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沙保氏平板培养基对储存喷气燃料进行真菌培养,并在沙保氏液体培养基中纯化特征真菌,观察特征真菌菌落及孢子形态,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对特征真菌进行18S rDNA测序,将得到的DNA序列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上进行比对,最终鉴定储存喷气燃料中的特征真菌为芽枝霉属Amorphotheca resinae真菌。建立起燃料-水-菌落体系,在不同水质量分数、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条件,研究Amorphotheca resinae真菌在燃料中的生长特性,并用颗粒计数器检测不同代谢速度下燃料颗粒污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较低的水质量分数、氧气体积分数和温度均能抑制Amorphotheca resinae真菌生长,从而抑制由真菌代谢引起的喷气燃料颗粒污染度变化,提高燃料洁净度。  相似文献   

2.
在一组油-水体系中接种喷气燃料特征真菌Amorphotheca resinae进行培养,另一组油-水体系作为空白对照,研究Amorphotheca resinae大量繁殖后对喷气燃料理化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气燃料的外观、颗粒度、水分离指数、酸值等受Amorphotheca resinae影响明显,密度、水反应、闪点、冰点等受影响较小。同时,该真菌的存在加剧了油罐的腐蚀,特别是界面生物膜的腐蚀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在微乳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分别将几种不同烷烃作为油相、几种不同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反相微乳体系,对微乳体系增溶纯水和增溶盐溶液时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的水相为纯水或盐溶液时,正庚烷作为油相、正丁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使体系有最佳的增溶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了解我国油库喷气燃料中真菌微生物污染情况,利用第2代Illumina Mi Seq测序技术,针对西南地区6个不同油库喷气燃料样品进行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通过整理测序数据,并对OTUs进行丰度、多样性指数分析,以及在属水平上进行群落结构的统计分析,确定了喷气燃料中主要污染真菌,并发现了之前报道没有检测到的主要污染真菌Khuskia。同时,通过稀释曲线、Rank Abundance曲线、聚类分析和PCo A等统计比较分析,发现地域差异对喷气燃料中真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用14种培养基通过倾注平板计数法、液体培养法和四管培养法对喷气燃料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以探讨喷气燃料中微生物污染的状况,并为探讨纳米抗菌剂对喷气燃料中微生物的杀菌效果提供现场菌种,从而更有效地解决喷气燃料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结果发现,每毫升储存罐底油样本在琼脂培养基上共检测出3 688个菌落,沉淀罐底油样本共检测出4 957个菌落.样本中分离出的细菌主要有法式柠檬酸杆菌、棒状杆菌、麦芽杆菌和葡萄球菌等;真菌主要有青霉菌、木霉菌、曲霉菌和枝孢霉菌等.  相似文献   

6.
分别使用孔径为0.22,0.45,0.8,1.2,2,5μm的滤膜对喷气燃料进行过滤,测量过滤后的颗粒污染度、电导率和水分离指数,并分别在沙保氏培养基上进行真菌培养;对使用0.45μm滤膜的喷气燃料测量其过滤前后的闪点、冰点、铜片腐蚀和实际胶质等理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经2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颗粒污染度小于7级,满足洁净度要求,且喷气燃料中的微生物孢子被除去;经1.2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水分离指数增大;经0.45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电导率降低到50 pS/m以下,低于标准要求;经0.45μm滤膜过滤前后喷气燃料的闪点、冰点、铜片腐蚀和实际胶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十六烷模拟矿物润滑油,以混合菌群为降解微生物,含氮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为添加剂,通过气相色谱仪考察添加剂对正十六烷生物降解性的影响,气质联用仪观察降解中间产物变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考察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表面张力仪分析培养基油/水溶液表面张力变化,以此共同解析月桂酰基谷氨酸钠促进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过程中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先于正十六烷分解为谷氨酸盐和月桂酸盐,微生物依次降解谷氨酸盐、月桂酸盐和正十六烷。月桂酰基谷氨酸钠及其降解产物不仅能降低油/水溶液表面张力,还可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加速微生物生长,两方面作用共同促进正十六烷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油-水旋流器颗粒体积分数分布规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软件CFD,将湍流雷诺应力模型和多相流混合模型相结合,分别对单一直径颗粒分散相和由不同直径颗粒组成的分散相中颗粒体积分数和粒级效率进行模拟计算,得到油相云图、颗粒体积分数和粒级效率曲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水分离主要在锥段进行,轴心油核的大小随颗粒直径的变化而不同;大颗粒受到径向力作用大,容易分离;小颗粒受到水相阻力作用大,易从底流口排出;颗粒直径越大,分离效率越高。该结构旋流器对直径大于30μm颗粒分离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柴油机在用润滑油被燃油稀释的监测问题,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方法进行了快速监测实验研究,配制了不同燃油稀释比例的润滑油样品,并分析了各油样的FTIR曲线,研究发现燃油特征吸收峰面积值与燃油稀释比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二者之间的线性公式,并使用未参加拟合的油样测量值进行了准确性验证;最后,运用该方法对某柴油机实际在用油进行了监测,及时发现了存在的燃油稀释问题,证明了该方法可快速定量监测在用油的燃油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0.
影响柴油机喷雾数值模拟精度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影响柴油机喷雾数值模拟精度的若干因素,采用通用商业软件FLUENT对柴油机喷雾特性进行了CFD模拟计算,分别研究了网格尺寸、喷雾粒子数和最大时间步长对油束几何形状及油束贯穿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格划分的精度和喷雾粒子数量的多少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和油束的几何形状有直接的影响,网格尺寸过大或喷雾粒子数过少则喷雾几何形状失真.最大时间步长对数值模拟的精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影响是比较小的.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温度、pH、Fe3+质量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对喷气燃料中特征微生物——枝孢霉菌生长的影响,为喷气燃料中枝孢霉菌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在500 nm波长处,测定了不同浓度枝孢霉菌菌液的OD值,得出其浓度与OD值线性相关,且相关性大于99%。经生长特性试验,表明枝孢霉菌在24~40℃生命力较强,在32℃生长最为旺盛,低温和高温枝孢霉菌几乎停滞生长,高温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 H为3~11,随着pH增大,生长速度先加快随后减慢,最适宜生长的p H为9;Fe3+质量浓度为0~200 mg/L,随着Fe3+质量浓度增大,枝孢霉菌生长趋于旺盛,即Fe3+能促进枝孢霉菌的生长。所以,监测和控制储罐中温度和pH,减少储罐和管道腐蚀,是预防和控制喷气燃料中枝孢霉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