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一位老军垦的足迹——陆振欧文集》出版发行后,引发了大家对军垦战士艰苦创业的感慨,对当代人精神世界和现代价值的沉思,社会反响强烈。作者陆振欧,1950年从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石河子第一野战军二十二兵团二十六师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从一名部队新闻通讯干事,成长为师、市党委常委、农八师副政委。陆振欧既是石河子军垦事业的开发者和建设者,也是这片土地从荒芜到繁华的见证者。陆老一生都致力于军垦文化的宣传、教育事业,虽已年过八旬,但仍努力  相似文献   

2.
正在位于新疆石河子市中心游憩广场内有一座雕塑,雕塑是两人在前奋力拉犁,一人在后执掌铧犁,形象再现了当年军垦拓荒者艰苦创业、开荒造田的情景。这个雕塑叫做——军垦第一犁。军垦第一犁被视为兵团的标记,恰是这一犁,让兵团的屯垦事业迈出了第一步,开辟者们用身躯拉动的犁,是兵团永久的记忆,军垦战士的犁铧,给绿洲播种下了理想和希望。从兵团成立之初的人拉犁耙,到引进拖拉机、采棉机等农机,再到建立工厂,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兵团农  相似文献   

3.
刊中报苑     
兵团授予刘佳"荣誉军垦战士"称号1月26日,以《和谐兵团魅力白杨》为主题的2008年兵团电视台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在乌鲁木齐举行,兵团政委聂卫国观看演出,并代表兵团党  相似文献   

4.
谱写新世纪屯垦戍边事业的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 《兵团建设》2004,(12):48-50
我这次到新疆来,主要是考察了解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情况。既然到了新疆,就一定要到生产建设兵团来。8日,我们在哈密,看了兵团农十三师几个团场的节水农业开发项目。今天又到石河子市,参观了周总理纪念馆和军垦博物馆,考察了农八师的高新农业示范区、天业集团。广大兵团战士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5.
三代兵团情     
在新疆,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履行着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以战天斗地的精神,使戈壁变绿洲,沙漠变良田的神话变成现实。前不久,笔者见到了农六师103团3连81岁的退休职工徐根元。曾经,作为第一代军垦战士,他为开发蔡家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今,他的儿子和孙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奉献着。  相似文献   

6.
正来到兵团,你可能会听说这样一则小故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半岛,沙漠肆虐的地方为何会有绿色半岛的身影?联合国派出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调查之后,小组成员惊叹:原来,兵团的军垦战士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硬是将沙漠逼退了60公里,创造出了一片人造绿洲!60年来,兵团人为了改善新疆生态环境,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布下了上百个团场,数百万兵团儿女用血汗开垦绿洲,  相似文献   

7.
<正>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驻马荒原、铸剑为犁,投入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大生产运动至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四十年光辉历程.四十年来,广大军垦战士一手扛枪、一手扶犁,与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建设起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新疆,成就了惊天动地的社会主义军垦事业.同时,广大军垦战士又以扶犁扛枪的手握笔为文,开拓出文学领域的一片新天地——社会主义军垦文学.回顾兵团四十年来的文学发展历程,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9.
姜蒙 《兵团建设》2013,(16):16-17
在八师、石河子市中心的广场上有一座雕塑——军垦第一犁。恰是这一犁,让兵团迈出了第一步。开拓者们用身躯拉动的犁,是兵团永恒的记忆;恰是这一犁,反映了兵团农业开发之初,军垦战士用身躯拉动的犁,拉动着兵团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兵团人来说,《军垦第一犁》这张老照片,是兵团历史的记录;是兵团化剑为犁的发端;是传承兵团精神的载体;是兵团屯垦戍边的发轫之作。对于兵团人来说,心中都有一座军垦第一犁的丰碑;都能讲述不同版本的  相似文献   

11.
她是崭新的事业,在沙漠戈壁中播撒文化的种子。她是崭新的视角,紧扣时代的脉搏,探索传播党的声音的新路径。她是崭新的平台,扎根在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群众中间,让双语传播深入人心。她是崭新的,她承载的希望也是崭新的。2013年10月10日,由兵团党委宣传部主办,当代兵团杂志社承办的新疆第一本时政类双语画报《兵团画报》首发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兵团画报》在"孕育"5个月之后"呱呱坠地"。这是两年来,当代兵团杂志社继杂志改版、改刊名之后,又一次新的跨越,她承载着当代兵团杂志社全体成员的  相似文献   

12.
我是兵团军垦第一代的后代,在红星总场(现十三师)和五师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后来随家人迁往陕西。没想到,这一别竟是50年。今年9月,我再次踏上兵团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实让我惊讶!有朋友递给我一本《当代兵团》,我发现这里面既有对兵团现状的报道,也有对  相似文献   

13.
杨莉 《兵团建设》2005,(10):37-37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全国惟一的一座集中反映兵团50年来辉煌创业历程的博物馆.1988年,兵团决定在农八师、石河子市原二十二兵团领导旧址内筹建石河子军垦博物馆,1995年正式开馆接待观众.2004年在兵团党委和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的重视关心下,在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的基础上,石河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军垦第一楼”被改扩建成“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并于2004年10月10日正式开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弘扬兵团文化、展示兵团形象、反映屯垦戍边伟业、展现兵团发展变化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发展红色旅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两个务必”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和兵团精神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陈列的珍贵文物展示了兵团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和军垦儿女们勇于奉献、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它是兵团屯垦事业的见证,是惟一一座反映中国屯垦史的博物馆,它将继续为新疆的军垦事业,为新疆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4年,在兵团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或许短暂,但是对于兵团,对于兵团260余万职工群众来说,过去的4年注定要被浓墨重彩地写进兵团历史。2010年5月17日至5月19日,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首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兵团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短短的4年里,兵团党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  相似文献   

16.
《兵团建设》2011,(8):20-21
这似乎是个神话,塔里木大学诞生在荒漠之中。但又不是神话,因为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了起来。想当年,沙漠戈壁荒无人烟,而如今,绿树红花歌声传。想当年,土屋油灯伴夜读,而如今,芬芳桃李遍天下。沧海桑田,旷世巨变!创造这个神话的就是兵团的广大军垦战士。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兵团十师一八五团的一名普通军垦战士……"4月29日,十师一八五团水利工作站职工、民兵马军武,精神抖擞地站在六师、五家渠市市政府的会议室里,讲起了他在中哈边境桑德克哨所屯垦戍边26年、建设夫妻哨所的故事,而他的聆听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相似文献   

18.
编辑点评:青格达湖为"军垦第一库",是由王震将军选址、并同将士一起修建的。在发展的道路上,青格达湖旅游区的管理者特别注重规划特色品牌意识。他们致力将青格达湖建成远眺雪山,近看湿地湖泊、大漠风光,体验民族风情,突出军垦文化、浓缩新疆特色的风景区。兵团旅游事业起步晚,几十年来伴随着兵团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兵团依托国家支持,借助自治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9.
屯垦戍边50多年来,几代军垦战士忠实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承担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宣传队四大任务,成为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为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同时,对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是1987年新疆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三个城市之一,素有"戈壁明珠"美称。石河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旅游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建设,她已具备了全方位、深层次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呈蓄势待发的态势,应作为兵团"军垦文化"的"特色旅游区"进行开发培育。一、建设"石河子特色旅游区"的五大优势作为"石河子特色旅游区",它的定位是建设成融兵团"军垦文化"和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会议和会展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区,这个旅游区的开发有五大优势:(一)特色资源优势:石河子是兵团的一个窗口,军垦文物最多,最集中,最能体现兵团军垦文化特色。(二)地缘优势:石河子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是新疆重点发展的区域,十五期间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