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3年7月底,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几乎完全摧毁了德国城市汉堡。就如空军元帅亚瑟·哈里斯所说的,与德国以前所受的打击相比,这次对所谓的。帝国第二城市”的空袭是。无以伦比的可怕”。而这一系列袭击行动的代号似乎也符合其“上帝之怒”的内涵——英国皇家空军称之为:俄摩拉行动。(注:Gomorrah据《圣经·创始记》俄摩拉城因其居民罪恶深重被神毁灭。)  相似文献   

2.
1944年2月的一个清晨,一艘满载的铁路渡轮“氢化”号在颠簸着穿过波浪滔滔的挪威廷斯贾克湖时,忽然间船的甲板下传来一声闷雷似的爆炸声。船只左右倾斜,停滞不前。5分钟以后“氢化”号下沉到水底。同它一同沉没的是希特勒想占有第一颗原子弹的梦想。这一声爆炸背后蕴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必须破坏希特勒的重水储存 这要回溯到1940年4月。国际科学家们流传着小道消息说,德国的凯瑟·威廉研究  相似文献   

3.
林亮亮 《军事史林》2008,(11):28-29
捷尔任斯基是全俄。肃反委员会”(“契卡”)的创始人和首任主席,“契卡”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俄联邦安全局的前身,因此捷尔任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情报之父”。  相似文献   

4.
曹晓光  肖飞 《环球军事》2010,(18):46-47
“梭子鱼”(Barracuda)无人机是由德国和西班牙两国共同开发,兼具情报收集和空中作战两种功能的先进无人机,目前全部项目仍处于技术验证阶段。2009年7月,第二架技术试验机在加拿大古斯湾空军基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飞行测试,一切测试飞行全部顺利通过,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该无人机开发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设计的“喀秋莎”火箭炮还没有正式定型生产,德国军事情报机构——“阿布维尔”便已经得到情报:苏联年轻的设计师利昂契夫正在莫斯科的一家科学研究所从事这种新式火炮的研制工作。出于对它的“兴趣”,德国情报部门展开了旨在获取“喀秋莎”设计图纸的“天狼星”行动。  相似文献   

6.
<正>在2022年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AUSA2022),美国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GDLS)隆重展出了4型下一代装甲作战车辆,分别是:“艾布拉姆斯”X主战坦克、“斯特赖克”X轮式装甲车、“斯特赖克-列奥尼达斯”高能微波反无人机系统、TRX“破坏者”无人装甲工程车。前三种因为是作战车辆受到了高度关注,但殊不知作为野战工程装备的TRX“破坏者”其价值同样是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7.
“我也参加了海湾战争,只不过我的战斗岗位是在德国外交部。”这是海湾战争期间德国重大间谍案件的主角吉特勒在接受德国《明镜》杂志采访时对记者说过的话。 吉特勒1994年出狱后一直居住在非洲的加纳。在谈到他的间谍生涯时,吉特勒对德国的安全部门露出了不屑的神情。“我的间谍生涯早在向伊拉克出卖情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他向记者透露,自1987年起他就开始向埃及大量出卖德国关于中东和以色列政策的情报。对于自己7年前的行为,他丝毫不感到后悔,并用自豪的语气对记者说了上述的话。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欧洲许多科学家试图揭开原子裂变的奥秘。 1938年12月,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施特拉曼以及奥地利籍女科学家莉泽·迈特等人发现铀的核分裂现象。这个消息被希特勒知道后,便打算把它运用到研制新型杀人武器上。1939年夏,种种迹象表明,德国正在进行一项“V计划”工程,开始研制原子弹。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北诺福克海滨一个名叫斯德莱康司卜儿的村庄,教堂后面的墓地里有一块石碑,碑上用德文写着:此处安葬着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和13名德国伞兵,死亡时间为1943年11月6日。60年来,斯德莱康司卜儿村庄的村民总会在每年的11月6日去拜祭这14位“纳粹士兵”。 1943年,盟军在西西里成功登陆。在面临本土作战的巨大压力下,意大利国内发生政变,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也被关押起来,但希特勒却派别动队将他成功地营救出来。这次成功让希特勒冲昏了头脑。他决定故伎重演,将丘吉尔从英国抓过来。德国中校寇特·施坦因纳是此次行动的队长。  相似文献   

10.
郭华 《环球军事》2008,(23):56-57
从20世纪70年代的“水门事件”到80年代的“伊朗门事件”,从90年代初的“印巴核试验情报失误”再到21世纪的“9·11”事件及“情报门”事件,几十年来,以中情局为首的美国情报系统—直为失误和丑闻所缠身。那么,谁在监督美国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行的呢?  相似文献   

11.
袖珍原子弹     
鉴于核武器逐渐向小型化发展,早在70年代美国就有人提出被称为“手提箱战略”的设想,即研制一种大小和重量类似普通手提箱的袖珍原子弹。装备了这种原子弹的破坏者或恐怖分子甚至可以在和平时期给敌国大后方造成巨大损失。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一直处于秘密研制的小型核武器如今正在变为现实。据联邦德国《镜铁》周刊披露,目前,部署在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和西柏林的美国陆军分队已装备这种“原子背囊”。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组织了纳粹党的冲锋 队,却因反对希特勒而锒铛入狱;他是蒋介石的高级军事顾 问,却把情报无偿送给苏联;他是德国重要的反对派人物, 却在战后的德国默默无闻。最近,俄罗斯解密的档案终于让 他浮现出来。他就是希特勒的前战友、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 问、无偿为苏联克格勃服务的代号为“朋友”的间谍——瓦 尔特·斯滕内斯!  相似文献   

13.
郭亚东 《环球军事》2010,(13):52-53
台湾“国家安全局”(下简称国安局)是台公开的秘密机构,也是台湾“国家”安全最高的情报机关。台湾国安局具有两大职能任务,一是负责台湾军、政、民安全情报的整合、分析与研判;二是保护“总统”、“副总统”(含候选人),及其家属,以及卸任“总统”、“副总统”等特定人士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4.
杨艺 《现代军事》2010,(3):54-59
自2004年起,被美军称为反火箭弹、炮弹、迫击炮弹(C-RAM)。或被北约叫做反迫击炮袭击(DAMA)的作战行动逐渐引起各国陆军的关注。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纷纷开始致力于C-RAM能力建设,并推出了“密集阵”.“天盾”、“铁穹”等C-RAM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15.
1915年,英德两国下大赌注进行秘密战争,战争的目标是掌握地中海和苏伊士,控制阿拉伯和波斯湾的大油田,英国还要同苏伊士以东的帝国控制地区保持联系。当时德国谍报局局长威廉.弗朗茨·卡纳里斯还是上尉,他同德国舰队的秘密的“埃塔普”(军需情报战)头目库特冯·克罗恩上尉一起工作并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卡塔赫纳港码头老板中做特务工作。1916年的夏天,当时还是上尉的英国情  相似文献   

1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9):56-57
杰弗里·卡尼,作为美国空军情报人员,由于对美国体制丧失希望,继而主动投靠前东德,成为“斯塔西”情报组织最为成功的间谍,代号“小孩”,专门从事针对美国的情报侦听工作。随着东西德的统一,卡尼被美国秘密情报组织抓获并判入狱。刑满释放后,卡尼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是美国人,他一直努力,到处呼吁,以想重新获得德国国籍,但事与愿违。卡尼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间谍,目前是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成了流浪在美国的一·名“德国人’。  相似文献   

17.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22):57-59
美国作为情报大国,情报机构林立,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局等16个主要机构。在“9·11”事件后,各大情报机构亡羊补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扩张,而与之相适应的情报预算(又称为“黑色预算”)也水涨船高。那么,美国每年的黑色预算究竟多少钱?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透露,美政府每年都耗费巨资,如2013年预算就高达526亿美元,而各个情报机构的预算种类更是名目繁多,有网络对抗、地理情报侦察、数据分析等32个种类。  相似文献   

18.
1941—1945年间,苏联情报机构在英、美等国积极开展核情报收集活动,尤其注重在这些国家的原子弹研制部门招募核间谍。英、美等国的一批科学家和相关人员,出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谋求人类和平的愿望,向苏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原子弹情报。这些情报加快了苏联原子弹研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吴进 《当代海军》2003,(7):34-35
德国媒体近日报道4月7日,由欧洲最现代化的造船公司——位于德国基尔的霍瓦兹德意志造船公司(HDW),研制建造的世界第一艘全新的燃料电池驱动的潜艇“U31”(克拉西)号,在德国北部基尔港水下,开始了首次试航。这种属于212A型的常规潜艇,配备了极其先进的“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CWCS)”以及诸多高科技装备,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  相似文献   

20.
3月27日上午11时,美国海军最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新墨西哥”号(SSN779)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基地举行了隆重的服役典礼。“新墨西哥”号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为美国海军建造的最新型弗吉尼亚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家族中的第6艘,是目前世界上装备最现代化、采用技术最先进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具备执行美海军“海上战略”所赋予的海洋控制、兵力投送、前沿存在、海上安全和战术威慑5种核心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