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77位中将是开国将军中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首批有175人被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一名,共计有177人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中陆军中将150人,海军中将13人,空军中将14人。  相似文献   

2.
王兆昌 《军事史林》2004,(10):31-34
老上将,亦称开国上将,系指1955年9月我国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授予仅次于元帅和大将的上将军衔的高级将领共55位(后又补授两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世变沧桑,这批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随着不久前原代总参谋长杨成武的逝世,目前尚健在者,只有4位.他们是:原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原铁道兵司令员吕正操、原军事学院院长肖克和原沈阳军区政治委员宋任穷(均为当年任职).  相似文献   

3.
二、806位开国少将在1955年授衔时的单位及职务 开国少将在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各重点院校的军级岗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居多,而且大多担任副职领导。另外,1954年至1955年各级干部因调换单位、职务升迁、上学培训等等比较频繁,所以,报送军衔时与具体授衔时有些干部的单位及职务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辉煌的资历与战功,造就了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 1955年我军实行的军衔制,对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很高.这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由国家主席毛泽东批准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说: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相似文献   

5.
利坚合众国史上的最高军衔并不是众所周知的二战时期授予的陆、海、空军五星级上将,而是1976年美国建国二百周年之际,由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追授给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陆军六星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6.
谈到新四军实行军衔制,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佩带中将军衔的叶挺。在新四军组建之初,作为国民革命军编制序列内的部队,国民政府也曾给新四军的高层军官授予了军衔。但当时考虑到我军现实,并未普遍实行和佩带军衔。大多数授了衔的军官,本人不仅知道,而且在干部档案中也有记载。  相似文献   

7.
李鹤 《军事史林》2014,(11):39-50
俄罗斯帝国军队的元帅军衔分为两级三种,均由沙皇彼得一世设立。大元帅为最高级别军衔,设立于1716年,后于1917年被苏维埃政府取消。大元帅之下设有沙俄帝国陆军元帅和海军元帅军衔。陆军元帅军衔设立于1699年,后与大元帅军衔同时被取消。海军元帅军衔设立于1708年,1908年取消。  相似文献   

8.
刘岩 《军事史林》2010,(5):12-15
《军事史林》2010年第1期发表的《人民解放军“55军衔制”中将军衔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按照每人当时主要编制职务顺序”,排列出中将的任职名单。该名单中的“编制职务顺序”,与我军当时实际的组织编制序列对照,有的不大相符。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读者对开国将军的“名单顺序”比较关注;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元帅     
意大利元帅设立于墨索里尼执政时期,分为两级四种.其中以最高帝国元帅军衔为最高,其次为陆军元帅军衔、海军元帅军衔和空军元帅军衔.其中陆军元帅军衔和海军元帅军衔设立于1924年;空军元帅军衔设立于1 933年;最高帝国元帅军衔设立于1938年.所有这四种元帅军衔均于1 946年取消.在意大利设立元帅军衔期间,共有2人被授予最高帝国元帅军衔,13人晋升陆军元帅军衔,1人晋升海军元帅军衔,1人晋升空军元帅军衔.13位陆军元帅中,7人是一战期间功勋卓著的军事统帅或高级将领;2人因第二次埃意战争晋升为陆军元帅;4人在二战期间晋升为陆军元帅.  相似文献   

10.
十三、“儒帅”聂荣臻元帅 聂荣臻元帅性情敦厚、温文尔雅,具有学者气质,堪称“儒帅”。聂荣臻是开国将帅中第一个进入中央军委的前身中央军事部的。1927年5月成立的中共中央军事部,周恩来是部长,聂荣臻是部门领导人之一,分工主管人事分配工作。到南昌起义前夕,聂荣臻在周恩来领导下,向各有关部门派遣了不少共产党员,其中包括后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朱德、刘伯承、陈毅等人。  相似文献   

11.
叶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以骁勇善战著称,被称为三野"悍将",在军内外享有盛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叶飞曾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第3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委,海军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要职.在1955年授衔的共和国将军中,曾有过越南籍的洪水少将,但在开国上将中,却惟有叶飞具有双重国籍(另一国籍为菲律宾国籍)身份.  相似文献   

12.
原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究竟是不是国民党军上将,长期以来有三种不同说法。本文在认真分析有关历史资料基础上,考察国民党军的将官军衔的晋任、授任标准以及职务军衔和叙任军衔的区别以后,认为董其武不是严格意义的正式的国民党军陆军上将,而是上将职务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董其武始终认为自己相当于国民党军中将的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李新市 《军事史林》2010,(11):15-18
刘昌毅(1914—1999),湖北黄安人,被人们称为军中“猛张飞”。他身经千余仗,历险百余次,头、脸、手、腿、腰、胯、臀,无一处无战场上留下的弹痕。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晚年居广州,逢阴雨天,常旧疾复发,疼痛难忍,然依然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一直保持着庄严的军人风度。这里介绍的是这位开国将领波澜壮阔人生历程中的几段往事。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许多有关民国史学书籍中常常出现把1935年以后的国民党军队中实行的职务军衔误作正式叙任军衔的情况,以致于以讹传讹,谬误流传甚广。国民党军军衔有正式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种情况,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沈力 《军事史林》2010,(1):11-17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以下简称五五军衔制),1038人被授予将官军衔,其中大将10人,上将55人,中将175人,少将798人。1956年、1958年,又有2人被授予中将军衔:本文谈谈五五军衔制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直到撤离大陆,蒋介石对于军衔制度的思想观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继承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度体系,二是教育广大官兵淡泊名利,不要醉心于追求个人的军衔、薪金与职务,将军衔的重要性、严肃性提高到很高的政治高度加以对待;三是区分职务军衔与实授军衔,严格控制国家实授军衔。因此,不能够轻率地认为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时期的军衔制度非常混乱。  相似文献   

17.
1940年德国国防军宣布设立陆军山地兵上将军衔,直至战败该军衔才被正式废止。该军衔只存在了短短的5年,先后有16位陆军高级将领被擢升为——陆军山地兵上将。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1912年以来,实行三等九级军衔制过程中出现的军衔晋授不严格,收编各地方部队各行其道,授予机构繁多错乱,军衔与职务相比,军衔都普遍偏高,将官数量过多、过滥等问题,从1935年开始,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决定重新评定军衔,并仿照德国军衔制度制定新的军官军衔制度.  相似文献   

19.
贾若瑜将军1915年6月19日生于四川合江.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是开国将军之一.我与贾将军只是军中普通上下级关系,但在教诲与感恩中建立了革命情谊,而我则不断加深了对贾将军的崇敬,并且延续半个多世纪. 一 我认识贾若瑜将军缘于军事博物馆.1959年,贾将军正在负责筹建军博,我从福建军区调到军博当解说员.第一次见贾将军并听他讲话,是1960年初,在军博大楼的三层电影馆(兼礼堂).  相似文献   

20.
军衔衔军旅     
“军衔”,《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衔”,接也。资料显示,在我国的汉代以前,“衔”字只有一个“马嚼子”的意思。魏、晋以后,衔字才出现表示官吏阶位的“头衔”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汉语里没有军衔这个词语。清朝末年从西方引进军衔制度以后,也没有译作军衔,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