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12月28日,欧洲“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首颗实验卫星搭载俄罗斯“联盟—FG”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根据欧洲航天局计划,这颗名为“GIOVE-A”(GalileoIn-OrbitValidationElement“伽利略在轨验证部件”)的实验卫星在升空至距地面2.3万千米处脱离运载火箭,以每天环绕地球两周的速度开始测试工作。这颗卫星将用于测试由国际电信联盟批准“伽利略”定位系统使用的通讯频率,并在轨道上进行多项信号测试。“GIOVE-A”的发射是“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这颗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并运行良好,将为欧洲“伽利略计划”30颗正式…  相似文献   

2.
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距地2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30颗卫星.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民事用户提供各类导航定位服务,其目的是在使欧洲获得工业和商业效益的同时,赢得建立欧洲共同安全防务体系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距地两万千米的轨道上部署30颗卫星,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民事用户提供各类导航定位服务,其目的是在使欧洲获得工业和商业效益的同时,赢得建立欧洲共同安全防务体系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国防科技》2005,(9):5-5
欧洲“伽利略”计划的首颗卫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伽利略”是欧洲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计划,使用范围从帮助汽车驾驶者导航的电子地图到协助搜索的救援行动。该计划预计2008年投入使用,最终将有30颗卫星在24000千米的高空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导航卫星系统计划受到广泛关注。尽管遇到了许多障碍,“伽利略”系统最终还是得以实施。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计划。“伽利略”计划的发展对卫星导航技术和市场,以及世界政治格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简况计划的提出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军事空间计划中,军用卫星通信计划预算占的比例很大。1983年美军与有关导弹与空间公司签订十亿美元的合同,其中“军事星”(MILSTAR)卫星是主要项目之一。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一、“军事星”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为保证覆盖全球,目前设想“军事星”系统由七颗卫星组成,其中四颗在赤道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另三颗在高度倾斜的极轨道上(用于保证持续覆盖在北极附近作战的轰炸机和潜  相似文献   

7.
《世界安全丛书》2004,(10):29-32
2003年5月26日,欧洲航天局15个成员国达成协议,共同投资建设“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该协议特别强调,欧洲将加强“伽利略”导航系统在与安全和国防相关领域的研究。2003年6月,欧洲各国又在布鲁塞尔签署了“伽利略”导航系统联合承诺宣言,宣言联署和投资国包括所有欧盟国家,并由欧盟委员会和欧天航天局负责具体的运作事宜。而欧洲投资银行。以及其他一些非欧盟国家也可成为该研发联盟的成员。  相似文献   

8.
“格洛纳斯”为俄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词(ГЛHACC)的译音.与美国GPS类似.军民两用。完整的“格洛纳斯”系统包括空间卫星星座、地面监测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网卫星共24颗.包括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这些卫星分布在3个近圆形的轨道平面上.每令轨道面分布8颗卫星.轨道平面两两相隔120°.同平面内的卫星之间相隔45°。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26日,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正式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距地2万公里的轨道上部署30颗卫星,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民事用户提供各类导航定位服务,其目的是在使欧洲获得工业和商业效益的同时,赢得建立欧洲共同安全防务体系的条件。 四年周折,一朝启动 1998年,在法国的发起推动下,欧盟15国决定由欧盟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天兵 《国防科技》2003,(7):38-42
人类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就在一代一代努力开发确定“自身位置”的方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航天及无线电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起来的一个高精度的,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系统。它不仅使得安全的客货运输成为可能,而且还可用于军队的快速布署,以及巡航导弹的精确制导。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正在向世人明确展示力图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世界“第三极”的决心。这里我们特编发一篇介绍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军事》2008,(6):13-13
2008年3月27日,俄罗斯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用“宇宙-3M”运载火箭将德国的“天基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4”(SAR—Lupe4)侦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能提供分辨率优于1米的侦察图像,还可在夜间成像或透过云层成像。SAR-Lupe星座则由分布在3个轨道面的5颗卫星组成,每颗卫星重约770千克,设计寿命为10年,星座运行在高度约为480千米的低地球轨道。根据计划,该星座的第五颗卫星将在2008年7月发射。  相似文献   

12.
1997财年,天基红外系统计划获准进入工程与制造发展阶段。该系统将由高、低轨道卫星两部分组成,其中高轨道部分包括5颗(含1颗备份)地球同步卫星和2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低轨道部分称之“空间和导弹跟踪系统(MSTS)”,包括10多颗卫星。因此,与现役国防支援计划卫星相比,新系统卫星将能完成更多的任务:导弹预警,为防御导弹指引目标,提供技术情报和战场态势信息等。天基红外系统的关键是先进的探测器。该系统将采用双探测器,即在每颗卫星上都装有一台高速“扫描”型探测器和一台“凝视”型互补探测器。两种探测器的元器件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过程中,动用了多种侦察卫星,其中主要是。锁眼”和“长曲棍球”等。美国有100多颗军事卫星运行于地球轨道上,除用于导航和通信等用处外,也有一部分用于侦察。在这些军事卫星中,能够拍摄近距离地球照片的低轨道侦察卫星有5颗,其中有3颗属于KH-12“锁眼”侦察卫星,它们利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进行拍照,获取对美国有较大价值的目标情报。另外两颗侦察卫星的代号为“长曲棍球”,它们装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在进行侦  相似文献   

14.
“宽带填隙卫星系统”是一种过渡系统,是现役的“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和“全球广播系统”向已计划的“先进宽带系统”过渡的桥梁。“先进宽带系统”是一种高容量战术通信系统,首颗卫星预定于2008年发射,可同时起到军用通信卫星和商用租赁卫星的作用。“宽带填隙卫星系统”将由3颗波音702卫星组成,首颗卫星定于2004年初发射,其余2颗将于2005年发射。该系统可以为固定和移动的战术用户提供高出目前10倍的带宽,且覆盖面更广、使用灵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北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 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磁层亚暴、磁层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响应的全球过程,建立符合实际的空间环境动态模式,研究相应的预报方法。 双星计划由一颗赤道区小卫星和一颗极区小卫星组成,这两颗卫星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地球空间重要活动区。 该计划是以中国科学院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院土为代表提出的,中国国家航天…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项目——“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在西安拉开序幕。2003年12月30日凌晨3时6分18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赤道星送上了太空。它的发射成功,是我国第一次发射高轨道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高轨道卫星,远地点高度比地球同步轨道高了一倍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了新的发射流程,缩短了卫星测  相似文献   

17.
蒋磊  文明 《当代海军》2002,(11):16-17
美国“白云”海洋监视卫星,由4个“白云”星座组成。每个星座,由1颗主卫星(NOSS)和围绕主卫星运行的3颗子卫星(SSU)构成。“白云”星座的轨道接近圆形,高度为1050正负50公里,倾角约63.5度,周期约107.5分钟。每颗卫星装有10—15米长的吊杆(BOOM)。由于重力的作用,吊杆都朝向球。这样,卫星就能保持适当的姿态,卫星上的侦察和通信天线也就可以始终对着地球。3颗子卫星在主卫星周围形成一个三角形,用于截获对方的雷达信号。其轨道与赤道的夹角在60—120度之间,所覆盖的地球表面的半径为3500千米。  相似文献   

18.
数字     
《环球军事》2011,(24):4-4
第10颗 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据悉,按照北斗导航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年年底前,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不断扩大覆盖区域,提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  相似文献   

19.
国防要闻     
《国防科技》2006,(1):4-5
NAS A今年发射“新视野”号探测器造访冥王星美国宇航局(NASA)日前宣布,他们准备在2006年发起的冥王星探索计划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其目的就是揭开这个“遥远邻居”的神秘面纱。如果一切顺利,NASA将在今年1月17日到2月14日的时间段中,发射一艘名叫“新视野”号的探测器。这艘钢琴大小的探测器将是冥王星迎来的首个“人造访客”,并将在5个月的近距离飞行中,采集冥王星的大气、地理环境、温度等数据,整个行程将历时10年。“伽利略”计划成功发射首颗试验卫星2005年12月28日,“伽利略计划”第一颗试验卫星GIOVE-A(伽利略在轨验证部件Ga…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8日美国"宇宙神"5型火箭携带"轨道快车"(OrbitalExpress)先期技术验证装置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自主交汇和停靠能力验证试验。"轨道快车"系统由两颗卫星组成,一颗是作为维修卫星的波音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