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全国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八路军、新四军中出现了军衔,这是自人民军队建军以来的一个新变化。对于八路军、新四军中的军衔,诸多论述认为是国民政府授予的,笔者认为这一认识有待商榷。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起,到抗战胜利结束,以国民党为主体的国民政府未曾给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授予军衔,而八路军、新四军这一时期之所以出现佩戴国民革命军军衔的情况,其实是由中共内部掌握,同时又便于对外交往开展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解放军生活》2012,(3):9-11
这是一支诞生于鄂豫皖,为中国革命立下特别功勋的红军部队;这是一支首战平型关,挺进冀鲁豫,坚持苏北抗战整五年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这是一支纵横大东北,驰骋下中南,把胜利之旗插上镇南关的部队;这是一支跨过鸭绿江,连打五战役,与美军八个师交过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他创造了"红军长征最先到,八路出师最先胜,挺进东北最艰苦,首战歼美最多""四最"。  相似文献   

3.
卢辉  李华 《军事历史》2010,(1):F0002-F0002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县(今达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排长、营长、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委、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  相似文献   

4.
南排山海战     
翻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那一场场拚杀中,都写下了民兵参战支前、献身革命的光辉篇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赤卫队、少先队成为工农红军的坚强助手和后备军。他们独立或直接配合红军打仗.根据需要可随时编入正规红军。这种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赤卫队相结合的形式,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一时期,全国根据地的赤卫队员、少先队员已发展到250多万人,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武工队、游击队等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武装.在敌后进行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等.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8年的抗战中,几百万民兵配合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以劣势装备打败了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创造了人民战争史上的奇迹。解放战争时期,民兵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全力以赴地担负起支援前线的任务。在著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以民兵为骨干的支前大军就有500多万人.他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赶着骡马,把大批的粮食、弹药、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许多民兵随军远征,部队打到哪里,民兵就支援到哪里。淮海战役结束后,陈毅元帅曾形象地评价民兵和人民群众支前发挥的作用:"淮海战役的胜...  相似文献   

5.
1937年冬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和新四军的组建,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过程中,叶挺将军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又依据有关史料,对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作一粗浅的探讨。率先提出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一个军的建议,为新四军的创建开了先声关于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谈判中持续时间较长、斗争复杂、过程曲折的一个问题。早在1937年2、3月间国共两党西安谈判时,周恩来、叶剑英等就受命向国民党提出,立即停止对南方各地红军游击队的军事“清剿…  相似文献   

6.
唐炎 《军事历史》2001,(3):48-52
皖南事变已经过去整60个春秋。血的教训曾促使新四军及华中抗战实现了三个重要转变。我作为这一事件的经历者,现对这一事件的有关问题作些探究,以就教于各位。一、皖南事变后,从新四军政治地位来看,实现了摆脱国民党当局的羁绊,向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抗战使命的阶段转变1940年10月19日,国民党顽固派以何应钦、白崇禧名义发出“皓电”。该电限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在1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地区,八路军、新四军由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出于对当时国内外形势及自身力量的考虑,中共中央以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名义于11月9日发表…  相似文献   

7.
1944年7月7日,朱德同志撰写了《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当时,我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事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 ,经过艰苦的努力 ,终于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在红军改编的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既坚持原则的坚定性 ,又注意策略的灵活性 ,没有因为红军改编、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而削弱以致脱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从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对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坚强领导 ,为坚持持久抗战 ,打败日本侵略者 ,夺取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中原突围李少瑜,彭剑青李先念在《要正确评价中原突围》一文中指出:“我们能胜利地突出敌人的重围和创建新根据地,这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以新四军第5师、八路军第359旅南下支队及河南军区部队组成的中原军区于1946年6月26日晚...  相似文献   

10.
八路军、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在八年抗战中,它们以广泛的游击战争英勇抗击日伪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与此同时,在自身的建设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本文拟就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政体制和军队建设情况作一简略述评,以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1.
以往我们在研究抗日战争时,对八路军、新四军研究和关注的比较多,而对华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研究、注意得相对较少.其实,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而且很有自己的特点.在艰苦卓绝的抗日烽火中,他们虽然孤悬敌后,但他们积极密切地配合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作战,打击敌人,功勋卓著,东江纵队从而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使广东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是谭政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1944年4月11日)上所作的报告。这篇报告不仅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44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学习散发这篇报告的通知中说,这篇报告“是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问题的全面总结”,要求八路军、新四军连级以上一切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后勤工作干部,应一律将此文件作为整风文件和固定教材,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兵员工作包括:兵员的征召补充、培训使用、退役安置等。八路军、新四军的兵员征召方式主要包括:动员民众自愿应召入伍,局地试行征兵;自由卫队、民兵、地方军逐步等级为主力军;收编溃军、散兵、"杂色武装"、伪军及俘虏,培训使用重在练智力、练体力、练技术战术。兵员退役安置及社会保障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维护和保障八路军和新四军兵员利益和荣誉。  相似文献   

14.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初创时期毛泽东等在革命战争实践中逐步总结人民军队建设的经验而形成的一部纪律法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这部仅有61个字的法规,伴随全军将士60多个春秋,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它对于人民军队建设,以及在夺取历次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保卫社会主义事业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极其伟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诗一组李玉英辑这组诗,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八路军学校中学习时抄写来的,作者是谁,作于何时,当时没有记载。诗句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艰辛过程和军民团结的感人场面,充分反映了红军指战员在征途中高昂的革命精神。现根据日记本上的记录,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一、...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果断地实行了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军事战略转变。为什么要实行这个转变?怎样实现转变?其意义是什么?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整整五十周年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胜利,是全面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80年80件事     
(按时间顺序排序)1.人民军工的摇篮——官田兵工厂诞生2.中央军委成立军工局统一领导红军兵工生产3.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参观红军兵工厂4.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决定建立根据地兵工厂5.八路军、新四军成立军工部,加强兵工生产6.黄崖洞兵工厂--华北根据地最大的兵工厂7.突破白口生铁韧化技术,生产第一批无烟药8.开展赵占魁运动促进抗日根据地军工生产9.抗战胜利后东北建立完整的兵工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树增 《国防》2016,(12):74-78
自1934年以来,全国的工农红军分成数支,选择最荒僻的路径,转战了上万里的路途,就是为了在这片国土上寻找到一块可以立足的地方.但是,当红军各支部队相继到达中国的西部之后,一个巨大的难题始终困扰着红军的领导者们:在广袤而荒凉的中国西部,究竟哪里才是会合之后数万红军可以休养生息的家园?究竟哪里才能让共产党人建起一个符合他们信仰的苏维埃共和国?——这一难题的出现基于严峻的现实:面积不大、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陕北苏区很难支撑数万红军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闽浙军区挺进师,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第4、第5支队,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组成。1938年2月,在闽南和闽西南坚持斗争的这部分红军部队,在福建龙岩白土镇整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辖第3、第4团。第4团后来发展为第23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