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今年3月24日,俄罗斯航天部队成立了整整10年。10年来,俄罗斯国家航天系统在武装力量情报保障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航天力量在军事和国家安全系统中的作用也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俄罗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国家利益的最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将建立空天防御系统作为2011年武装力量建设和发展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充分显露出俄罗斯力擎航天神兵以掌握“制天权”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今年,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普京总统签署了30多个有关军事改革的文件。他还亲自主持召开了航天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至2010年的国家航天计划。俄罗斯的这一切举措只有一个目的:抢占制高点,打赢21世纪的“第六代战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国家航天试验靶场系统的基本要求 ,对航天试验靶场系统试验效能的评估进行了分析探讨。给出了靶场系统试验效能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估方法 ,这对于航天试验靶场系统试验效能的评估研究以及国家航天试验靶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航天工业受到私有化改革的影响,其核心领域仍然是由国家所有与控股企业为主导。在集权与放权的矛盾关系中,俄罗斯航天管理体制力图寻求平衡点,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与此同时,许多难以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也依然存在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管了前苏联90%的航天产业。1992年2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建立俄罗斯航天局,这是一个正式的部级政府独立管理机构,其任务是领导全俄的民用航天活动。同时,原属通用机器制造部的企事业单位划归俄罗斯工业部管理,而国家防务和安全的航天活动仍由国防部领导。  相似文献   

5.
核战略一直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核心内容。为提高俄罗斯军队在核威慑下的机动作战能力,提高打击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今年2月,俄军举行了22年来最大规模的带有核战争背景的军事演习,除了常规部队,俄罗斯“三位一体”的核力量、战略火箭兵和航天兵都参加了演习,标志着俄“现实遏制”核战略逐渐浮出水面。一、紧握“核王牌”,趋于积极的核威慑战略核战略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现行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以“核”为基础的战略遏制。“安全—2004”演习中显示的战略核遏制能力,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俄罗斯对战略核…  相似文献   

6.
防务快讯     
俄罗斯将于2010年试飞下一代运载火箭俄罗斯赫罗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与生产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涅斯捷罗夫2008年4月14日称,俄罗斯新一代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7.
2002年1月,美国公布了《核态势评估报告》,俄罗斯赫然名列7个可以被英国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国家之中,紧接着,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相继爆发、北约、欧盟陆续东扩,颜色革命的波潮在前苏联大地上此起彼伏,奉行单边主义的布什政府在全球范围内以压缩俄罗斯战略空间为目的的“孤形攻势”发挥到了极致并最终在2007年初,彻底将反导系统推进到了东欧——直逼俄罗斯国门,这一切都对俄罗斯赖以保身的战略核力量造成了极大的压力。2007年2月10日,普京总统在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此进行了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8.
<正>太空军事化已成为难以避免的发展趋势,美国在不断强化其优势地位,俄罗斯等航天大国也正在全力抢占这一战略制高点。空间是"最后的战略制高点"。在航天计划和政策的引领下,大力发展航天,占据空间领域的有利乃至优势地位,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共同抉择。航天发展重大计划规划主要国家相继制定了符合各自国情的航天发展重大计划或规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实施来带动航天技术和相关高技术领域快速发展,大力提升军民航天能力,抢占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周义 《国防科技》2004,(2):30-34
据报道,2003年4月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视察俄罗斯航天兵指挥中心时说,俄罗斯应研制廉价的新型信息保障系统,使这些系统“既经济划算,又能确保有效”。普京同时为俄航天兵确定了两大优先任务:建立和完善核导弹袭击预警系统;使用运行时间更长的卫星及廉价而有效的太空飞行器。  相似文献   

10.
<正>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18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与巴西航天局局长卡洛斯·莫拉、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罗戈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西万和南非国家航天局局长穆萨米等金砖国家航天机构负责人进行了视频会议,并签署了《关于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合作的协定》。  相似文献   

11.
8月13日,俄罗斯大型军工科研企业——中央科研精密机械设备建设研究所的总经理德米特里·谢米佐罗夫在俄“国防出口—2014”展会上向媒体透露,该军企领导研发的俄军第二代单兵作战系统——“战士”,将于9月结束国家试验,尔后正式列装全军。从第一代“铁阿护甲”系统到第二代“战士”系统,俄罗斯正在体系化发展“未来战士”系统、打造未来战场数字单兵。  相似文献   

12.
4月20日-22日.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30多位部长级代表在会议上宣示各国的核能政策,共商国际核能大事。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68个国家8个国际组织的442名代表、366名观察员参加了大会。会议结束时,发表了大会主席声明。会议期间,中国还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共同声明。  相似文献   

13.
正3月3日,第二届国际空间探索部长级论坛在日本东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部长与航天机构高层聚集一堂,探讨未来太空探索问题。力争汇总共通原则,以便在风险企业参与的转变时期,实现和平利用太空并使探测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参会并就利用国际合作推动实施空间探索项目进行特邀发言。会议期间,吴艳华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副理事长远藤守举行双边会谈,探讨中日可开展航天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13,(10):19-19
在本届IAC会议上,与会者不仅研讨宇航领域的最新进展,还现场展示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员进入国际空间站时穿过的航天服与月球岩石,希望航天科技从太空走向大地,走下"神坛"服务民生。看似神秘的太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航天技术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的生活。近年来,面对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森林火灾、海啸、火山爆发……航天技术在防范灾害、灾情监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令世人瞩目,也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更加注重发展各自的航天事业。目前,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纷纷加快了航天业的建设步伐,并将国际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以及以月球和火星为探测核心的太空探索活动作为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重点,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太空探索计划,意欲争夺和主宰未来航天领域发展的主动权。美国:重整旗鼓美国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航天大国,其在航天发展的投资每年多达1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航天领域覆盖面广,包括载人航天飞行,无人航天器深空探索,各种运载火箭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外层空间已成为一个新“军事高地”。包括军用卫星及其应用系统在内的军用航天装备,在支持地球上的军事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它作为一支航天力量已被纳入美国和俄罗斯的武装力量结构。航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为作者在1993年11月24日在莫斯科国际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研讨会上所作报告的译文,原文无书面材料,是按其录音整理而成,其中录音中缺落的段落和插图是译者根据有关材料补上的。文中阐述了建立对付中程弹道式导弹的地基的反导弹防御系统几种可能的技术途径,包括单梯队的和双梯队的反导防御系统;给出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组成,系统及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并给出各种反导防御系统的作战过程及拦截范围图。它是俄罗斯在该会议上所作的主要系统总体报告,亦是该会议反导防御系统部分的第一个报告,它与以后其它有关的反导防御系统防御系统的报告(见本文参考文献(1~6)等)一起,构成俄罗斯对新一代反中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8.
《国防技术基础》2008,(10):45-45
9月23日,《国防技术基础》通讯员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来自总装、兵器、航空、航天、核、电子等各单位通讯员代表3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
侦察与监测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航天监测信息系统建模和模型分析时,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评价模型是系统建模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利用WSEIAC提出的一般模型,建立了航天监测系统效能一般形式,应用APH(层次分析法)和矩阵分析方法分析建立航天监测系统性能能力指数模型,同时考虑初始条件和系统状态变化对总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环球军事》2011,(9):5-5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个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和在航天领域取得过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国家,俄罗斯在未来无权也不会放弃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欢庆国际载人航天日的时刻,应该追忆那些为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其中包括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尤里伽加林、苏联早期火箭和卫星项目负责人谢尔盖·科罗廖夫和‘航天之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