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略”的字面含义是“策划、处理”。“经略海洋”是指在国家的战略层面谋划、控制和开发海洋,即国家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等手段,对海洋利益和安全进行高层次谋划和全方位管理,属于国家战略的范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人类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国的世纪。在新世纪里能否成功地经略海洋,关系到国有的盛衰强弱。因此,从经略海洋的高度审视如何加强海军建设、拓展海军作战领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月19日,学院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与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战略学术座谈会在我院举行。边境与出入境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保平教授和环东海海疆与海洋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灿教授共同主持了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国防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海洋强国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十九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走向海洋、经略海洋,是加快推进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指导方针,新形势下必须积极适应国家经略海洋总体部署和海洋经济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在深化国家、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改革的大环境、大时代、大变革中,针对海洋管理多头实际强化融合组织领导体系,抓住海洋经济兴起机遇规划融合建设路径,紧跟经略海洋大势完善融合运行机制,推动和保障海上军民融合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主席指出,"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实现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战略转变,是适应海军转型发展、拓展国家战略利益、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安全的战略决策,是建设世界一流海军、由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研究探索远海防卫作战中政治工作,对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海军,激励官兵有效履行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成华  陈阳 《政工学刊》2009,(10):55-56
就地缘政治而言,中国是一个有辽阔海疆的陆海复合国家。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中国,海洋的阻隔作用远远大于交通作用,统治者认为国防的重心在陆而不在海,直到明清时期演变为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因此,古代中国对海洋的认识,一直未能超越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范围,“历代君民”漠视海洋,“皆舍海而注意于陆”。即使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以海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地缘视野集中在陆地相邻国家,缺乏海洋战略思维.今天,应从更高的层面以地缘政治、地缘战略的视野来审视海洋问题,积极推进新的海洋观念和海洋战略的建立.因此,经略海洋与战略统筹首先要从"陆海兼备"的大背景中认识中国海洋问题的战略特性,其次要在西北太平洋的大框架下把握"三海合一"的战略指向,最后要在整个亚太地缘大格局中审视西行海上战略通道问题.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的兵学文化是在秦汉"大一统"中央专制集权帝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背景下形成、发展的,与先秦兵学侧重于兵学理论的学理创新有所不同的是,它更多体现为兵学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文化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概括地说,这一时期的兵学文化主要成就,反映为有关存世兵书的整理与分类、兵学流派及其特色的分析与总结、兵学实用性问题的注重与强调、兵学理论的学习与普及、兵学主题的重心转移等等。所有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学到秦汉时期又呈现出新的风貌,它对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理论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对后世兵学的嬗递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梧桐成荫,百花四季香;将星摇篮,桃李遍海疆。讲坛就是作战指挥室,课堂就是海上练兵场;研习古今中外战法,攻克军事高科技难关,谋划运筹经略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从秦汉时期所处的历史背景看,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我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大陆政策"是日本侵华战略的理论渊源所谓"大陆政策",即日本军国主义者提出的,首先征服中国,进而经略东亚,最终争霸世界的侵略扩张政策.大陆政策从日本封建幕府时期开始萌芽,至明治维新后基本形成,尔后逐步得以充实完善,成为日本制定侵华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和侵略指南.  相似文献   

12.
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是军事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当前学术界多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航海等方面研究其贡献,鲜少从军事角度进行阐述.本文从郑和下西洋坚持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军事原则,确立经略海洋、"以海屏陆"的军事战略,展现恩威并施、灵活多样的军事艺术等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上的贡献,揭示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史上的重大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和不仅是一位和平使者,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13.
确保海洋安全,是一篇大文章。建设强大的海军,是这篇大文章的核心。我们需要走出一条既不与别人搞军备竞赛、又能制敌胜敌的自主创新路子,研发出有中国持色、中国气派的新型武器装备近日,"辽宁"号航空母舰再次解缆启航,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辽宁舰停靠青岛某军港后首次出海训练,受到外界广泛的关注。中国航母的一举一动之所以为人瞩目,在一定程度上缘于经略海洋  相似文献   

14.
高新生 《国防》2005,(5):49-51
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海防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在迈向 21 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高度关注中华民族跨世纪海洋战略意识的确立,曾多次强调指出: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21 世纪将是海洋世纪。因此,当前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江泽民的海防建设思想,是加强新时期中国海防建设的需要,也是树立国家海防战略意识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根 据 国 家 积 极 防 御 的 军 事 战 略 方 针 ,提 出 跨 世纪海 防 战 略 新中…  相似文献   

15.
徐海峰 《国防》2014,(2):65-6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略海洋战略决策部署,有力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上民兵建设,实现建设规范化、使用常态化、优势最大化,浙江省结合海上民兵建设与运用试点工作实践,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从最北端的鸭绿江口到最南边的北仑河口,有着18000千米的漫长海岸线,6000 多个岛礁星罗棋布地散落在广袤的海疆上。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归我国管辖的海域达300万千米2。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中国的海运航线承担起日趋繁重的商品进出口任务,海上运输线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生命线。与此同时,开发新的海底矿产资源、远洋捕捞等新兴海洋产业,也时不我待地摆在面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海军全面提高护航、护渔、海上执法等的远程快速反应能力,对此, 海上巡逻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的海疆上翻起了不少恶风浊浪。黄海军演、航母威胁,东海钓鱼岛海域撞船扣我船长,南海军演、利用开会拉帮滋事……,有的国家大小不同,远近不同,却利用我国倡导"和谐海洋"、"与邻为友"、"搁置争议"等友好、善意方针,从本国狭隘利益出发,不断挑起事端,向中国人民发起挑战,同时还发出中国军备"超出实际需要"的胡言,到处推销"中国海军威胁论"假象。作为海军装备  相似文献   

18.
种道闽 《政工学刊》2011,(10):61-61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五洲的通道、资源的宝库,历来是国际交流与斗争的重要舞台。一部风雨飘摇的中国近代史更是与海洋休戚相关。21世纪是海洋世纪,更广阔的海洋空间等待我们去探寻,  相似文献   

19.
喻江 《国防》2016,(7):39-42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实践久远,思想内容丰富,特别是古近代维护海洋权益的实践与认识更具有历史启示.纵观世界发展史,一个民族的兴衰大多与其海洋国土意识和对海洋利益关注的程度息息相关,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原动力;海上武装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维护海洋权益的核心力量,是国家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盾牌;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海疆安全威胁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维护海洋权益思想认识与实践,牵引维护海洋权益力量的调整与构建;相关矛盾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有效维护海洋权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这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造船人为建设强大海军而努力奋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目前我国海上军事安全面临巨大威胁.海洋权益维护面临巨大威胁。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具有强大防御能力的海军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