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军事经济思想精髓及其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兵民合一、兵农合一思想在军事经济思想领域居于主导地位,持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古人强调“国侍农战而安,主侍农战而尊。”所以寓兵于民,寓兵于农,屯田戍边,农战并重,是古人最关注、论述最多的问题之一。兵农合一思想在中国较早体现在兵书《六韬》中:“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故用兵之具,尽于人事也。”用通俗的话说,战争中所需要的攻守器械,可以在人民的生产活动中发现,比如,耕田用的犁可以作防御时的障碍物;生产时穿戴的…  相似文献   

2.
春秋晚期,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越国能够成就霸业,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越国军事制度改革的成功。越国在兵役制度上实行兵农合一和常备军相结合的制度,军队内部还包括一部分罪犯和战俘。在军队编制上,越国以水军和步兵为主力,并包括禁卫军、后勤兵、地方兵和少量车兵;在军事指挥系统方面,越国实行文武分职的制度。此外,越国军队还执行严格的军事纪律,从而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兵部尚书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以及兵籍、军械、军令、军制等军队事务。早在三国时期,魏即设置了五兵尚书(即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设驾部、车部、库部等。北魏则设七兵尚书。隋唐以后设立兵部,始有兵部尚书一职,并一直沿续到清末。枢密使多由文官担任此职,有时也由武将充任。这一官职开始设置于唐代宗时期,当时由宦官掌管枢密,因而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朝政  相似文献   

4.
刘晓龙 《国防》2005,(5):76-76
千 百 年 来 ,对 于 马 谡 失 街 亭 一 事 ,史 学 家 、评 论 家 以 及 各 行 、各 业 、各 级 、各 职 的 读 者 都 有诸 多 评 说 ,其 中 ,大 都 对 马 谡 其 人 加 以 贬 损 ,言其骄 傲自 大、刚愎 自用 、拘泥 兵书 、脱 离实 际,等等。 当 然,这些 评价不 无道 理。 不 过细 细 想来 ,却也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想那马谡,大敌当前 临危 不惧 ,这 种战 斗意志 和精 神当 称 壮举 ;作 战 之 时 ,他 不 顾 敌 我 兵 力 悬 殊 ,左 冲 右 突 、奋力 拼 杀 、宁 死 不 降 ,可 谓 尽 心 尽 职 ,不 失 大 将 风度 ;即 使 战 败 下 来 ,也 …  相似文献   

5.
土司时期的土兵制度实际是一种兵农合一的组织形式。土司的军事征调政策实际是封建王朝以夷制夷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砫土司军事征调的原因有三:一是明朝统治阶级需要;二是石砫土兵战斗力强;三是石砫土司善待土兵、治军有方。石砫土兵参加的战争既有抗倭和勤王的爱国战争,也有被征调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反抗的战争。从石砫土兵征调的特征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征调次数多,规模大;二是征调多为正义之战,取胜多;三是征调的历次战争中,中间是功,前后是过。石砫土司军事征调的功用主要体现在抗倭、援辽、征蛮和征贼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爱兵是他不变的初衷──记教导员李开福张守强在军营里,带兵人的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兵之心,对那些似铁如钢的战士来说,似乎能产生非凡的力量,李开福在就任教导员的第一天就立下了一个心愿:把战士当亲人,把爱兵当天职。1991年12月,李开福由志愿兵转干后被任命为...  相似文献   

7.
焦勇伯 《军事史林》2007,1(4):50-52
八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满洲)各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第1卷第5页)兵农合一、兵政合一的组织。1601年,编为四个“固山”(旗),以黄、红、蓝、白四色旗帜为区分,称为正黄、正红、正蓝、正白四旗,1615年又增四旗,红旗镶白边,其余三旗镶红边,共为八旗,每旗壮丁7500人,共6万人。努尔哈赤第8子皇太极1626年继位后,1635年将女真改称满洲,并将原隶满洲八旗的蒙古兵丁析出,与蒙古降将统领的兵丁一起合编为蒙古八旗,又将外喀喇沁诸部降兵9113人另编三旗,统归一名“固山额真”(旗领)统领;1642年依建蒙八旗办法又建汉八旗,满、蒙、汉八旗军(含外喀喇沁三旗)共约22万人。当初,这些旗兵都曾“一闻攻战,无不欣然,攻则争先,战则奋勇,威如雷霆,势如风发,凡遇战阵,一鼓而胜。”  相似文献   

8.
《六韬》作为一部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兵家典籍,继承了《孙子兵法》一些重要的将帅思想,同时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发展。它在继承将帅是"国之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置将不可不察"和"得贤将"的要求;在继承"五德兼备"将帅选拔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选拔标准和考核方法;在继承将帅要具备多种素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素质要求;在继承"将能而君不御"将帅使用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相分职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2002年8月,我来到新疆。面对辽阔的疆域,叹自然之伟岸,叹人类之渺小,叹时光之飞逝,叹历史之短暂。有人说,没到兵团,就不知道新疆的内情。以我15年的军旅经验,和"兵"字挂钩的地方,必有兵的颜色,兵的素质,兵的气氛,兵的作为。果不其然。兵的颜色,绿,这也是石河子的颜色。这绿色不光有兵之绿,更包含着自然之绿。小小城市号称戈壁绿洲,一草一木均是兵团人用双手,用汗水,用生命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兵的素质,统一。这也是兵团的、农八师的素质,一声号令,全员皆动,高度的统一,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兵的气氛,庄重。凝炼的城市风貌,处处体现出了兵的气氛。横平竖直的街道,郁郁葱葱的树木,气  相似文献   

10.
刊授园地     
《中国民兵》成了党政领导的“抢手货”近两年来,湖南新宁县人武部每年都拿出专款为县武委会成员和国防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订《中国民兵》。地方主要领导对《中国民兵》十分偏爱,究其原因,一是在大张旗鼓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热潮中,《中国民兵》能起具体的指导作用,关心、支持武装建设的地方党政主官,需要《中国民兵》;二是《中国民兵》既突出军事性、专业性,又融大众化、知识化于一体,它的每个观点、事例,都来源于基层干部的经验之谈,无做作之态,使人倍感亲切可读,从主观上缩短了读者与编者的距离。(李明贵)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 ,将《道德经》视为一部兵书且予以系统言说的 ,只有唐代的王真一人。在王真的《道德经论兵要义述》中 ,虽然有论及兵事之细微末节者 ,但其探讨的重点在于“不争”、“无为”。王真认为 ,老子著书立说最大的用意就在于“劝人君无为于上 ,不争于下。”王真将老子的“无为”和“不争”观念融入于他对兵战之思考 ,而极力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2.
张震将军某日视察某部,召集将、校军官十余人座谈。某部领导发言时,将军突然插话问:“一个战士的津贴是多少?”在座将校军官皆沉默,竟无一人能答。张震将军话锋一转,日:“有个军阀叫张宗昌,人称三不知将军,一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支枪,三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个小老婆。”在座将校闻之皆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13.
征兵过程中的“关系兵”是上下左右都头疼和不满的问题。其滋生的原因,粗析大至有以下原因:一是客体对象配置不均衡;二是主管部门或个人在配置上有决定权;三是交易信息不公开。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公平。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或者改变人的周围环境。改革关系兵的形成条件,我们认为可以减少关系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前,俄战略火箭兵的一些导弹兵团正紧锣密鼓进行着装备第五代导弹系统的准备工作。据消息人士透露,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可以在几分钟内摧毁敌国境内的设施,而战略火箭兵几乎集中了战略核力量2/3的核弹。现在,战略火箭兵的生活费用和装备费用之比大约为1:2,2012年这一比例将变成1:3。与其他军兵种相比,这是战略火箭兵的优势。既然第五代导弹威力如此之大,那么第五代的真面目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肖如柏 《国防》2006,(12):53-54
倩息化条件下的空袭与反空袭是高技术兵力兵器的对抗,后备防空力量编组的重点必须放在提高质量上。要坚持体系建设思想,统筹后备防空力量编组。基本想法是:以市地为基本单元,制定统一的现役防空部队动员扩编预编方案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计划,将人民防空专业分队纳入民兵防空兵序列,防止一兵多职、政出多门,以增强后备防空力量的体系功能。要扩大编兵范围,雷达、指挥仪、标图、侦察、修理等复杂专业技术人员和各级指挥员的编组,应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系统限制,适当扩展到邻近县(市、区),实行跨地域跨行业编组,以提高专业对口率。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的陆军大学季鹏陆军大学是国民政府以“养成健全之军事幕僚、高级指挥官,与高等兵学教官为目的”(蒋纬国主编:《抗日御侮》第1卷,125页,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79)的最高军事学府,抗日战争时期直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校长一职仍由...  相似文献   

17.
四川垫江县人武部在刊授教育中,一是抓好教材落实,每年为每个普通民兵连订一份《西南民兵》杂志和《两用人才报》。二是抓好教学落实。每个乡、镇有2至3人的教学辅导站;县人武部每季度利用《民兵工作简报》,以《西南民兵》杂志为主要教材进行重点难  相似文献   

18.
引子:毕业经年,常忆同窗死党,遥想当年,我“混二”宿舍乃历史学系八队几大顶级人物穴居之地,成员六人,老兵五人,小兵独我一人,除小兵功力稍有不济外,其余五人皆是叱咤风云,舞风弄浪之英杰人物,八队事业蒸蒸日上之势亦不可少六人鼎力之助,借其档案(卷二)记之,以彰其功并载史册以励后人。  相似文献   

19.
“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妇孺皆知 ,但知道“毛遂自刎”的人就不多了。据记载 ,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合纵抗秦”的大计 ,挫败了秦军侵犯 ,赢得了赵相平原君的赏识。于是 ,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 (公元前 2 5 6年 ) ,当燕国派大将栗腹大举进犯赵国时 ,平原君力荐毛遂统率大军前往御敌 ,结果昌都一战 ,被栗腹杀得片甲不留。毛遂满腔羞愤 ,“拔剑自刎”。古兵书《六韬》曾精辟地指出 :“将相分职 ,而各以官名举人 ,按名督实。选才考能 ,令实当其名 ,名当其实 ,则得举贤之道也。”意思是将相的职责要分开 ,文武百官各以不同的官位等级所应…  相似文献   

20.
我与《西南民兵》相伴,转眼快20个春秋了。初次与《西南民兵》谋面,是我在云南弥勒县人武部担任党委秘书时。1986年初,原昆明军区《云贵民兵》成为了历史,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创刊号带着新的希望和面貌款款步入我的生活。从此,我与《西南民兵》情感渐深,从未分离。一晃就将近20个年头,我已从一名职务较低、知识面较窄的人武部正排职秘书,锻炼成长为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人武部政委。这其中,《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