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2日,笔者走进九师一六八团北区十连职工彭建新家的养殖场,他正在和几位职工一起,忙着从车上卸下苜蓿草料。彭建新在承包他60亩身份地的同时,积极参与多种经营,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多元增收致富能手。去年,彭建新组织31位职工,成立了一支暖气安装和外线维修队,参与新建楼房的暖气安装和布线、维修工作。安装队创造产值180万元,他带领的职工人均增收1.5万元。  相似文献   

2.
近日,农五师81团又有一批职工搬进了新住宅楼。目前,该团已经形成了职工冬季住楼房、夏天住平房的候鸟式居住模式。近年来,该团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让职工得到实惠,使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如今,该团小城镇建设初具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九师一七○团,"风吹沙砾跑,满地不长草",常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近年来,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沙棘树成为耀眼的"明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改善环境的"生态树"、职工增收的"摇钱树"、团场争种的"增效树",沙棘的种植为团场职工提供了多元增收的平台。一七○团林业管理站的职工黄开勇就是依靠种植沙  相似文献   

4.
5月16日,笔者在一师十一团一连的红枣地里看见少数民族职工库尔班·肉孜正在给红枣枝抹芽。近几年,库尔班·肉孜依靠这片红枣地走上了致富路。十一团有少数民族职工群众2122人。为促进团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该团党委大力加强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教育、引导、培训,从政策、技术、信息上进行帮扶。该团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待业青年进行就业培训和教育的力度。2012年,新招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冬季以来,家住三师四十四团二连的职工努丽古·库尔班忙完了棉花地里的活儿,在团部繁华地段开了一间小小的水果销售店,专门经营南方橘子、柚子、香蕉等,丰富团场职工"菜篮子"的同时,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致富路。45岁的努丽古·库尔班,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很困难。但勤劳的努丽古·库尔班发现,如今团场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冬季对南方水果的需求量猛增,于是她萌发了开一家水果销售店的想法。说干就干,努丽古·库尔  相似文献   

6.
这些天,四师六十六团惠泽小区十三号楼和十四号楼的居民们格外高兴。前些年冬天,两幢楼内的暖气都不热,居民们为此十分犯愁。该团社区了解情况后,在停暖期组织人员对这两幢楼重新布管。"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挨冻了!"居民张大妈乐呵呵地说。六十六团社区成立于2003年,最初有常住人口4000多人,近几年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连队职工大部分都集中到团部居住。该团社区党工委书记李小明介绍,目前社区内常住人口已达1万余人,从连队职工到城镇居民,不仅仅是称谓上的改变,更带来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方  相似文献   

7.
最难忘的事     
正今年42岁的刘冉召,是五师八十一团十连职工。他中等身材,说话干脆,办事干练。一身迷彩服给他增添了更多的"兵"味。1995年,刘冉召从山东来到八十一团十连,并成了团场的职工。十多年来,每年的职工冬季军训活动,他都没有落下。"这一辈子,没有当过一天真正的兵,小时候,梦想着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刘冉召说,"无奈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夙愿,没想到来兵团后,圆了我儿时的当‘兵’梦。"每年的冬季职工军训,刘冉召都积极报名参加,在队列训练  相似文献   

8.
冬闲巧致富     
近日,农七师130团2连职工康建民利用一台多功能粉碎机加工粮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了解,目前该团有许多像康建民一样的职工在冬闲时期利用手中的闲散资金,积极寻找冬季致富的项目和商机。  相似文献   

9.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有一片"吾瓦滩"。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连"鸟兽都不来的荒凉地方"。这就是农二师二十九团的所在地。50年代,苏联专家曾断言:这是一片无法耕种的土地。二十九团人不信这个邪,他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致力于营造荒漠绿色生态工程。每年投入植树造林的人工达一万人次以上,用于绿化的投资一百万元以上。截至1999年,全团人工造林总面积已达到3.409万亩,占灌溉农田总面积的34.6%。耕地林网化面积已达到10.66万亩。在954个长1000米、宽100米的条田两边,全部建起了宽6米的绿色林带保护网。条田林网化程度达到99.17%。林荫大道、农灌排渠绿化总长879.5公里,覆盖率达到99%,职工住宅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  相似文献   

10.
农二师三十二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塔里 木河下游冲积平原上,土地面积44.06万亩;有19个编制 单位,总人口8216人,在职职工1912人。棉花、香梨、马 鹿、蛭石是该团四大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一师七团六连职工杜明伟站在连队办公室里,面对着枣园承包合同,心里无法平静,久久写不下自己的名字。他抬起头对笔者说:"我的运气太差,悔不该当初承包这样一份烂地。"几年前,杜明伟还在团场加工厂里开夹包车,每年仅靠冬季装运棉包挣钱。微薄的收入让他有些不甘心。2011年,他利用团场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职工种植果园  相似文献   

12.
最近,农九师畜牧专家在一六七团牲畜科技入户工程培训会上当场"收徒",将60多名养殖大户作为科技示范户重点培养,面对面讲解冬季牲畜常见高发病的防治技术,解答冬季饲养中的问题,并免费向他们赠送《养殖工程科技入户》读本。这一做法让他们成为实用技术推广带头人的同时,逐步成为当地职工群众身边随叫随到的"土专家"。专家下团场"收徒"不失为解决职工群众技术难题的一  相似文献   

13.
擎起致富梦     
近年来,八师一四三团为职工群众多元增收致富擎起了一片广阔天空。不断让职工群众的思想活跃起来、增收致富的路子多起来。优化结构铺就增收长远之路今年,一四三团调整以棉花为主的种植业结构,破解职工土地效益低、劳动力少、增收途径少等问题。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坚持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做大做强了蟠桃、制酱番茄、制种玉米、棉花、酿酒葡萄和蔬菜六大特色产业。"我团共有21.8万亩土地,今年我们  相似文献   

14.
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农八师一五○团被沙丘四面环抱,被人们称为沙漠半岛。2002年,该团职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团无一户亏损挂账,被兵团评为红旗团场。该团党委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十分注意用政策保护、鼓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让职工拿上钱一五○团地处沙漠深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棉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棉花富了一五○团人,使该团成为石河子垦区的富团和经济强团。2001年7月下旬的一场冰雹,使全团10多万亩棉花遭到灭顶之灾,减产达50%。职工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但拿不上钱,还要倒欠挂账。大灾之年,该团党委把维护和保护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团党委决定:"宁愿团里负债也一定要让  相似文献   

15.
周小玲 《兵团建设》2013,(16):24-25
"以前这里是一片沙漠。一刮风,人都站不稳。现在草长出来了,鸟也来了。"遥望着汪洋一片的台特玛湖,二师三十六团职工高兴地说。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360公里的河道断流,沿河生长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胡杨林也因缺水而大面积死亡,沿岸的天然绿色植被濒临毁灭。  相似文献   

16.
天山支脉玛扎山下,有一片美丽的绿洲,这就是原名"孔雀四场",现称为"双丰镇"的农二师三十团。经过两代军垦人的艰苦创业,如今美丽的孔雀已经展翅高飞了。 三十团规划面积29.4万亩,现有耕地11万亩,其中种植面积7.9万亩,果园1.4万亩,林地1.7万亩。团场总人口10112人,在职职工2962人。2003年,全团籽棉总产  相似文献   

17.
9月22日,五师八十九团的温室大棚里,职工丁宏伟正在细心查看秋延后反季节辣椒的开花坐果情况。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往年,进入秋季,很难在该团市场上见到当地生产的新鲜蔬菜。近年来,八十九团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发展设施农业,利用日光温室实现一年两茬,种植春季早上市和秋季延后上市反季节蔬菜,秋延后蔬菜一直可以供应到冬季,既解决了当地春秋两季蔬菜缺乏的难题,又为职工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盛夏时节,来到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农八师一五〇团,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良田绿野,眼前的景象让人想象不出这一片片绿洲,曾是沉睡千年的戈壁荒滩……  相似文献   

19.
姜蒙 《兵团建设》2013,(11):42-43
五月的春风带着花草的清香,在七师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春意刚刚从漫长的冬季里苏醒过来,云很低、草很绿,山上的羊群缓缓地移动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一片的云。所有在这个季节来过阿吾斯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爱上这里,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一年四季风如狼,五月大雪没帐房,天气一日春夏秋,早穿棉袄午穿绸。  相似文献   

20.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生态农业科技进步团"、"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一村一品示范镇"……如此之多的殊荣集于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身,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曾经,这里整日风沙漫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天要吃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曾经,这里年均降水量仅35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2480毫米。是什么让这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组建仅10个年头的年轻团场发生了如此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