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年来,中核集团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被列为试点单位。集团公司推行骨干员工持股,该院同样被列为试点单位。集团公司当下举办科创大赛,原子能院又被选为承办单位。原子能院之所以被如此重视,正如该院院长薛小刚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集团前列。那么,原子能院成立70年来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哪些良好实践经验,又将如何融入这次大赛中,以此引领和推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助力集团公司"三位一体"战略目标落地呢?  相似文献   

2.
正原子能院创办的刊物包括《原子能院报》和《原子科学城》杂志,各具特色、相互补充,成为原子能院宣传党的政策、引导舆论、沟通信息、传播文化、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一报一刊"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方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强化宣传策划意识,努力为院创新发展凝心聚力、保驾护航,为院改革发展、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的头几年,原子能院核应用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核技术应用和其它产业经营性收入每年以13%的速度稳定增长,从“九五”末的1.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近3亿元。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启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理性客观,全面认识原子弹的作用,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原子弹;他高瞻远瞩,以国家安全、国家地位为着眼点,衡量判断原子能事业发展问题;他睿智果断,争取到了苏联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的援助,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建抓住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9月27日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建院61周年。作为我国核科技事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60多年来,原子能院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并不断沉积、结晶、孕育了特有的"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她已成为原子能院创新人才成长和创新思想培育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正成立于1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是我国重要的核科学技术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66年的发展历程中,原子能院不仅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培育出"以身许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的"四○一精神"。"四○一精神"在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1955年4月27日,中苏签订《关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定》。根据协议,苏联将向我国提供一座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回旋加速器,并接受我国工程技术和科研人员赴苏进行培训和实习。1956年5月26日,"一堆一器"开工兴建,并先后于1958年6月建成。同年9月27日,"一堆一器"移交使用揭幕典礼在原子能院隆重举行,开启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新纪元,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从此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原子能院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自1950年建院以来,原子能院始终以党和国家的需求为己任,始终将核科技事业的发展完全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战略中,成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堆一器"开启我国原子能时代,  相似文献   

9.
1955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等领导人果断决策,作出了要创建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定,从此中国进入了"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1].研究这一决策形成的轨迹,不难发现,创建和发展原子能事业决策的作出并不是一时心热之举,而是经过长期的思考与酝酿,在形势发展、主客观条件以及外部因素都已成熟之时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适时决策.  相似文献   

10.
《国防科技工业》2008,(7):17-18
原子能院是我国第一个核科技研究基地。58年来,从这里走出了61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在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代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下,原子能院完成了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研制、氢弹前期理论探索、关键核参数测量、六氟化铀生产工艺建立及我国第一个船用动力堆的初步设计研究等多项自主创新工作,为我国“两弹一艇”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4,(3):18-19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李定凡,在会上为核工业的发展积极呼吁、建言献策。作为第一提议人,他与其他35名代表一起联名提交了“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子能法》的议案”。为了做好这份议案,会前,李定凡代表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与有关部门、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征求意见。他说,原子能事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早在1984年,有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18日.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简称核地研院)迎来了55周年华诞。55年来.几代核地研院人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求实创新.取得了辉煌业绩,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核地研院已成为一所集铀矿地质、遥感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建干1 950年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核科研基地,是核工业的发祥地和"老母鸡",其"一堆(重水反应堆)一器(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成为我国进入原子能时代的标志,也因其组织参与"两弹一艇"的研制在我国核军工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五十年后的今天,在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刻,作为"四○一人",我们为原子能院曾经在原子弹攻关中做出的巨大成就倍感光荣。  相似文献   

14.
<正>1964年8月我从二机部调到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简称国防工办)二局当参谋。国防工办成立于1961年11月,是国务院统管国防尖端和常规工业科研生产的口子,又是中央专委的办公室。二局是专管原子能的专业局,局长陈一民、副局长许淦都是从二机部调去的。陈一民局长在二机部时就认识我,对我有所了解,又加上专委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行业报刊采编过程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本文通过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给出一家之言近年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新闻中心为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效果,围绕原子能院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发展成就的报道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如何在采编过程中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扩大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所面临的考验。抓住新闻事件创新采访能力采编人员应通过报道重要人  相似文献   

16.
原子能院和兰太实业以研产协作的方式,推动快堆钠净化技术走向产业化,自主创新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  相似文献   

17.
<正>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以强军为首要职责,以兴核为神圣使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完善体制机制,开拓进取,砥砺奋进,为核科技事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统筹规划建设平台打造国家核科研基地十八大以来,原子能院的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和先导性、基础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基地。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有67位两  相似文献   

19.
<正>1950年5月,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脚步,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正式成立。原子能院的诞生,开创了中国核科技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一堆一器"的建  相似文献   

20.
3月24日下午,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教授盖世金大校,应邀来学院作政治学习辅导。他主讲的题目是:《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学院院、部、系首长和机关干部、教员一起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