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月初,九师一七○团种植的早熟沙棘品种进入成熟期,团场职工群众积极投入采摘沙棘果的劳动。截至目前,该团沙棘种植面积2.6万亩,今年挂果面积约有1万亩,预计可采鲜果较去年增长一倍,职工收入有显著提高。一七○团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常年干旱多风,以荒漠戈壁为主,近年来,团党委为改变环境面貌,科学决策,积极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通过不断尝试,选择了适合团场土  相似文献   

2.
正促进团场职工增收历来是九师一六一团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一六一团大力推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全团一线职工广开思路,2013年实现职均增收1.5万元。畜牧养殖:大户带小户一六一团十连职工匡新民是该连养牛第一人,他的育肥牛舍,每年都会迎来各连的养殖大户前来参观、取经。十连连长马伟告诉笔者:"匡新民十分注重科学饲养,按科学配方将油渣、棉粕、玉米等饲料制成混合饲料,牛吃后长膘快、肉质鲜嫩,品质也好。"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11,(19):12
农四师68团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团场,团场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万余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棉花、小麦等。近年来,68团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虚"功"实"做,有效推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连队每月召开一次职工大会制度。68团各连队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职工  相似文献   

4.
增收七法     
促进职工多元化、快速持续增收,既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这是四师七十八团各级干部达成的共识。该团党委制定七项职工增收新举措,确保今年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目标实现。培育职工多元增收新亮点。利用团场与浩新中天山旅游公司联营开发牧区旅游项目,预计接待徒步登山、漂流的旅游人数达20万人次,为团场职工从事旅游服务业搭建就业增收平台。以吸纳新增团场富余劳动力到旅游区从事加工制造  相似文献   

5.
"以加快推进‘三化’建设为路径,以职工增收和团场增效为目标,以建设平安美丽团场为引领,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近年来,九师一六四团经济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12,(4):17-18
正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一是继续深化团场改革。发挥好两个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团场增效和职工增收。充分利用38团"一张白纸"的优势,积极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将其作为农二师改革的"试验田",为  相似文献   

7.
十四师皮山农场是一个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团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人均耕地不足2.5亩,人多资源少的矛盾突出。加之职工技术水平低、就业观念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早日实现贫困团场职工"小康梦",该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七大多元增收战略"。第一战略:"一主五辅"。在红枣、庭院、农区畜牧、家庭地毯编织、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七师一二五团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师党委关于拓宽职工增收渠道文件精神,采取以政策搭台、技术引导、能人牵头的举措,使第三产业成为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有效途径,仅庭院经济收入一项就以20%的速度递增,全团23个农业单位实现了一连一品目标。政策搭台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一二五团是七师优质棉花种植、机采棉加工生产基地,2012年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机采棉花加工厂,今年,又投资4500万元再建设一条棉花加工生产线,增强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师三团党委把发展职工多元经济作为"发展团场经济,致富职工群众"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劳动就业等办法,拓展职工多元增收空间,促进了职工快速增收,持续增收。今年8月,三团成为全国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大漠绿岛"牌核桃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团党委因地制宜,积极推动,支持职工多条腿走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种植食用菌、红枣、核桃、葡萄以  相似文献   

10.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团场职工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郎馥宇作为一名残疾职工,创业能够取得成功主要的原因之一,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得益于2010年以来团场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连队职工到团部聚居,很  相似文献   

11.
正整洁的畜圈、膘肥体壮的牛羊,来回忙碌的职工……2月23日,笔者在八师一三三团三连采访,红红火火的养殖场面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三三团是多民族聚居团场,有畜牧养殖的传统优势。今年,该团党委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职工多元增收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制定出台从职工身份、享受应有福利待遇和提供养殖基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团场种植饲草地7800余亩,为养殖户们供应平价优质棉壳和油渣等。在认真作好动物防疫、完善牧业服务体系的同时,还定时为养殖户开办畜牧养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师、阿拉尔市党委按照兵团制定的促进职工多元增收3年攻坚计划要求,自去年就启动了师、市、团场职工创业园建设工作,力争实现80%的人在城镇有资本性和资产性收入,80%的人在城镇居住、80%的时间在城镇生活,80%的连队实现职能转换。七团按照师、市党委要求,为适应"三化"建设的需要,加快团场产业化发展,促进职工多元增收,鼓励有资本、有技术、有经营能力的职工自主创业,于2013年10月启动职工创业园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现象】寒冷的冬天,皑皑的积雪,丝毫挡不住九师一六四团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热情。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一六四团住宅小区一个个建成,带动了团场三产的发展。"团场环境一天天变好,大家生活好了,住上了楼房,自己蒸馍的就少,种菜的也少了,开个手工馍店代卖菜准行。"四连职工贺建军和妻子韩彦玲看到了这个商机,自  相似文献   

14.
6月22日,笔者在一师十一团一连的红枣地里看到,少数民族职工库尔班·肉孜在给枣树打药。这几年,库尔班·肉孜抓住师里出台鼓励职工多元增收政策的机遇,依靠这片红枣地走上了致富路。今年,一师、阿拉尔市以加快"三化"建设为契机,启动实施团场职工增收3年攻坚计划,制定优惠政策,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大田劳力向设施农业、林果畜牧业和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5.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13年,二师党委提出投入民生资金25.2亿元办好"十件实事",明确了团场职工增收1.44亿元、职均增收3668元,农牧家庭人均增收2950元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增收,再实现团场人均增收1000元的目标。让团场职工群众享受良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同时,还要让职工兜里有钱。二师从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自营经济、特色林果、二、三产业发展等方面,开辟出一条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九师一六一团高度重视发展自营经济促职工多元增收工作,重新修订了《自营经济促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计划》,提出了自营经济促职工多元增收的发展规划、指标、具体措施和路径,为团场自营经济促职工多元增收提供了保障条件。特色养殖促增收团场积极鼓励引导从事农业的职工向现代畜牧业转移,以大户带小户为途径,发挥资源优势,突出特点和特色,以规模化养殖为基础,标准化养殖为抓手,按照"家家有畜不见畜,户户按股有分红"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兵团职工增收历来是兵团党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兵团、师、团各级党政高度重视促进团场职工增收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增收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团场职工自主创收,多元、持续增收的环境、条件逐步形成。10月30日至31日,兵团"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座谈会"在农十师召开,与会代表畅谈多元增收的经验,共谋多元增收的办法。兵团司令员刘新齐在会上作了以《全力推进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为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为题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对兵团壮大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实力有着重要意义,对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师二十七团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团场,为了帮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该团党委利用本团水草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养殖致富的路子。近几年,二师二十七团大力发展养殖业,春夏秋冬都可以看到职工忙碌的身影。养殖草鹅、育肥牛羊成为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该团社区职工党员祁海龙看到团场的种鹅场不断增加,加之团场出台许多养  相似文献   

19.
正3月17日一大早,二师三十四团一连职工蒋志辉拿着团场农技人员开出的在枣树地间种中草药黄芪的"处方",来到物资供应总站购买种子。今年,该团根据市场动态和水资源情况,实施"优棉、增枣、强畜、兴药"的发展思路,出台各项优惠措施,扩大红枣种植面积,鼓励职工在枣树地间种中草药,促进职工多元增收。连日来,团党委从农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抽调20多人组成科技小分队,开展"送科技、下基层、助春播"活动,深入到农业连队、畜牧养殖场开展送技术、送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前不久,笔者从农四师六十二团获悉,2011年该团实现生产总值4.05亿元,职均收入达3.18万元。就在10年前,该团积欠债务高达1.72亿元,发展举步维艰。10年间,六十二团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团干部职工从困境中崛起,完成了一系列嬗变。调整结构做优一产"去年,我种植的50多亩酿酒葡萄纯收入15万元。要不是种葡萄,我根本没办法供3个孩子上大学!"六十二团一连种植户吴金华感慨道。在六十二团,和吴金华一样依靠种植葡萄过上好日子的职工越来越多,葡萄成了职工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几年前,团长魏新平提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这一想法时,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六十二团有常住人口1.9万人,耕地只有8万多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始终制约着团场经济发展。经过深入调研,魏新平提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