枪口,进犯抗日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新四军被迫在抗日和反顽两条战线上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