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战争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人民进行伟大革命 战争实践的产物, 在以往的革命战争 中,我们党坚持走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 路,把人民战争的 支点放在农村,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胜利。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城市将成为交战双方的焦点,人民战争的支点也随之由农  相似文献   

2.
游击战作为一种战争样式,在未来战争中不仅是需要的,而且应该是有效的.未来的游击战.如果说同以往的游击战有什么不同的话,主要是:未来的游击战将是在现代高技术兵器条件下进行的现代游击战.发生在七十年代的越南战场,八十年代的阿富汗战场的游击战,虽然有些现代意味。但是,同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游击战争景况相比,恐怕只能说是幼童  相似文献   

3.
从最近的美伊战争中,伊军能以绝对劣势与美英抵抗,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敌军,准军事人员(民兵)功不可没。经验告诉我们,我军要以劣胜优,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进一步牢固人民战争思想,着眼未来战场特点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适应战争发展内在规律,继续把人民战争作为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法宝。历史已经证明,并将还要证明,无论多少高技术武器应用于战场,战争形态发生如何变化,人民战争仍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战争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第一,战争形态的演变,改变不了未来我国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因而能得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创造了为世界惊叹的辉煌成就。然而,科技的发展,高技术兵器大量使用于战场,使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何运用人民战争理论指导未来战争,并取得胜利,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新课题。 一、未来高技术战争仍然具有人民战争的基本属性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舞台上导演了一幕幕人民战争的活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奇迹,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运用于战场,正在改变着战争的规模和样式,使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但是,人民战争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降低。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仍将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战线密切配合的全民性战争,现代  相似文献   

7.
袁兴华 《国防》2002,(3):23-24
未来战争将是一场以海洋为首要战场的人民战争,抓好后备力量海上大练兵是打赢未来海上人民战争的重要途径。我国后备力量海上练兵活动起步较晚,无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只有发扬与时俱进、开  相似文献   

8.
在未来反侵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军坚持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这一点是丝毫也不能动摇的。但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人民战争同以往相比,条件不同了,人民战争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同于以往。如何深化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人民战争理论呢?根本的方法,就是毛泽东一贯强调的“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只有认真分析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才能正确认识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  相似文献   

9.
张创虎  郭来庄 《国防》2005,(3):60-61
民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没有强大的民兵,就没有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必须按照党的“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立足市场经济环境,面向现代战场需求,调整加强民兵建设。首先,要调整优化民兵组织结构。“组织落实”是民兵工作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配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民兵组织不稳定;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样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陆军步兵和一般专业技术分队为主体的民兵组织结构,已无法适应信息化战争的…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战争具有战场广阔的特点,如果不做正确分析,易模糊战争性质,因而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相对高技术条件而言的以往普通技术条件下进行的战争,由于受到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的制约,战场范围相对狭小,交战双方往往是从直接接触的地域做进攻或防御,边界和...  相似文献   

11.
盛强 《国防》2011,(11):32-34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无论武器装备怎样发展、战争形态怎样变化,人民战争都不会过时,兵民是胜利之本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根据时代和战争实践的变化研究人民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深刻认识当前人民战争面临的挑战,创新发展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战争影响是深刻的、全局的、革命性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原理没有改变,未来战争与过去战争一样,谁能有效地把零散的群众组织起来、民间的智慧聚集起来、各方的资源整合起来,谁就拥有无穷的"战  相似文献   

12.
“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人民战争的核心思想。在未来反侵略高技术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仍是我军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坚持人民战争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后备力量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力量源泉。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以常备军为骨干,后备力量为基础,人民群众为后盾。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将是一场“全民战”和“总体战”。由于科学技术飞速  相似文献   

13.
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区防空作战,是一个全新的作战样式。要打赢这场战争,我们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动员社会潜力,把人民战争的威力发挥出来。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研究,结合平时工作的思考,我感到,在未来战区防空作战中,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应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这次战争却留给了人们诸多思考。这次战争前期,展现了某些“人民战争”的迹象,于是有人断言伊拉克实行的是“寓军于民”、“全民皆兵”,打的是“人民战争”。伊拉克在美英联军占绝对优势的高技术兵器迅猛打击下,兵败如山倒,萨达姆政权很快土崩瓦解,战争宣告失败,有人因此得出结论,“人民战争过时了”。究竟伊拉克打的是不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在高技术条件下,在信息化战争中,人民战争还有没有用武之地?在世界军事变革大趋势下,弱国要对付强国的武装入侵,在努力发展国防科技、改善武装力量武器装备的同时,还要不要紧握人民战争的法宝?还要不要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怎样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发挥人民战争优势?诸如此类问题,欢迎大家来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防科技的迅速发展,未来战争的战场空间越来越广,交战的距离越来越远,作战的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成为战争的焦点,新概念武器大量进入战场。知识化军队、智能化武器、数字化战场、信息化战争、威慑化战略,将成为21世纪军事发展的基本趋势。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将是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未来的战场将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战场,未来的武器装备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未来的国防技术将实现突破性进展。一、能源动力技术突飞猛进地面装甲车辆推进技术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电推进技术,包括燃料电池、混合型电推…  相似文献   

16.
为帮助作者参与讨论,打开思路,我们拟制了一些选题,仅供参考,作者完全可以不受此束缚,可自行拟题。——编者△论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战争永远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谈谈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勇于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探讨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也要。打人民战争”△研究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要打持久战△研究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要“百家争鸣。△认真研究国外近期高技术局部战争经验△研究高技术战争要广泛联系我国民兵实际△高技术战争对民兵的新要求△民…  相似文献   

17.
人民战争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几十年来,我们就是靠人民战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人民战争还灵不灵,怎样运用人民战争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是我们需要回答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徐向前元帅不久前在同《中国日报》记者谈话中指出,加强民兵建设是我党我军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徐帅说,在中国历次革命战争中,我们都是靠人民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我们还是要打人民战争,它将是我们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主要战争形式。当前,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将逐步放弃传统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徐帅强调说,我们应该看到,尽管未来战争与以往的战争不同,将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但是,我们人民军队性质和我们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理论是唯物史观与中国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相结合的产物。它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不会改变,但战争的主体力量却具有新的特点。这就是主体力量表现为综合国力的支持力和转换力;主体力量实现的主要途径在于主体与技术工具结合的系统结构优化;主体力量的内在构成将强化复合型和创造型的客观要求。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中,主体力量发挥能动作用的主要方法仍然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注入新的活力。人民战争主体力量的这些新特点,反过来也丰富了群众史观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张东辉 《国防》2007,(3):1-6
当前,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战争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胡锦涛主席深刻指出: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人民战争的内容和形式,切实提高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胡主席的重要指示,是科学发展观思想精髓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信息化条件下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发展方向,并为我们创新发展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赋予了时代课题,明确了基本思路,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