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装备预先研究的特点,对国防科研院所如何加强装备预先研究管理进行了探讨,对正确认识预先研究工作、建立健全预先研究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预先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以及在预先研究项目管理中推进管理手段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防预先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主要有前、中、后三期,共10个阶段构成,每一阶段都与有效性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国防预先研究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而总结出国防预先研究工作的规律,确保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健康发展,更好地指导国防预先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未来战争对渡河桥梁装备的要求,对我军渡河桥梁装备的现状和“九五”计划完成后的水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军渡河桥梁装备同未来战争需求间的差距所在,在此为出发点,提出了二0一0年前我军渡河桥梁装备科研型号和预先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发展的设想,以期引起领导机关和科技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连善  徐闰庆  赵玉武 《东北后备军》2009,(12):F0002-F0002
10月13日,军区在沈阳召开国动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会议以加强东北地区抢险救灾装备建设为主题,重点研究为部队抢险救灾预先配备、预先储备、预备征用装备器材问题。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国家国动委副主任梁光烈,副总参谋长、国家国动委秘书长孙建国带国家国动委和总部有关部门领导到会指导,梁部长作了重要指示。军区张司令员、黄政委讲了话,宋副司令员、侯参谋长分别作了说明和任务部署。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吉林省省长韩长赋、黑龙江省副省长王玉普分别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谈了思路和打算。会议由军区马副政委主持。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装备全寿命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化的统一、指导和监督作用,将装备全寿命标准化工作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总装备部于2006年5月22日颁布了装法[2006]4号《装备全寿命标准化工作规定》,该法规共六章二十条,现简要介绍如下:第一章总则共4条该章主要说明了立法宗旨,规定了装备全寿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任务和责任主体。第二章装备科研的标准化工作共8条规定了装备全寿命标准化工作在装备预先研究、立项论证、方案、工程研制、装备试验、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阶段的标准化工作的责任主体、任务和要求。第三章装备采购的标准化工作共3条规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装备试验与评价需求把握不全面,试验类型概念界定不准确的问题,研究了装备全寿命周期的试验与评价需求。应用"硬"系统工程方法论中的三维结构方法体系,从预先研究(宏观论证、型号论证)、工程研制、试制生产、生产部署、使用保障、退役报废等阶段分析了装备系统工程对试验与评价的需求,从试验内容、试验目的、对象规模、对象形态等角度对装备试验进行了分类,给出了相关试验类型术语。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的武器装备保障方法对战时保障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作战能力的装备保障方法,阐明了该方法的主要思想.研究了通过建立任务-作战能力-装备及其功能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装备保障需求的方法,并讨论了基于作战能力的装备保障中使用保障方案评价、维修保障方案评价、装备使用调配等重要问题.该方法的研究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下装备保障研究工作建立了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依托现有的研究工作 ,对通用装备保障地理信息系统与导航定位系统的研究意义与目的进行了综述 ,并对系统的体系结构、接口关系、各组成部分以及软硬件的需求进行了具体论述。该系统的研究成功将在我军装备保障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装备保障的特点和装备保障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装备保障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的装备保障关系研究模型,解决了传统分析方法不能描述不一致保障现象的问题,为装备保障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2002,(2):3-3
预先研究是加快国防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必由之路。 “九五”期间,我军武器装备预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批新型武器装备急需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新型武器装备的发展;国防科技主要技术领域获得了大跨度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期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按照装备管理体制的要求,平稳有序地实现了预研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 发展武器装备,必须坚持大力协作的原则。预先研究管理体制调整后,军地双方要加强团结,经常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真正做到需求牵引与技术推动相结合。要进一步深化预先研究运行机制的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江主席提出的建立与完善“四个机制”的要求,建章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