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 ,我军建立以东北革命根据地为基础的战略后方基地 ,形成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强大后方 ,探索这一时期战略后方基地的形成与发展 ,对做好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探索的战略后方基地是指广义上的概念。一、我军战略后方基地的演化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建立东北战略后方基地绝非偶然 ,而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这是战略后方基地的雏形鉴于中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因缺乏巩固的根据地而导致失败的教训 ,我党自1 92 7年独立地领导和开展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战略过渡阶段,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多次调整经营东北的战略方针,经历了从"控制东北门户,堵绝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分散兵力发展沿边根据地"、"集中兵力,堵住大门,独占东北"、"依托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到"集中兵力进行最后一战,争夺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一系列变化。东北局领导全区军民努力贯彻落实上述战略方针,取得显著成绩,为最终赢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在短短4个多月里经历了“四保临江”的光荣战斗历程。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在北满兄弟部队“三下江南”战役的密切配合下,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临江解放区的4次进犯,挫败了其“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企图,迫使其在东北战场上由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我军由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该战役是东北战局的转折点。此后,我军不仅很快迎来夏季、秋季、冬季攻势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也为东北战场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打下良好基础。国共两党东北争锋东北地区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军…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是渤海区成立70周年,重温渤海区的革命历程,追记渤海区军民的革命事迹,缅怀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对于传承和弘扬"老渤海精神",激励大家接续奋斗、改革创新,大力推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渤海区为中国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渤海区地处连结华北和华东的战略要冲,其前身是清河区和冀鲁边区。1944年1月,根据对敌斗争形势需要,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决定将两区合并为渤海区。渤海区成立后,管辖范围东起胶莱河,西抵津浦线,南迄胶济路,北到天津南,东北濒临渤海,中心区域在现在的山东省滨州市。全区版图面积约5.4万  相似文献   

5.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最先揭开战略反攻序幕,民主联军从吉林以东、长春以西、郑家屯以北、梅河口以南及辽南、热西、冀东等七个重点方向上同时发动进攻,其势如潮涌,纵横关内外。大战结果,民主联军于战略上贯通南北满,一举扭转东北战局,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迫使东北国民党军转入战略防御,有力地支援了关内战场作战。  相似文献   

6.
血沃白山黑水──东北剿匪斗争述评丛文胜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中,展开了一场长达4年之久的剿匪斗争。这场斗争是在夺取全国政权过程中,与国民党军在东北作战的“第二战场”。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在东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它的胜利对...  相似文献   

7.
张纪 《军事历史》2012,(2):72-76
邓华在解放战争中先后担任过东北人民自治军辽西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 5兵团司令员等职.从抗战胜利后前往东北到解放战争后期成为兵团司令员,邓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及东北野战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指挥攻打四平、锦州、天津及海南岛战役中,他表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邓华率部队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罗荣桓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对我军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和方法。尤其是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推进东北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提倡互帮互助,维护部队团结;开展诉苦教育,增强部队战斗意志;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强化战时政治工作,激发官兵战斗精神等四个方面,阐述罗荣桓对我军政治工作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顺应局势变化,调遣数十位重要干部,统率关内各解放区10余万大军,分海、陆昼夜兼程抢进东北,从而为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初步奠定了基础。此举,再次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透视复杂时局,盯牢历史拐点,抓住短暂的战略机遇期,以更加成熟灵活的政党姿态,主动应对新的挑战,从而赢得解放战争主动权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0.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在吉林省白山市八道区七道江村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讨论关于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问题,史称“七道江会议”. 一、会前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蓄谋发动全面内战,消灭共产党,消灭解放区及人民军队,并把抢占东北解放区做为它的一项重要战略计划.1946年9月,蒋介石亲飞沈阳,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即在南满采取攻势,在北满暂取守势,首先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占领南满解放区,切断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阻隔东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海上通道,解除后顾之忧,等待关内抽兵增援东北,再全力转兵北上,夺取北满解放区,占领全东北.  相似文献   

11.
东北抗联教导旅组建在苏联,解散在光复后的中国东北。该旅的组建和解散发生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本文仅就东北抗联几支小部队赴苏联境内开创南、北“野营”,组建东北抗联教导旅的历史情况做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满革命根据地,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今黑龙江省的范围,即当时的松江、嫩江、黑龙江、合江、牡丹江(前绥宁省)五省及哈尔滨特别市,约80个县、市,人口近千万。1945年11月开始创建,到1947年初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3.
正飞狐陉,是太行八陉之第六陉。,巍巍太行山由东北向西南逶迤,断陷形成东西向天然孔道,飞狐陉居太行山脉东北端,地处太行山脉及其燕山支脉、恒山山脉交汇处,在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南。北峪口通达蔚县,南峪口接续马蹄梁,当地人称其为"四十里峪"或"飞狐峪"。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状况及未来作战对象的变化,着眼于全国斗争局势的需要,适时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调整了战略部署。这一战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保存了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加强了华北、华东解放区的基本阵地,而且在东北建立了强大的力量和巩固的根据地,这对最终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库县秀水河子镇,北临内蒙古,西接阜新市。因辽河支流秀水河流经此处而得名。这里曾是打响东北解放战争第一枪“秀水河子歼灭战”的主战场。当年的秀水河子人民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冒着生命危险送粮食、运弹药、抬担架、救伤员,人人争当支前模范,为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是一部系统反映全国解放战争史的大型史著,是一部高品位学术力作。这部书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于它的完整性。全书共250万字,按照全国解放战争过渡、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追击五个阶段的划分,分编为五卷。本书对全国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作战与建军,作了全方位的记述;对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等诸方面的问题,都作了篇幅适度的阐述。在我军作战方面,从战略指导、各战场战局演变,到具体的战役战斗,本书都在以…  相似文献   

17.
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阶段,毛泽东同志把军事攻势和政治攻势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瓦解敌军的巨大胜利。据不完全统计,在济南、辽沈、淮海、平津诸战役中,瓦解敌军四十三万五千余人,占战略决战中歼敌总数的26%以上。这不仅减少了我军在战争中的损失,而且加速了战局的发展。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大致可以归纳为十点。 (一)把握时机。1948年夏,解放战争接近战略决战阶段,全国阶级力量对比已经发生根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日联军余部退入苏联境内后,为统一领导和管理,分别建立北、南野营。苏德战争爆发后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并根据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接受苏方授予的"苏联远东红旗军独立第88步兵旅"番号。教导旅组建后,坚决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在苏军帮助下进行系统的军政整训,不断派小分队返回中国东北,继续开展对日游击斗争,并在配合苏军远东战役、参加对日战略反攻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为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彻底灭亡、全面收复中国东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平津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书写了光彩夺目的篇章。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斗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定都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平津战役中创造的"三种方式"对加速全国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在军事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迎来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伟大事变,平津战役的隆隆炮声掀开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华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全面阐述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贡献:歼灭了大量日军,延缓了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进程;动摇了日伪的殖民统治,打乱了日本企图把东北建成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的如意算盘;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开展大规模游击战,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对阻止日军“北进”计划,支持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起了积极作用;抗日联军协同苏军进军东北,密切配合,为打败关东军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朝鲜共产主义者联合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对战后东方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民族的总抗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促进东北全境迅速解放创造了条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培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