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封去信,表达了以老战士为代表的兵团人对近年来兵团翻天覆地变化的喜悦心情,表达了对党中央、援疆省市及兵团党委的感激之情;一封复信,体现了兵团党委对老战士的关怀、对四十七团的支持、对农十四师的巨大鼓励2012年6月21日,农十四师四十七团的天空格外晴朗。这一天,四十七团的老战士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回信。信发自乌鲁木齐市光明路196号,落款是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这一天,距离老战士们提笔给车俊写信的时间仅有15天。这一天,老战士们双手捧着车俊的回信,一字字地读,久久不愿放下。60多年前,他们徒步穿越塔克拉玛  相似文献   

2.
侯万里  韩胜 《兵团建设》2012,(11):26-29
正两年时间,农十四师四十七团实现了历史上首次增盈,奏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音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60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名官兵,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一"死亡之海",胜利解放和田。此后,官兵们就地转业建立起农十四师四十七团。他们就像沙漠里的胡杨、红柳一般,把根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大漠  相似文献   

3.
正车风岗,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参谋。1949年12月,随全团1800余名指战员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53年,部队整编,这位十五团唯一学过农业技术的生产参谋,毅然留在了生产部队。"开荒实在是太累了,累得我们一辈子都忘不了。"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车风岗回忆说,"那时我们一天要在地里干十多个小时,两头不见太阳,也不回营房  相似文献   

4.
5月27日,北京市援建农十四师四十七团棚户区改造及敬老院工程交付使用交接仪式在四十七团举行,北京市援疆指挥部、北京建工集团、农十四师领导出席交接仪式并为四十七团老战士和400户职工发放了新房钥匙。北京市对口支援农十四师成绩斐然。2011年,对口支援农十四师项目共12个,援建资金2.07亿元。截至2011年年底,完  相似文献   

5.
正3月17日星期一晴我们3月13日正式住进十四师四十七团各连队,由兵团、师、团三级机关组成的工作组和当地干部进行了简朴热烈的座谈后,我们的"三民"活动就此拉开序幕。开展好"三民"活动的基础是访民情。3月17日,我们十四师四十七团六连工作组在做好制定整体工作方案、阶段性工作计划和确定走访工作内容的等务虚工作的同时,四十七团"三民"活动工作组领队雷新阳就带领工作组成员,先期对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四老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六连连长肖雷杰在一同走访过程中向工作组反映,民族小队职工艾比卜拉12  相似文献   

6.
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百忙中致信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老战士们的"感恩之心、奋发之志,令人感动、催人奋进",他们用一生的付出和坚守为新疆、为兵团树立了一座——尊敬的四十七团老战士:你们好!收到你们的来信,得知两年来团场面貌发生可喜变化,特别是你们喜迁新居,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也衷心感谢你们对兵团党委,对十四师及四十七团党委工作的支持和肯定。你们在信中表达了对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发生巨大变化的喜悦, 斗,在戈壁荒滩上建起了今天的四十七团,也彰显了以"热爱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他们为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作出的重要贡献,希望用老兵精神激励更多年轻人为祖国边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这令当时还健在的8名老战士激动不已。1949年冬,为及时粉碎聚集在和田  相似文献   

8.
正皮山农场"地毯美食节"、四十七团"沙海老兵节"、一牧场"万山之祖"旅游文化艺术节、二二四团"金秋文化艺术节"、十四师"玉龙之秋文化艺术节"……近年来,十四师鼓励各团场、单位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实现了一团一特色、一团一品牌,极大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学习,引导职工群众投身到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十四师位于昆仑山北麓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自成立以来,十四师就承担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为和田地  相似文献   

9.
1949年12月5日至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1800多名指战员徒步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行程790多公里,解放和田。  相似文献   

10.
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虽然四十七团的群众都晓得老人患了慢性结肠癌,可老人不是整天在门前踱步、晒太阳吗?不是经常向中小学生讲述"十五团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屯垦戍边"的故事吗?人们说,张远发能活到百岁。他是谁?他是战斗英雄,是劳动模范,是"坎土曼大王",身体壮得赛过老黄牛!老战士张远发怎么就走了。前些日子老人还向军旅作家李卫平  相似文献   

11.
杨丽娟 《兵团建设》2012,(13):12-13
7月2日清晨,农十四师四十七团老战士王传德带着重外孙在北京援建的小区里散步。回想曾经住过的地窝子、土坯房,再看看眼前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马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楼房、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富民安居房,老战士的眼眶有些湿润,"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新生活"。60多年前,二军五师十五团的1800名官兵解放和田后,建立起四十七团,他们像沙漠中的胡杨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了大漠戈壁。他们住地窝子、喝涝坝水、吃苞谷面,在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和田艰苦创业,一辈子无怨无悔。2010年3月,全国对口援疆的号角吹响。在兵  相似文献   

12.
四十七团老战士1949年10月,二军五师十五团奉命由甘肃酒泉徒步向新疆进军,当时在和田,美国特务和一小撮不甘于失败的国民党残余势力,正在密谋暴乱。情况十分紧急,晚去一天,危险就增加一  相似文献   

13.
正郭朝富:二军五师十五团一营二连一排三班战士,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前,带头写好决心书。穿越途中,他除了背负15公斤枪支弹药外,还将生病战友的一支步枪从阿克苏扛到和田。1949年12月22日抵达和田后的第二天,由班长黄国卿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部队整编,分配到和田军分区,转业后又回到老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2月5日,由359旅719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2军5师15团,为和平解放新疆和田,1800名官兵从阿克苏出发,历时18天,行程1580公里,创造了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奇迹。 57年后,笔者来到远离乌鲁木齐2000多公里的和田,寻访当年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老兵们,听他们讲述行军路上的苦乐故事。  相似文献   

15.
在三五九旅的老部队中,他们走得最远,吃得苦最多,得到后人的敬仰赞誉也最多。他们就是七一九团改编的五师十五团,现兵团农十四师四十七团。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第二军进军南疆。孤悬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和田,极少数反对和平起义的反动分子密谋叛乱,妄图分裂祖国的极  相似文献   

16.
8月11日至15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到十四师调研,车俊在挂钩联系点四十七团入连住户,召开3场座谈会,走访17户职工家庭,考察16个生产富民便民点,同职工一起劳动,给党员干部上党课,在职工家搭伙吃饭,多方了解职工群众的困难,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总结基层的新鲜经验,反思完善兵团工作的思路举措。这是车俊3年来第16次到十四师调研,也是第5次深入到四十七团二连  相似文献   

17.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24):5
讲述兵团故事传承兵团精神八十六团读者李兵强今年《兵团建设》推出的诸多深度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怀感恩之心励奋发之志——四十七团老战士和车俊政委的"二地书"》一文。文章体现了兵团领导对老战士的关心关怀,对四十七团发展的支持。一年多来,四十七团的变化令人鼓舞,老战士们的生活改善令人感动。中央  相似文献   

18.
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被人们称之为“死亡之海”。 1949年12月5日,由359旅719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2军第5师第15 团,为和平解放新疆和田,1800名官兵从阿克苏出发,历时18天,行程1580公里,创造了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奇迹 56年后,记者来到远离乌鲁木齐2000多公里的和田——  相似文献   

19.
这里,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职工群众的眼前、身边次第展开:一师八团建成"台州俪苑新区"、十四团建成"塞上明珠"小区,小城镇建设使团场面貌焕然一新;三师以图木舒克市为核心,四十一团、四十五团、五○团、五十一团四轮驱动,把东莞成熟的规划设计建设理念进行特色嫁接,展现出军垦新城的风采;十四师以棚户区改造工程为突破口,四十七团十连贫困团场改造项目,实现了"安居"与"富民"的有机结合,彻底改变了过去"一  相似文献   

20.
正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6月"感动兵团十大人物"晚会颁奖词这样赞颂他们:"从井冈山到南泥湾,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和田,他们用双脚丈量的是不朽的历程,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他们像沙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扎在绿洲。老兵们始终是忠诚的战士,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这不仅是对他们伟大精神的赞颂,也是他们壮丽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就是十四师四十七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