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行训练保障费用是飞机使用保障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用保障费用估算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目前航空兵部队实际工作情况,首先利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对航空兵部队飞行保障阶段的作业进行划分,得出成本库及成本动因。其次针对军机飞行保障阶段的多种作业,建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飞行训练保障费用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说明其比其他估算方法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伪逆法在飞控系统自修复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飞机在操纵面损伤或卡死故障情况下使用伪逆法进行自修复控制律重构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飞机单舵面故障的注入形式,引入了交联因子,并分别对飞机舵面卡死和损伤故障进行了建模,给出了数字实时仿真结果,验证了在单舵面故障情况下伪逆重构算法可以快速收敛到飞行正常状态。这种算法简单可行,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模型参数时变的特点,应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纵向控制律。论述飞机纵向运动的动力学模型和参考模型的建立,以及基于此参考模型用超稳定性理论设计自适应控制律的方法,并且通过仿真试验进行控制性能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可以根据飞行状态的不同自适应的调节控制律,控制性能指标满足飞行品质规范要求,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激光推进成本低、可靠性高,可用作飞行器的空间推进和姿态调整。建立了考虑反馈控制和激光推进的飞行器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的操纵控制项模拟了飞行器操纵系统和激光推进产生的力、力矩。详细研究了确定操纵项的方法,使用自适应飞行控制律,给出一种通过求解线性方程组确定操纵控制项的方法。以圆形盘旋轨迹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激光推进下的飞行器能很好按照目标轨迹飞行,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朱伟 《国防》2006,(6):75-76
空天飞机是航空航天飞机的简称。顾名思义,它集飞机、运载器、航天器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既能在大气层内作高超音速飞行,又能进入轨道运行,将是21世纪控制空间、争夺制天权的关键武器装备之一。它好像是《天方夜谭》故事中自由飞行的乌木马,甫一亮相,就备受瞩目。空天飞机性能卓越空天飞机的奥妙之处在于它的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既不同于飞机发动机,也不同于火箭发动机,而是一种混合配置的动力装置。空天飞机中安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可以使空天飞机水平起飞,当速度超过2400千米/小时,就使用冲压发…  相似文献   

6.
航空母舰装载有近百架飞机,当然不能都存放在甲板上,那么,这些飞机装在哪里呢?不少读者也都知道,装在飞行甲板之下的机库里。飞机装在机库中,就有个搬进和搬出的问题,这就需要本文所介绍的飞机升降机,人们称其为舰载机的“搬运夫”。不过,最早的航空母舰并没有升降机,即使有,  相似文献   

7.
发明飞机的灵感源于人们对鸟儿飞行的认识,然而飞机的机翼却无法像鸟的翅膀那样自由地伸展和舞动,所以也就不能像鸟一样适应各种飞行状态。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像鸟翅膀一样的变形机翼将很快面世。美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于两年前启动的“变形飞机结  相似文献   

8.
采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具有动力学特性的飞机CGF沿航线自主飞行的控制算法,主要包括协调转弯和倾斜转弯控制算法两种,最后以具体航线为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飞机CGF能够顺利完成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9.
战术系统的有效概念论证和训练模拟需要一个能提供真实的、对抗的战术形势的威胁环境。本文采用一种灵活、模块化的方法来设计这一自动威胁环境,以满足需要。 本文的整个威胁模型提供了一个敌对军事力量,其中包括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地面武器系统、无线电探测和定位设备。所有这些威胁元素均由C~3I(通讯、指挥、控制和信息)模型协调,并能用做进攻性作战。来袭飞机沿着选定的巡航路线飞行,使用地形匹配技术,直到探测到潜在的目标。这时来袭飞机可以对目标进行攻击,也可以继续沿航路飞行。地面系统按特定的方式搜索目标,当探测到目标,并且目标处于武器有效射程之内时,武器就开火.雷达阵地和无线电测向阵地试图锁定目标位置并警戒其它威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使战机如虎添翼的推力矢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力矢量控制技术也称为推力转向技术。它是指改变发动机的喷气流喷射方向以控制飞行器运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早在40年代初已经使用,不过是用在火箭上,而不是飞机上。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轰炸英国伦敦的V-2火箭就已经在火箭喷口处装有可控折流片,利用喷气流的偏转来操纵火箭的飞  相似文献   

11.
从决策优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多阶段博弈模拟来分析和解算作战飞机零部件备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多阶段博弈模拟在作战飞机零部件备用的应用,给出了最优化问题的总的目标函数一般形式.然后转换和简化所得到的最优化问题目标函数形式,从而有利于零部件备用的最优化解算.最后,给出了多阶段博弈模拟分析算法的主要步骤.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解决了零部件使用模型问题求解的不精确的分析方法.将零部件使用周期作战飞机零部件备用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符合未来网络中心战作战飞机零部件使用备份追求整体效能最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空气动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它是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随着航空工业和喷气推进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学科。由于飞机是在大气层内飞行,主要依靠空气产生的升力来平衡飞机自身的重力、利用各种气动力来操纵飞机的飞行,因此,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对飞机的诞生和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空气动力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科学。19世纪上半叶,法国力学家纳维和英国  相似文献   

13.
综合火力/飞行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经典控制与现代控制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设计了一种复杂的时变非线性随机控制系统——空一空射击模态的综合火力/飞行控制(IFFC)系统。文中给出了飞行控制系统的构成与设计结果,建立了一种基于惯性座标系的指挥仪型火控解算模型,讨论了火飞耦合控制律的构成特点,设计了目标状态估值的卡尔曼滤波器,最后进行了整个IFFC 系统的数字仿真。大量仿真结果,特别是空战状态下飞机倒飞机动模态的自动进入和退出,表明了本文所设计的IFFC 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军正在研制一种新型舰载混合直升飞机。这种直升飞机既可以像原来的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也可以像固定翼飞机那样在空中自由翱翔。该型直升机的名字为“鸭式旋翼飞机”(CRW)。 这种鸭式旋翼飞机研制计划曾因技术和经费问题受挫,但是飞机的研制者们一直坚持认为这种新型直升飞机一旦问世,就会引起飞机设计方面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极力推进这一计划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前使用的多数航天运载器都是一次性的,成本高昂、使用不便。人们希望有一种像普通飞机一样、能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重复使用运载器(RLV),即空天飞行器。空天飞行器是一种能在太空和大气层中自由飞行和起降的的飞行  相似文献   

16.
飞机飞行过程中的遭遇结冰问题是较为普遍的飞行安全事故。随着飞机结冰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的提高,飞机结冰问题研究向智能结冰检测与控制综合的方向发展。而其中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飞机结冰参数检测技术。通过引入飞机六自由度仿真模型以及飞机结冰参数模型,然后利用H∞参数识别方法定量检测的飞机气动导数,从而可以定量描述飞机结冰后气动导数变化。仿真计算结果达到满意的效果,该识别方法对外界扰动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航路区飞行与终端区飞行的防相撞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飞行冲突检测方法。该方法选取椭球形作为飞机的保护区模型,并通过随机微分方程预测飞机的位置,进而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航路区飞行与终端区飞行发生冲突的概率。实验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总体飞行冲突概率,从而验证了其用于冲突探测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航材备件的精确保障必须将装备的使用情况和备件库存控制问题结合起来,才有利于保障人员进行正确的决策。从飞机的可用度着手,根据不同的费用标准,结合飞机的可用度和边际效用分析得到相应的最优库存模型;当费用较少时,综合考虑备件的重要度和飞机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两两赋值法求出备件的重要度权系数,重新计算可用度并调整各备件的存储量,对库存进一步进行优化;最后,给出了所提方法的计算步骤。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备件库存优化中既能保证重点又能兼顾一般,既能发挥装备的最大军事效益又能节约国防成本。  相似文献   

19.
10月12日,首批在珠海生产的一架西锐SR22和两架西锐SR20飞机在珠海腾空起飞。此举标志着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轻型飞机生产线初步建成。西锐SR20、SR22飞机性能优越、设备先进、舒适性高、可靠性高、使用效率高、维护成本低,配有最先进的整机降落伞系统,可为飞行提供最安全的保障。据悉,3架西锐飞机试飞完成后将参加今年的珠海航展,进行静态展示和飞行表演。  相似文献   

20.
有效飞机动力学转换可能会导致人机闭环失稳,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驾驶员诱发振荡。针对此问题,分析了致使驾驶员诱发振荡发生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人机闭环系统模型,推导了人机闭环系统失稳数学模型。研究了引起有效飞机动力学转换的可能因素,并运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技术对有效飞机动力学转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案例研究表明:有效飞机动力学转换后,在特定条件下可引发驾驶员诱发振荡,但由此引起的驾驶员诱发振荡可以采用相关方法进行抑制。在恰当的抑制方法作用下,由有效飞机动力学转换引发的驾驶员诱发振荡不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