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我军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同我军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后勤领域,表现为尖锐的供需矛盾。后勤管理的根本职能就是调节供需关系和缓解供需矛盾,使后勤保障能力与军队建设需求相适应,以有效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的需要。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后勤供需矛盾的形成,寻求缓解供需矛盾的对策,是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军队后勤保障将由军队办小社会的相对封闭式,逐步向依托社会、借助市场办后勤的开放式过渡,社会市场将成为做好军队后勤保障工作的“主战场”,这就必然把军队后勤与社会联系推到经济活动的“前沿阵地”,使军队后勤与市场的交往更加密切和频繁,这种以经济交换为主要特征的交往活动,对于军队后勤主动适应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军事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必须客观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后勤的基础,后勤对社会具有补充作用。社会的基础作用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直接制约着军队后勤的保障能力和水平;社会经济体制对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后勤对社会的补充主要是指和平时期可向社会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统筹协调军队后勤的附属功能,是发挥后勤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解决后勤办社会问题,对提高军队社会化保障程度,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实现精干、高效的后勤质量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要求,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外部条件,为依托社会办后勤的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一、军队后勤办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1.当前后勤办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后勤办社会是指军队后勤与社会之间分工不合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由“后勤办社会“向“社会办后勤“、由数量规模型后勤向质量效能型后勤的转变,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并面临着诸多矛盾需要解决。文章在分析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现存的思想理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思想理念、优化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培养新型管理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军队后勤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军队后勤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军队后勤建设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能使军队后勤建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履行好军委胡主席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后勤建设的协调发展,要科学统筹五个关系,即:后勤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后勤信息化建设与机械化建设的关系、后勤建设与官兵全面发展的关系、联勤体制的构建与军兵种后勤发展的关系以及后勤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军队后勤,作为军队与社会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化并转轨时期,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各种功能的最大释放,将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军队后勤实行保障有力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开辟新的途径,为军用物资的筹措和储备拓宽渠道,为依托社会办后勤创造条件和环境。同时,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物价的放开也加剧了军费供需的矛盾,加大了军用物资筹措的难度,增大了后勤管理的难度等。军队后勤保障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在社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浪潮冲击下,似乎一切都被贴上商品的标签,以明码标价来衡量对社会的贡献。这种假象,使一些人把和平时期军队的存在看成是一种社会负担,一个纯消费的群体。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军队在对社会产生国防安全价值的同时,作为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军队后勤还能通过它的物资、经费和人的价值的发挥向社会提供一定的“生产产品”,也就是说,军队后勤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与发展,军队后勤与市场经济的接轨问题越来越重要。认清并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军队后勤健康走向市场和市场经济有效地向军事经济领域延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军事经济与市场经济各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因而两者在对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碰撞。为解决这些矛盾,我们认为,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市场供应的分散性与军队消费的集团性军队是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消费带有明显的集团性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如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不可能有大的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关于军队后勤建设重要论述,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用系统的、辩证的、创造性的思想方法,整体谋划军队后勤建设问题,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以及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后勤理论,开辟了一条既符合国情军情、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我军后勤建设道路。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用创新方法指导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理论与实践,对于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和指导新世纪后勤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21世纪初国际、国内社会与经济环境对军队后勤建设的影响及对军队后勤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军队后勤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美军在后勤理论建设上重视“生产后勤”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在军队消费与市场的对接上,重视加强自身的筹措能力;在军用物资标准化上,重视扩大军民通用性,优先采用商业标准;在后勤运行机制上,重视价值规律的运用。研究美军后勤的特点,对于推动我军后勤由消费型向生产消费型转变,解决军队消费集团性与市场生产分散性的矛盾、军用物资标准化与商场商品多样化的矛盾、军队消费的时限性与市场商品生产滞后性的矛盾、市场商品价格浮动性与军队消费实物标准规定性的矛盾等等,都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军队后勤的社会功能,已经有了多方面的阐述,但都未作出科学的区分和比较,进而也就难以认识其实质及相互间的关系。笔者为此作一初步尝试,以就教于学术界。一、军队后勤社会功能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关注军队后勤物资采购模式的发展,研究网上联合采购这种新型的采购方式。在分析了目前军队后勤物资采购现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一种多Agent中介系统主导的联合采购市场模型IMASCPM,然后针对各单位具有多样化、个性化复杂需求关系的组合购买问题,给出一种后勤物资联合采购的联盟规划算法,对其算法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江主席关干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思想,是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是开创投入较少、效益较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之路的理论依据,是指导军队后勤建设跨世纪发展的行动指南。军队后勤建设贯彻这一思想,必须集中力量,在深化后勤改革、构建后勤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以及提高军费使用效益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后勤是从物质、技术方面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军事活动。有战争和军队即应有后勤活动。只不过早期的后勤活动与早期的战争和军队活动一样非常简单罢了。后勤不仅贯穿战争和军队的全过程,而且贯穿其细技末节。如果把军队比作人的身体,那么每个血管里都流着后勤的血。中国兵书是中国古代军队知识的载体,而后勤知识是军事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兵书中也记载着十分丰富的军事后勤知识。它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军事后勤方面的宝贵遗产,是研究军事后勤史的珍贵史料。批判地继承这笔遗产,研究整理这批珍贵史料,对于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后勤理论体系不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办司务长大专班,培养高素质的基层后勤人才,既是加强军队基层后勤建设的客观需要,又对于军队后勤干部队伍,尤其是财务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办好大专班,确保教学质量,一是需要精心准备、周密计划,二是必须科学组织,保证计划的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认真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军事后勤供需关系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军队后勤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一) 军事后勤的供需关系,是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本质联系的集中体现。国民经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这必将给军事后勤的供需结构、供需机制、供需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学高效的管理,对于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益、增强军队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我军与美军后勤管理方法的比较分析,积极探索后勤管理科学化的新路子,对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我军与美军后勤管理方法比较分析。相同点。一是统管与专管相结合。采用这种体制的主要是军队员额较多的国家,我军与美军正是如此。美军在各军种、战区均设有后勤管理机构,全军通用物资由总部统管,专用物资则由各专业部门或军兵种后勤分管。我军总后勤部通过各业务部对下实施领导或指导,实行全军后勤的集中统一指挥与…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军民兼容大后勤体系是当前军队后勤改革的重头戏,也是军队在过紧日子中有所作为的战略措施。本文认为,依托社会办后勤必须在军队生活服务、军官住房、军民通用后勤设施、军民通用装备技术、军队后勤人才、军队通用物资、军用物资器材、军队离退休干部和伤残军人等方面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