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935年5月下旬,中央红军兵临大渡河畔。在前有大渡河天险、后有国民党军追兵的危急时刻,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临危受命,担任左纵队先锋,两天两夜长途奔袭160公里,以强攻手段飞夺泸定桥,占领泸定城,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道路,成为红军长征中的经典战例之一。特别是由22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迎面射来的弹雨,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岸冲去,穿越守军在东桥头燃起的火墙后,胜利占领大桥,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不久组成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作战行动。从此,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恢复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路线和作战指导原则。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军事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当时,蒋介石调集一百六十八个团约四十余万人的优势兵力,向中央红军实施进逼包围,企图一举歼灭中央红军于乌江以西地区。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部队从八万六  相似文献   

3.
所谓“转兵”,是从战略层面而言的,指改变了之前的战略方向和计划,确定了新的战略方向和计划,而且部队根据新的战略方向和计划展开了行动。以此观之,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一直保持“西进”的进军状态,并在通道会议前已明确了“入黔”的进军路线。通道会议决定“继续西进”,并未改变红军的进军方向,更没有放弃与红2、6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不宜称“通道转兵”。通道会议后中央红军仍是按照先西进然后北上会合红2、6军团来部署,于是林彪、聂荣臻于1934年12月16日提出了向贵州甚至川南进行大范围机动的“重新布置”建议。随后召开的黎平会议,综合分析李德、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等人的主张,经过激烈争论,最终放弃与红2、6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了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正式形成决议,所谓“转兵”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4.
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开始考虑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问题,并为中央红军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着手进行军事经济等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举棋不定和军事经济准备的酝酿及实施,时间为1934年5月到8月底。此阶段的军事经济准备,既是出于中央红军主力必要时撤离中央苏区的需要,更是出于用武力继续捍卫中央苏区的需要。第二阶段是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和军事经济准备的紧急部署与展开,时间为1934年9月初到10月中下旬。此阶段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实施突围转移,并秘密部署与展开军事经济准备的相关工作。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及为此所进行的军事经济准备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7年12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兵团党委五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引起广泛关注。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闭会后不久召开的。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恰好处在兵团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更为重要的是,在短短两天的会期中,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考察新疆及兵团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6.
王树增 《国防》2016,(3):64-68
1934年11月28日一大早,一份空中侦察报告被送到国民党“追剿军”第二路军指挥部。薛岳一看不禁万分惊愕:红军一部分部队已经渡过湘江,并且占据湘江西岸的滩头阵地。一支红军在湘江上架起了一座浮桥,浮桥上已陆续走过零散的队伍。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的番号和位置已经明确,这些前几天还来去不定的红军,已经用南北两线构筑的阻击阵地形成了一个长廊式的通道。尤其是在南面,湘江上重要渡口界首的掩护阵地显然已被红军巩固;而在北面,全州附近的阻击线也清晰可见。在这条长廊式通道的东端,中央红军的“大队伍”--国民党军飞行员几乎是惊叫着这么说--确定无疑是共产党武装的核心机关,正在向湘江靠近。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洲是70年前中央红军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经历四渡赤水、遵义战役、南渡乌江,横渡金沙等战斗后走过的地方。因为长征,便有了长征途中颇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会理会议”,和令国人传颂的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冤宁县彝海之滨歃血为盟的史诗。  相似文献   

8.
10月29日,美目结束为期两天的“2 2”会谈后,公布了所谓的安全磋商委员会文件——《日美同盟——为了未来的改革和调整》。引人注意的是,美国同意削减驻日美军的数量,大约7000名美海军陆战队士兵将从日本冲绳移防关岛,而且也放弃了在冲绳重建机场的要求。应该看到,这次表面“妥协”的背后还有着更加意味深长的多重意义,可谓是一石四鸟之举。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是红军在西南地区书写的第一伟大传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湖南、广西进入贵州,分别在黎平、猴场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红军战略方向问题。当时,是继续前往湘西开辟根据地,还是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另外开辟新的根据地,成为红军生死攸关的两个问题。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主  相似文献   

10.
王树增 《国防》2016,(4):70-74
中央红军越过老山界之后,1934年12月12日,共产党中央在通道就“红军到底往哪里走”这个问题进行过一次短暂的讨论。讨论是必需的,因为那天凌晨,中央红军野战军司令部获得了一份国民党军目前位置和部署的情报,情报标署为“火急”。  相似文献   

11.
<正>初抵陕北时,中央红军减员严重,陕北红军的整体规模也亟待扩充。加之红军又相继开展东征、西征军事行动,故扩红自1935年冬季始便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重点工作。[2]1935年1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闻天指出,  相似文献   

12.
1935年5月22日,中央红军北上选遣队司令刘伯承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在西康省冕宁县举行了名扬后世的彝海结盟,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彝族聚居区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1986年1月1日,“彝海结盟纪念碑”在四川省西昌市落成。本文作者时任西昌市委书记、市长,作为当年力主建立纪念碑的当事人,讲述了从1983年底提出建立“彝海结盟纪念碑”的主张到纪念碑建成期间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以劳养武     
3月23日至25日,四川内江市人民政府、内江军分区在陈毅元帅故乡乐至县召开了全市以劳养武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市政府、军分区、各县、市、区人武部、资阳预备役工兵团的主要领导。四川省军区政治部石治理主任亲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期间,听取了乐至县委、县人武部等单位的经验介绍,现场观摩了乐至县、镇(乡)两级人武部及基层民兵组织以劳养武实体。通过听、看、座谈讨论,总结了三条经验:一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搞好以  相似文献   

14.
《军事历史》2006,(7):3
1934年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党政军机关及其直属部队离开瑞金,开始实行战略转移。红24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10月17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开始南渡雩都河。 10月25日,中央红军顺利通过粤军防线(第一道封锁线),渡过信丰河,向西挺进。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前,当党中央在遵义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时候,我们红二和红六军团正战斗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传达到红二和红六军团后,我们按照《决议》的精神,于湖南桑植的陈家河、桃子溪两地,三天打了两个胜仗,实现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转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红二和红六军团在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的艰难时刻创建的。它的创建引起了敌人的恐慌。1935年1月,湖南军阀何键,湖北省政府伪主席何成濬,抽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苑     
《兵团建设》2007,(4):30-31
兵团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为期两天的兵团党委工业工作会议于3月21日闭幕。会议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投资仍是兵团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今年兵团计划完成固定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月2—3日,江西省国防科工办集中两天时间,在机关会议室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由办党组书记、主任杨贵平主持,办领导刘星、万广明、方正根、肖建国、沈辉参加会议,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省属军工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和四个片区留守工作站负责人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18.
湘江战役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以来最险恶的一仗,也是中央红军整个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这是"左"倾军事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总结反思其中的经验教训,从中获得深刻的时代启迪,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转战湘桂边境的途中,在进军战略方向上出现了争论,在到达湘西南边陲通道县时召开了通道会议,酝酿了和讨论了红军进军战略方向的问题,放弃了原先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西进入黔创立新的根据地,这一进军战略方向的转变史称通道转兵.因通道会议是在转战中和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没有留下任何关于通道会议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20.
天下事     
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 为期14天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后于3月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艰苦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