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2.
兵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弘扬兵团精神为动力,积极投身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实践中,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开展。弘扬兵团精神,凝神聚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几代兵团人在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凝聚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创先  相似文献   

3.
【心语】为了爱情,我来到兵团,后来是军垦战士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最初了解兵团,到现在亲自参与团场"三化"建设,我决心要留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姜传龙【故事】为了她,他放弃了留在父母身边、在城里工作的优越条件。为了爱情,他从布尔津县来到边境团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扎根兵团、服务团场,在兵团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兵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有所作为。一、2011年工作回顾(一)大力唱响兵团精神。坚持把"唱响兵团精神"宣传教育活动作为屯垦戍边事业的"铸魂"工程,贯穿全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全兵团从基层到机关,从学校到社区,从老军垦到青  相似文献   

5.
传递正能量     
正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几乎每一期《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阅读。《当代兵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传递着新时期兵团的正能量。"多元增收"、"兵团人家"等栏目常常选登一些一线职工群众直面困难、艰苦奋斗、互帮互助的故事,看完后我总会被他们敢干、敢为、敢担当的精神打动,不由得从心底生出敬佩之情。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他们,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在兵团创业、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加入兵团伟大的屯垦戍边事业中,为建设新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五四"的火炬跨越了95年的风雨沧桑,兵团也即将迎来60年华诞,为弘扬"五四"精神,传承兵团精神,引导和激励兵团广大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兵团改革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本期"兵团儿女"栏目将呈现不同时期兵团英模榜样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兵团老战士走进北京活动轰动京城,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31位老战士的故事、故事背后蕴含的忠诚和兵团精神深深打动了北京市民。不仅仅是他们。因为老战士的故事蕴含着一种悲壮的伟大的人性美,蕴含着人类祈求和平化剑为犁的共同愿景,不知多少人被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人们的正是故事中蕴含的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西部计划志愿者党芳的肺腑之言。2009年从河南平顶山学院毕业后,党芳光荣地加入到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中,来到兵团开展志愿服务。2011年7月服务期满后,在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的感召下,他怀揣青春梦想,励志扎根兵团,继续留在了十四师四十七团工作。2009年8月到服务岗位后,党芳在十  相似文献   

9.
正时广仁一家是军垦家庭,他们生活的变化见证了团场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在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他们家庭生活的变化,反映了整个团场乃至兵团的变化。从平房到楼房、从代步公交车到家用小轿车的变化;从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到近期出台的要免除南疆地区高中学费的政策;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医疗救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到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从"三  相似文献   

10.
兵团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都是党在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红色基因,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时,兵团精神实践主体来源于井冈山,兵团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特别是井冈山精神中坚定执着追求理想、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等成为兵团精神的强大思想动力。兵团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结合边疆实际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通过广泛实践来践行;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融入大学生课堂教育;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创新教育传播。  相似文献   

11.
好儿女志在四方。到团场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的热血青年,现已成为白发老人。如今,新一代大学生又来到了兵团,他们被兵团精神滋养着、激励着,从这面旗帜里得到前进的动力,成为兵团事业的接力者。本期《兵团人家》特编发一组反映不同时期兵团青年建设者事迹的稿件,期望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兵团屯垦戍边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在兵团,有近300名援疆干部,他们在天山南北,深入基层调研实践,为兵团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为兵团繁荣富裕、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们为兵团人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亘古荒原上创造的屯垦戍边伟业所震撼。兵团精神已成为激励他们在人生旅程中不断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让我们走近他们,一同体味他们眼中的兵团和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兵团第六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兵团今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揭开了兵团科学发展的崭新一页。把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迅速传达给党员干部职工,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进一步推动兵团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此,本刊开设"学习贯彻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专栏,全面反映兵团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气象,为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15.
兵团精神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是兵团人在50多年的屯垦戍边伟大实践中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格、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兵团的生动展现。以热爱祖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杂志于1999年第一期刊发的王运华同志撰写的文章《更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使命》今年荣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兵团宣传媒体独具慧眼推出的力作,也是兵团理论战线取得的新成就,可庆可贺。王运华同志的这篇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辨证地认识兵团的使命与职责,通篇贯穿着对屯垦戍边事业的深邃思考,使我们深受启发。一是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屯垦戍边是一个历史的课题,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疆的重要讲话的深刻思想以及对新时期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指导意义,深入思考了兵团如何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快兵团的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屯垦戍边的实力。二是提出了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是在党中央  相似文献   

17.
兵团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边疆工作中最有特色的实践。兵团精神是几代军垦人在半个多世纪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在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兵团文化是在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文化传统,发扬人民军队的优秀文化,在边疆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兵团文化的核心,就是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在新  相似文献   

19.
兵团的电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对宣传兵团、扩大兵团在全国的影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兵团经济和社会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兵团电视作为兵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同步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让兵团电视走出兵团、走向世界。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抓住"兵团"这个特色,做精、做细、做得有特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省级特殊组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无疑,已升格为省级电视台的兵团电视台,作为兵团党委的喉舌,要想让外界了解兵团,扩大兵团的影响,只有在"兵团"这个主题上做文章,只有抓住了"兵团"这个特色,提高制作水平、演播水平才能吸引电视受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12,(20):6
正主持人语:十年,3650天,这期间,可以改变什么?十年,可以让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十年,可以让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十年,可以让一个个工业园区在天山南北星罗棋布;十年,可以让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十年,兵团发展的步伐一刻都未停滞。十年间,兵团的"三化"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三化"建设为路径和突破口,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兵团经济实力和维稳戍边实力,是兵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十五"到"十一五"再到"十二五",兵团的改变有目共睹,职工不仅搬进了新楼房,生活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