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战略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战略文化通常是否影响中国对外行为 ,尤其是促使其在国际争端中倾向于使用武力 ,一直是江忆恩 (AlastairIainJohnston)最近研究工作的主题。江忆恩试图反驳他所关注的已在学术界成定论的观点 ,即中国的战略传统是独特的反暴力主义。按照这种观点 ,中国  相似文献   

2.
筷箸     
筷子,古称箸。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筷箸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象征着古老而悠久的中国文明。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操纵,使用起来便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的代表,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箸变成为今日的筷,有个说法是可能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之意,故反其意称箸为快  相似文献   

3.
田晋裕 《华北民兵》2004,(10):34-35
翻开商务印书馆新版《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附录,有两个记录引人注目:在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24个中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中,锡林郭勒草原以其广达107860公顷的面积位列首位;在上世纪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中,惟一与中国有关的是1993年因西部地区草原退化和土地沙漠化而形成的沙尘暴事件。两项记录告诉了人们锡林郭勒草原在我国地理生态中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及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4.
宋景原 《国防》2005,(12):78-78
渗透、心战、策反、窃密与反渗透、反心战、反策反、反窃密的斗争,是敌对国家或政治集团间在秘密战线进行的斗争。这些斗争方式古已有之,但在信息时代,由于高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其涉及的范围广为拓展,效益明显提高。既用于平时“和平演变”,又用于战时配合作战;既用于军事领域,又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其斗争形式从表面看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流滚滚,不可不防。民兵寓兵于民,分布在社会各条战线,是敌人施展渗透、心战、策反和窃密手段的重要对象。因此,在民兵建设中,要把加强“四反”教育作为确保“不变质”的重要内容。一是要…  相似文献   

5.
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工人革命武装的初次尝试。这支中国职工运动史上最早的工人革命武装,其矛头是针对帝国主义的。正如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所说:“省港罢工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的先锋队,纠察队是省港罢工站在前敌与帝国主义搏战的先锋队,所以纠察队是中华民族反帝国主义先锋队的先锋队。”本文拟就这支工人武装的建立、功绩及其特点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反空袭斗争研究》一书以基本史实为依据,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日本对华空袭的战略企图、基本力量、战术运用、严重罪行,以及中国反空袭斗争中政府、军队、民众的表现和评价等问题,系统梳理还原日本对华空袭的历史过程,认真总结中国反空袭斗争的经验教训,犹如拉响了穿越历史时空的警报。  相似文献   

8.
抗日时期 ,在中国东部相继为日军占领和封锁的情况下 ,中国的国际交通线被迫移向西南的中缅、中印边界。本文叙述了中国政府在西方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下 ,为开辟滇缅路 ,中印路和“驼峰”航线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指出弱国反封锁作战 ,在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援的同时 ,要利用各种手段 ,坚决打破强敌的封锁和包围 ,这是弱国反封锁作战胜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兵团建设》2013,(13):30
河南,古称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曾长达5000年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三商文化、武术文化、圣贤文化、宛商文化等源远流长;汉字文化、姓氏文化、圣贤文化、根亲文化、诗词文化、礼仪文化等博大精深。当今,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军事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为理论基础,特别是其中的实事求是思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思想和人民战争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军事文化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军事文化形成于我党领导的军事文化实践中,科学文化教育实践和政治宣传工作实践是中国特色军事文化形成的坚实平台;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充实了中国特色军事文化的思想内涵,中国特色军事文化批判地吸收和继承了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中的朴素军事辩证法、崇道尚义、以仁为本的军事伦理思想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认识论,融和、借鉴了西方优秀文化中的民主思想和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交通、通信枢纽中心,是战争中敌对双方实施打击的首要目标。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反侵略战争中,以城市为依托,组织城市防空仍是局部战争的基本样式之一。随着反空袭地位的提高,大量高技术兵器的广泛应用,使得后勤保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产生了一些新特点。笔者结合黔西南州实际,对城市防空袭作战后勤保障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2.
劫持与反劫持,历来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当今世界劫持事件时有发生,反劫持战斗不断,但成功的战例却寥寥无几。因此,反劫持成了各国特种部队和武装警察训练的重点科目。 在中国,劫持人质事件极少,武警部队经过反劫持战斗考验的也为数不多。因而,1月18日,发生在河南省登封市看守所里的一起死刑犯抢枪劫持人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军事文化观念对世界和平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军事文化”概念的定义分析入手 ,为军事文化研究确立了可供操作的前提。从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普遍性出发 ,引出春秋战国与当代世界的国际关系性质的比较分析 ,得出两者在国际政治方面的五个共同特征 ,进而指出 :先秦诸子军事文化观念与当今体现在国际政治领域的西方军事文化观念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西方国家以“人权高于主权”进行军事干预 ,为自己的霸权主义服务 ,与春秋战国时期以“攻其国 ,爱其民 ,攻之可也”为借口的“假仁以霸”情形完全一致。国际反霸权主义的思想同孟子的反霸权思想本质上相同。作者认为 :由于最初的地理原因 ,“封闭型文明”比“开放型文明”更早完成“暴力建立秩序”的历史过程 ,因而也就较早地出现制约暴力的和平主义因素。中国古代属于“封闭型大河流域灌溉型农业文明” ,因而较早地产生了具有浓厚人道主义关怀与和平主义倾向的军事思想 ,而渗透着东方古典人道关怀与和平主义的“慎战”、“不战而胜”等战争观念为当代西方所接纳和推崇 ,表明西方文明正在摆脱与生俱来的崇尚暴力的传统 ,在战争观的进步上 ,正在接近中国古典文明时期的水平。究其原因 ,在于春秋战国的社会与当代国际社会某些性质相似。作者认为这一现象既可以看成西方文明或当代世界文明已经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特征,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既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一个高度开放和包容的体系;同时也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楷模:一、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即在先进文化引领下,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走上革命之路;二、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忠实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忠实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四、创立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理论成果和实践作为。  相似文献   

16.
2013年最新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考试内容、分值比例和难度系数等方面都作了诸多调整,呈现出新的特点。结合此次改革特点和对某军校150名学员展开的问卷调查,提出三大对策:利用考试“反拔效应”,引发学员对于输出性技能的重视;充分重视翻译策略讲解,加强中国文化渗透;努力培养学员自主学习意识养成,提高学员自我听力训练量。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文化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与重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新是主动回应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喝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奶水成长的一代伟人。他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道德文化,哲学文化等各方面的优秀传统精神都进行了全面地批判和继承,并在这种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把中国文化优秀精神同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创造了新的民族文化。我这里着重讲的是毛泽东选择和批判地继承发扬了哪些民族精神。主要讲十点。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和红军的5次反"围剿"斗争,以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前4次反"围剿"的胜利,促进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中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辉煌;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对革命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而整个反"围剿"的实践,则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第一代善于治党、治军乃至治国的领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广泛的内容,以科学社会主义为起点,将马克思主义贯穿文化发展始终,并在发展的进程中深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国在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发展的价值导向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