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士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张学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全营官兵的"知心大哥",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他讲,战士的事成为了他的事。3大本兵情日记,记录着他知兵的点滴,一大摞战士家属的感谢信承载着他爱兵的信条。张学明常说,对战士提工作要求多,生活上关心不够,那不是一名党员干部的作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感动的  相似文献   

2.
兵的名字似乎永远和战争有关,当然还有使命、责任、荣誉。陌生的人很难想得到,他是一个拥有双研究生学历、专业技术六级的主任医师,因为他长得实在平凡。然而兵群里他又是那么地不甘于平凡,就是在406医院院长的岗位上,他依旧用行动"高调"地向众人誓言:"我是一个兵。"面对这个老兵,笔者忍不住追问:杨金宝,你有几多兵情怀?  相似文献   

3.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一颗真心,满腔真情便是爱兵的最好"钥匙"。这是范成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有许多荣誉:优秀班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带兵人;他更有许多成绩:当兵13年,班里兵24人入党,15人立功受奖,8人考上军事院校。跟他谈起这些,他总是把话题岔开;若谈他手下的兵,他就会兴趣盎然,不仅可以详细地说出每一个兵的特点,也会担忧地告诉你个别战士的实际困难。他,就是战士心目中的"爱兵模范",领导和同事们心目中的爱兵人,武警8734部队76分队班长——范成光。  相似文献   

5.
那个周末,我约我的一个朋友小聚。他心神不定,我猜他心里一定有事。一问,果然如此。他说:"工作出错了,心里难过。"我问:"领导批评了?"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这首歌被他唱得如此荡气回肠,因为他是用生命和鲜血来歌唱的。1996年8月,在巍巍太行山下一位共和国的战士,用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7.
搭档     
老谷转业了,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知道他离开部队是早晚的事,但我依然吃惊。老谷叫谷冬生,是我共事三年的搭档。其貌不扬,长我六岁,性格像《集结号》中的谷子地,我习惯叫他老谷。老谷来自山西朔州的农村,兄妹四个与母亲相依为命。姐姐和妹妹都不满17岁就嫁人了,为了供弟弟上学,他32岁才娶了本村的鲁大姑娘做媳妇,34岁有了儿子,先天性心脏病,我给起名叫"轱辘"(谷鲁的谐音)。  相似文献   

8.
相信所有的人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伟大胜利感到宽慰和鼓舞。历经灾难磨砺的过程,一幅幅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画面震撼心魄。总有一种力量在催人奋进,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是他们——共和国的英雄们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万里长空回荡。"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救一个!"消防战士荆利杰跪地哭喊道……华西医院74岁的退休教授张洋林不知救治了多少伤员,救治了多少生命,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徒步率领先遣分队进入重灾区映秀镇实施救援的……  相似文献   

9.
班长名叫常为兵,今年27岁,服预备役已经8年了。正如他的名字,常为兵,所以至今他还没有退役的打算。班长没有当过正规兵,所以刚服预备役那会儿特兴奋。入队那天,他把连长拉到一边,问道:"连长,我是不是一名军人?"连长被他问得乐了起来,故作严肃状地说:"你看,军装都穿在身上了,还能不是一名军人!"搞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常为兵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地。  相似文献   

10.
贾勇 《华北民兵》2008,(10):60-60
相信所有的人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伟大胜利感到宽慰和鼓舞。历经灾难磨砺的过程,一幅幅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画面震撼心魄。总有一种力量在催人奋进,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是他们——共和国的英雄们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万里长空回荡。"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救一个!"消防战士荆利杰跪地哭喊道……华西医院74岁的退休教授张洋林不知救治了多少伤员,救治了多少生命,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徒步率领先遣分队进入重灾区映秀镇实施救援的……  相似文献   

11.
10年前的一天,和我一样都是志愿兵,人却非常忠厚老实的子昌,刚走到我的面前就嘟囔:“这个兵我不能再当了!离家这么远,一点都照顾不了家,天天这事那事的。”我打趣地问:“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呀?”“你嫂子又告急了。”接下来他便和我聊开了。子昌媳妇和他妈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这也不是一年二年结下的,哪怕是子昌休假那段日子,也是照样疙疙瘩瘩的。子昌真乃使尽浑身解数,左边磕头,右边作揖,照样夹在中间难受得很。  相似文献   

12.
1940年6月17日,对于50岁的戴高乐将军而言是一个痛苦的日子.这一天,他从波尔多飞往英国伦敦纽建法国流亡政府,他在回忆录里写道:"我感到自己是孤独一人,一切都被剥夺了,就像一个人面对着一片茫茫大海,准备跳到水里游过去."  相似文献   

13.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14.
有一首歌,是用我的心声和激情唱出来的。那是分到连里待命后的一天,听说连部要挑兵,新兵们都兴奋起来。连长把新分来的兵一个个地叫到连部,让每人都唱一首歌,听歌的是一个黝黑的老兵。轮到我时,我整了整军装,清了清嗓子,唱起了“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我把自己极度的表现欲发挥得淋漓尽致。出门时隐约地听到老兵讲:就是他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手心里满把都是汗。那夜,我第一次难以入眠。第二天刚起床,连长就让我打背包跟老兵走。临别时,连长指着那位老兵对我说:“今后你就是桃花岛的一员了,他就是你的班长。”班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可…  相似文献   

15.
看过《士兵突击》的人都知道许三多,都记得他在新兵连的"出色表现"。去年新训,我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教导队担任排长,就遇到一个被人称为"烂泥扶不上墙"的"孬兵"。教导队接辽宁兵那天,我正好不在,带了几个班长去库房领装备,刚回来,一班长就气  相似文献   

16.
最难忘的事     
正今年42岁的刘冉召,是五师八十一团十连职工。他中等身材,说话干脆,办事干练。一身迷彩服给他增添了更多的"兵"味。1995年,刘冉召从山东来到八十一团十连,并成了团场的职工。十多年来,每年的职工冬季军训活动,他都没有落下。"这一辈子,没有当过一天真正的兵,小时候,梦想着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刘冉召说,"无奈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夙愿,没想到来兵团后,圆了我儿时的当‘兵’梦。"每年的冬季职工军训,刘冉召都积极报名参加,在队列训练  相似文献   

17.
1983年10月,我高中毕业后从四川省渠县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在火车上,我胆怯地问一名接兵排长:"首长,我们是啥子部队呀?"排长瞥了我一眼回答道:"高炮部队!"我琢磨了一会儿,又胆怯地问了一句:"高炮部队主要  相似文献   

18.
练笔文艺     
离车门最近的那一排,靠窗,坐着一个瘦瘦的,眼圈异常红肿的兵,兵的肩章上只有一杠,这和他稚嫩的面庞倒是很相称。兵的左边坐着一个少妇,少妇的身上是个四岁左右的女童。女童对绿色的兵士十分感兴趣,自上车起便不时打量兵,后来就忍不住问道:“解放军叔叔,你的眼睛怎么肿得那样大呀?”兵酸涩一笑:“叔叔的妈妈去逝了,叔叔哭成这样的。”女童有些吃惊,两只小跟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兵,忽然从包里掏出两个“大白兔”奶糖递给兵:“解放军叔叔,别  相似文献   

19.
地方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武部从事民兵工作,许多方针政策、基本知识不清楚。心急火燎的我走进崔政委办公室向他求教。“这些问题,你找统帅部……”政委的话让我糊涂了。政委见状笑了:“让你看看《中国民兵》的《统帅部信息》专栏嘛!”“明明搪塞我嘛!”我很不满,转身回到办公室,赌气似地翻开一本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映人眼帘的一串标题顿时吸  相似文献   

20.
融合共赢     
《兵团建设》2011,(2):1
兵地融合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在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兵团第一政委张春贤强调:"良好的兵地关系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强调:"兵地共融才能合力推动跨越发展,兵地一体才能有效促进长治久安。"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兵地融合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兵地优势互补,共谋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势头强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