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2,(18):54
百万富翁主持人采访一位18岁的百万富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其实我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一直在家里待着。"主持人:"那一定是你的父母把你培养成杰出的人才了。""也没有,我父母也没教过我。18岁生日那天,我父母把我叫到身边,给了我一个存折说:‘孩子,这是你不上学这些年攒下的钱……’"丈母娘难哄问:同样是女的,为什么女朋友好哄,丈母娘难哄?  相似文献   

2.
何谓"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温家宝总理有言:"事  相似文献   

3.
班长军事素质呱呱叫,只惧一件事,就是喂猪。可是大队有规定,为了提高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不设后勤兵,后勤工作由战斗班包干负责。班长怕啥就来啥,他被分配负责喂养一头母猪。中队长说:"张班长,这可是一头‘英雄母亲',下的崽多质量好,你要在完成班里工作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谁老不顺眼了"。看过励志书的人都知道,"看谁不顺眼,说明你自己修行不够",那么这句话如何解释呢?其实看人不顺眼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离不开他,如果你有能力离开这个看不顺眼的人了,你又何必老是虐待自己?因此停止抱怨,专注于锻炼自己的能力吧,等有了能力,就看谁都顺眼了。"心中有什么,看外界,就会有什么",相信学习过"吸引力"法则的人对这句话一定很熟悉。看什么都顺眼的人,肯定优雅。  相似文献   

5.
所谓"中不溜"士兵,是指那些在基层部队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位置上的士兵。实践中,基层带兵人对"中不溜"士兵往往关注不多,重视不够。正如士兵们的顺口溜所言:"先进的,高高捧着;后进的,天天哄着;‘中不溜’的,没人管着。"因此,推进基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党内多数同志文化程度并不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连小学都没读完。每次组织马列经典著作学习,很多同志就会有畏难情绪。对此,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的演讲中谈到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时指出:"我看这个‘攻’字是有大道理的,就是把书当敌人看,一字一句地攻读……"毛泽东的论述给大家很大的启发和鼓励,让党内学习很好地坚持了下去。  相似文献   

7.
一人能抬起百余斤的桥板直奔3里地,干起活来是扎扎实实、任劳任怨,有人说他就是一头牛。此"牛"实名牛彦澧,长得精干结实,皮肤晒得黝黑,光从外表看,真有几分牛的神气。说起牛彦澧,这力气和外表都不是最值得称道的,而让他成为全团无人不晓的是:一个人的电视台。牛彦澧有幸当电视台的"台长",还得从他和班长的赌约说起。来自河北农村的牛彦澧,拥有一身超牛的蛮力。因此,刚下连那会,小牛别提有多神气,获得的掌声可不少:连队搞菜地,别的  相似文献   

8.
常说要经得起检查 ,所以 ,现在有一种现象 ,就是如果上级布置的某项工作要进行检查 ,各级领导就十分重视 ,检查者的来头越大、职务越高 ,重视的程度就越大 ,应付检查的各种“门面工程”的标准就越高、花样越繁多。检查工作是抓好工作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的目的就是通过检查 ,看工作是否得到了落实 ,从而确定下一步的工作。检查工作不是目的 ,只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一个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并不说明这项工作不重要 ,不需要抓落实。可是有的单位在强调和抓好准备检查工作的时候 ,却有些“冷落”不被检查的其它工作 ,对上级要检查的工作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9.
参加10天集训,远离了部队,他心里就空落落的。直到集训结束,就一头扎到营连,旮旮旯旯看遍了心里才踏实。 平时亲朋好友聚会,他不是“请假”就是迟到早退。 节假日,他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他说:“抓部队自己得先吸好氧充好电!” 云南某预备役团政委黄廷志,心系预备役部队建设,官兵们都说他有股“牛劲”。  相似文献   

10.
扫描不落实     
高文阁  杨成 《政工学刊》2004,(10):29-29
法规制度不落实,是一些单位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但是不落实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可以归纳为以下十种形态。“看菜”型的不落实。在检查中可以发现,在基层党委和党支部现行的必备的法规制度文本,多数都比较齐全,并且还自订了许多落实性的措施。但是有的单位第一位的目的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所以要将其“摆在柜上,印在纸上,贴在墙上”,而就是不能全部落实在行动上,实则是用形式主义来应付官僚主义。这样,一些法规制度就好比是餐桌上的花花绿绿的“看菜”———只看不用,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喜新厌旧”型的不落实。法规制度总是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军区采取"四个五"形式,深入开展"学法规、用法规、守法规"活动,进一步规范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领导机关中突出"五看",看筹划工作是否符合法规,看指导工作是否运用法规,看评估工作是否依据法规,看检查工作是否对照法规,看解决问题是否遵循法规。在基层部队中突出"五查",查落实法规是否严格,查训管结合是否紧密,查官兵关系是否融洽,查检查督导是否经常,查奖励惩处是否公正。在干部队伍中突出"五省",省执行规章制度是否自觉,省履行岗位职责是否认真,省战士思想动态是否掌握,省处置各类问题是否依法,省践行条令法规是否带头。在分队战士中突出"五纠",纠学用法规不自觉,  相似文献   

12.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04,(8):56-56
幽默的妻子 一个被汽车撞伤的人两天都没有苏醒过来。 到了第三天,他才缓缓地睁开眼睛。他看看四周,含糊不清地问:"我这是在天堂吗?" "不,亲爱的。你只是在它附近呆了一会儿。"妻子回答。 抢银行 两人抢银行,回家后其中一个说:"今天可发了!来,点一下抢了多少钱?" "别忙了,等明天看一下报纸就知道啦。"  相似文献   

13.
<正>在3月2日召开的"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投标专项检查工作动员布置会"上,国防科工局领导进行了动员,并对如何确保专项检查工作取得实效提出了要求。局领导在讲话中说,今年是虎年,虎年虎虎生风、虎虎生威。生风就是要对军工项目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顽症进行治理,碰一碰硬,看  相似文献   

14.
观念陈旧 ,岂能使人信服某部一名政治指导员在一次熄灯前检查战士宿舍时 ,发现好几个战士在看家庭生活、言情小说、现代新潮等类书刊 ,便将战士们所看的书刊统统收走 ,并说 :“这些书里有些内容战士不宜看。作为战士 ,就应当好好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随即宿舍内爆发了一场就“这些书能不能看”的争论。结果 ,指导员还是将战士的书刊拿走了。可是宿舍几名战士仍然议论纷纷 ,没有一个人信服指导员的观点。说服教育方法的基本特点就是以理服人。如果我们教育人的人说理不透彻 ,观念陈旧 ,观点片面 ,甚至出现错误 ,被教育人根本就不…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近日专程走访查看了某团场连队的公示栏很不客气地说,有些公示栏真是聋子的耳朵——摆设。有的公示栏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验收而设,检查组刚离开,公示栏就被"及时"撕掉了;有的公示栏内容牛头不对马嘴,上下左右数字逻辑关系混乱,看了让人哭笑不得;有的公示栏不搞合计数,让你算不出,看不懂,无法从中  相似文献   

16.
写多少就是多少,突击抄"心得体会"的事咱不搞。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团党委"一班人"面对上级领导机关的检查,将"原汁原味"的学习心得体会笔记本交给了检查组的同志。春节后,这个团接到通知,上级领导要带领检查组对该团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其中一项就是查看  相似文献   

17.
正前几天,回乡下时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就走上前去,对老农说:"大伯,木桩这么小,牛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这时老农靠近了我,好像生怕牛听见似的,压低声音说:"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待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较劲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来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只是  相似文献   

18.
这个题目 ,有点象绕口令似的。然而琢磨再三 ,觉得要讲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抓作风建设 ,本身也有一个作风问题。如果“抓作风建设”的作风不端正 ,仅是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 ,喊得凶 ,抓得松 ,那么什么制度呀 ,规定呀 ,决定呀……等等 ,写得再好 ,喊得再响 ,也是空的 ,甚至会把作风搞得更糟糕。到那时 ,积重难返 ,解决起来就更费劲了。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作风 ,就是无论干什么事情 ,首先看“来头”、“势头”和“风头” ,就是不看实际需要不需要、群众接受不接受、能不能解决问题 ,而是一味地造声势给上面看 ,做表面文章以应付差事。…  相似文献   

19.
“主任有部订刊热线电话,一头连着我们的基层单位,另一头连着《中国民兵》编辑部。”这是南阳军分区宣保科长在一次订刊用刊经验交流会上说的一句话。 七年前,我从济南军区机关调任南阳军分区政治部任主任。上任伊始,我到一个边远山乡调查“青年民兵之家”建设情况,一民兵好奇地问:“国家正规军都精简一百万,咱们还抓民兵工作干啥?”“这问题问得好!”我在称赞的同时,并没正面回答他,而是反问一句:“你看《中国民兵》杂志了吗?”我的意思是说,那上  相似文献   

20.
海天 《当代海军》2005,(11):66-68
时间在轻柔的音乐陪伴下,转瞬即逝。杨秀明一抬腕,看时间不早了,就提议道:“张舰长,都快午夜了,还是早点休息吧,别为了我们影响了部队正常的作息时间。”杨秀明一时还没有适应过来,语气里还稍带着些机关下来检查工作的口吻。“哟,真是不早了,今天我们可不是来检查工作的了,而是到你手下来工作的,就是你部下,你就不要那么客气了。”翁平直截了当地将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