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军事经济保障方式、军队资金运行格局及会计理论的改革与发展,迫切要求改革现行军队会计核算模式。在会计目标上,实现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会计功能上,实现生产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有机统一;在会计内容上,实现货币资产核算、实物资产核算和预算外成本核算的有机统一;在会计方法上,建立以借贷记帐法为核心,以资产负债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在会计报表上,建立一套对内、对外提供信息相结合的报表体系;适应新形势下军队会计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军队会计制度改革要以史为鉴,立足军队会计现状,吸收会计最新研究成果,以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目标,强化核算与监督,建立以借贷记帐法为核心,以“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为要素的军队会计核算体系。在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理顺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之间的关系,做好会计政策的衔接工作,加大新制度的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官兵牢固树立会计制度就是法规的观念,及时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确保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军队公共受托责任解除的根本途径是军队绩效信息的全面披露,但定量信息的缺乏制约了军队绩效评价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军队会计作为货币化的军事经济信息系统,理应为军队绩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但现有的军队会计体系很难在军队绩效评价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军队会计体系,其目标在于为绩效评价提供相应的信息,它要求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从预算资金运动扩展到价值运动,在财务报表体系和内容上满足绩效评价目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4.
新的历史时期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发展了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在国际格局转换和世界军事变革面前 ,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 ;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实现两大战略任务的统一 ;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发展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 ;按照“政治合格 ,军事过硬 ,作风优良 ,纪律严明 ,保障有力”的五句话总要求 ,实现军队“三化”建设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深化军队资产管理改革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勘、提高现代科学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当前,军队资产管理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以科学制度保障、以科学方法推进,将积极进取精神与科学求实态度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和把握推进军队资产管理改革中的重大关系。在步骤上,要不断巩固、充实、深化、拓展;在方式上,要注重对外同步接轨、对内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推进军队资产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资预结合"改革是军队资产核算制度建设的新基点。以"资预结合"改革为引导,推动军队资产核算制度建设,应以职能需求为起点,完善资产核算的确认制度;以精准核算为目标,完善资产核算的计量制度;以绩效评价为落脚点,完善资产核算的分析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7.
军事资产论     
军事资产指国有资产中军事系统所属的服务于军事活动的物质资料,主要包括现役部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队军费结余、储备的军事物资和军工企业资产等五大类。通过对军事资产运行机制的分析,作者提出了军事资产协调发展设想,指出了当前军事资产协调调节的重点:适当增加国防建设资金投入,统一集中管理提高国防建设资金的资产转化率;协调军事资产结构;提高国防科技水平,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打好技术基础;加强军事资产管理,提高军事资产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许世林  迟铭  王海波 《国防科技》2021,42(5):114-118
在新军事变革的背景下,军队会计流程存在不适应新管理体制需要、信息技术应用对会计流程再造力度不够、军队会计科目设置影响流程等问题。本文从界定军队会计流程的含义入手,提出了优化军队会计流程、建立智能化军队会计信息系统的四项策略,即重塑军队会计流程体系、重构军队会计信息系统、调整军队会计科目体系以及完善各流程会计处理方法。优化军队会计流程、建设智能化军队会计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反映军事经济活动的历史信息,还能为不同类型的信息使用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支持,并有利于改善军队会计核算质量,准确反映各类资产负债的价值信息和单位的真实财务状况,对于提高军队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配置军事资产从战略上考虑,就是要确保军事投入不影响国家整体战略目标,不阻碍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要寻求军事财力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规避国家财政风险;要科学评估资产配置的作战效能,确保以较低的投入实现军事战略意图,实现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军队企业资产存量流动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军队企业资产存量主体不明确,资产管理混乱,没有健全的市场体系,缺乏国有资产中介机构和完备的军事经济法规等。文章认为,要加快军队企业资产存量流动,必顼正确把握军队资产存量流动的形式,选择正确的流动途径,搞好军队资产存量的界定,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加快军事经济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中,固定资产入账后至最终处置前,只能始终保持入账价值,而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核算中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将军队固定资产核算从计价核算发展为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折旧和处置的全过程核算,既不影响军队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固定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军队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同时能够为军队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军队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基础 ,为军队各级的核算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军队会计环境的变化 ,收付实现制的自身缺点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日益显现。结合目前预算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探讨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完善现行军队会计确认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资预结合”必须在完整、科学、全面的资产核算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要求会计准确提供资产存量、实时反映资产流量、核算基础采用应计制并实现核算管理信息化。目前军队资产核算存在着报告不一致、记录不完善、计量不全面、确认不明确等问题,应从制度改革入手,对资产报告、记录方法、计量属性、确认条件进行全面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4.
军队预算与军事资产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统一体。文章认为应将军事资产纳入预算系统,实行预算管理,编制年度预算时充分考虑已有的资产存量,实行军费与军事资产配置和运用整体规划。对这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先计划后分配,实行项目预算;完善综合预算制度;完善军事资产计价核算体系;提高财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5.
军队后勤要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军事环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在改革中找出路、求发展。为确保军队后勤改革的健康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应着重把握住以下几个环节:一要转变观念,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后勤改革的重点;三要坚持适应“两场”的方针,努力实现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后勤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军队预算、决算和会计核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在军队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推动军队财务管理创新发展,应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PPBE"系统,实现军队会计"准则化、全程化、独立化",同时,要积极探索军队会计决算的新方法,建设军队预算、决算、核算自动化和网络化平台,实现军队预决算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具有重大的价值取向。在政治上 ,军队要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国家政治稳定、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经济上 ,军队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思想上 ,军队要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播种机 ,要走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 ;在科技方面军队要为科技的进步作出较大贡献 ;在军事领域军队要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 ,要努力加强国防建设 ,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8.
以战斗力最大化为标准科学配置使用军事财力资源,应更新理念,钱物并重,提高军队资产的整体效益;整合资源,健全制度,实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科学规划,保障重点,确保财力资源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坚持军民融合,做好财力和物力动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的保障潜能。  相似文献   

19.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运用毛泽东、邓小平军事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军事经济工作作了新的理论概括,主要包括: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提出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军事经济建设要为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服务的思想;在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方面,提出把国防建设纳入整个国家建设的长远规划,国防建设和军队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的思想;在军队质量建设与军事经济关系方面,提出军事经济要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一定要适应战争要求和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军事经济工作的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针,深刻分析了市场经济对军事经济工作的影响,认为:在军事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过程中,必须把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大后勤观念改革后勤保障体制;运用经济手段搞活军事经济工作;加强对军事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的关系;把实现“保障有力”作为衡量接轨好坏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