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慰安妇"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揭露以来,特别是1993年日本"河野谈话"的发表,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强烈关注。但是在战争已经过去70年的今天,具有加害责任的日本政府,不但没有认罪并进行赔偿,还极力加以否认和篡改历史,这与日本社会在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和如何承担战争责任等原则问题上出现的右倾化趋势密不可分。日本政府只有正视历史罪行,才能得到世界人民的谅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2.
2000年3月30日至4月1日,“日军慰安妇”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朝鲜、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地区的15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世界著名的“慰安妇问题”研究专家中国的苏智良教授、韩国的尹贞玉教授和日本的吉见义明教授等与各国专家、学者及“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直接受害者万爱花、陈亚扁等一起,从不同侧面,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深刻详尽的调查分析,证明了“慰安妇”———日本军队性奴隶制度,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和耻辱。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关于“日军慰安妇…  相似文献   

3.
姜兴华 《环球军事》2014,(22):50-51
10月21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叉伟在国会问询中表示,1993年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承认日本军队强征慰安妇问题的发言,“有很大问题,我们否认那个发言。政府将为恢复日本的名誉和信任努力申诉”。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否定河野谈话,对铁证如山罪行的否定,对安倍当局来说已是“习惯成自然”,其目的就是搅浑水,通过诬指中国“编造”日本侵华历史,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给侵略史装上面具,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进而煽动“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4.
3月11日,尽管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慰安妇问题进行了模糊的“道歉”,强调坚持“河野谈话”的政府立场并表示对慰安妇道歉的心情不变,但整个事态依旧在持续升温。而就在这一时刻,日本右翼面对多方指责,却与全世界唱起了反调,不但放言要推翻“河野谈话”,还妄称美国众议员收政治献金,并公然指责是中韩的“幕后指使”才导致了慰安妇问题的国际化。事实是否如此,那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日裔美国众议员迈克·本田。  相似文献   

5.
就在世界人民准备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之际,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却又做了一件伤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曾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感情的事,招来一片"喊打"之声。 1月18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在该党定期大会上通过了2005年"运动方针",号召其党员继续参拜靖国神社。该"运动方针"辩称,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对战争中牺牲、奠定了国家基础的'英灵'表示感谢和哀悼"。这说明,以小泉纯一郎为总裁的日本自民党不仅无意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而且试图继续歪曲历史,为昔日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者鸣冤叫屈。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然而,日本一小撮右翼分子近来又不断刮起否认历史、为军国主义翻案的歪风。他们的言行不仅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构成新的伤害,同时也在毒害日本的年轻一代、损害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不利于日本今后走和平道路。否认历史,害莫大焉!  相似文献   

7.
任玮  鲁潇 《国防》2014,(4):73-75
2013年12月17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简称"安保战略")、《2014年度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简称"新大纲")和《2014~2018年度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简称"整备计划")。这3份文件层层递进,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了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规划了防卫力量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和5年的装备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8.
美国第7舰队航空母舰"小鹰"号从1998年到2008年10年间一直以日本横须贺为母港,2009年1月29日,这艘美国海军最后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退出了现役。前不久,从日本的媒体得知,日本横须贺市的一些企业、商店以及非政府组织发起了一个活动,声称此为"激发横须贺与三浦半岛活力之计划"的一环。如果此举成功,将让"小鹰"号首先成了第7舰队纪念舰,使之与同样停泊在横须贺港内的"三笠"号一同成为见证横须贺港历史风波的博物馆。其次,这个活动  相似文献   

9.
某消防行政处罚案件引起了"可不可以罚"和"怎么罚"的争论,针对这两个问题,对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和《行政处罚法》的溯及力展开论述,并结合该案件进行分析,明确了处罚的方式,为消防执法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征文启事     
《国防》2009,(1)
为配合全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制分会与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拟以征文的方式,组织"国防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笔会.现就征文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日本投降前后,美、日相互勾结,炮制了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战后日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军国主义不断抬头,传统战 略思维方式频频出击.为防止军国主义势力再度破坏世界和平,对日本投降前后这段历史的反省和清理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14日,曾经横行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关于日本投降的原因,多年来一直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给历史研究带来许多混乱。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利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本文力图通过对促使日本投降的各个要素的评析中,还历史以真实,给事实以澄清。  相似文献   

13.
陈越  韩洪泉 《军事历史研究》2011,(3):173-179,162
以钓鱼岛主权和东海划界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中日海洋权益纠纷,已经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和日本双边关系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从历史、军事、国际的多维视角切入,对中日海洋权益纠纷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回顾;联系这一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对日本、中国、美国这三个主体的作为及特点作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中日海洋权益纠纷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哲学基础,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根本问题,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联系,科学地解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向世人庄重宣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这个基本经验,立足于现实,既科学地总结了历史,又明确地昭示着未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回顾我们党所走过的辉煌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使得  相似文献   

15.
1945年9月2日,星期天,一个被永记史册的伟大日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这一天正式结束。上午8时43分,日本东京湾战舰如云,同盟国最高统帅、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乘"尼加拉斯"号驱逐舰到达"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这艘强大的战舰上将举行日本对盟国的投降仪式,跟随他的是1942年在菲律宾巴丹半岛被俘的美军温莱特将军和在新  相似文献   

16.
日本想淡忘历史责任却又不断挑起历史问题,在利益方面对中国步步紧逼,以求对内对外博取最大的利益。中国必须以历史为支点,利用利益杠杆来调节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加紧了推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军事准备活动。这既是日本军国主义者贯彻大陆政策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吞并中国、称霸世界的必然步骤。研究这一问题得出的历史启示在于:必须把日本的政策与军事战略结合起来观察日本的军事动向;必须透过日本宣扬的各种理论把握日本军事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必须从军民高度融合发展的视野评估日本军事力量的质量和军事准备活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二战末期,美国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开始执行对日轰炸任务。由于它飞行高度超过万米,而几乎所有的日本战斗机都无法到达这个高度,所以日本防空部队使出了杀手锏——空中特攻作战,让飞行员驾机直接撞向B-29,期望以"一机换一机"的方式,抵抗美军的战略轰炸。这种以飞机撞飞机的野蛮作战方式,在给美军带来严重心理恐慌的同时,但仍无法最终抵消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  相似文献   

19.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从领土归属所必备的"先占原则"、"时效原则"、"资料证明原则"3个原则中的哪个原则看,都是不争的事实。钓鱼诸岛是由中国人首先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并最先列入海防范围的。历史记载表明,在1874年以前,从未有哪个国家对中国拥有钓鱼诸岛主权提出过异议。 日本图谋侵吞我台湾和钓龟诸岛等岛屿的事件最早发生在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时。其后,日本屡屡滋事。1884年,日本商人古贺辰四郎硬闯入钓鱼岛探险调查,才"发现"了该岛。实际上这比中国人发现该岛并予以命名晚了400多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日本  相似文献   

20.
自9月11日日本野田内阁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两国关系趋于高度紧张。日本政府罔顾历史与法理,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把矛盾一步步引向失控的局面。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