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态信息及其相关概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有关病态信息的灾难事件的报道入手,列举了病态信息在11个领域内的特殊表象,阐述了病态信息对于向信息化社会过渡过程的影响。归纳出病态信息术语发展的“假数据”、“异常数据”、“病态数据”和“病态信息”四个阶段。归纳出当前国内外有关病态信息方面研究的建设性概念、比照性概念、谓词结构概念、指标性概念和领域性概念等五个类别。对病态信息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出了基本达到“普适”标准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战原理的海军航空兵对舰攻击战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信息与火力是海军航空兵战法研究的核心问题.运用信息战原理,在信息与火力分析平台上,对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的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的分析表明科学地运用信息引导火力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可以为海军航空兵开发出基于信息战原理的新战法,全面提高指战员在实战中把握信息与火力的运用规律、实施信息作战、做出科学决策和夺取战场胜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信息链误差对导弹捕捉时间敏感目标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端信息质量是影响打击时间敏感目标(TCT: Time-critical Target)效果的关键因素,从传感器到射手的各个节点都对终端信息质量有影响.运用信息链误差对信息链终端信息质量进行度量,以系统地反映各节点对终端信息质量的影响.在信息链误差计算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信息链误差与导弹捕捉TCT概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以导弹攻击水面舰艇为例,分析出了影响反舰导弹捕捉TCT概率的最大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信息作战的特点,经典的效能分析方法仍然可行,但会发现似乎不足以完全体现出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背景下新型武器在作战中发挥出的效果。以多域(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的视角分析地空反辐射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提出了作战效能多域分析模式和效能指标,建立了评估模型框架,对研究信息对抗硬杀伤武器的作战效能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Ineternet上的信息查询服务,归纳出WWW上现存的三种信息查找方法,即基于超文本的信息查询,基于目录的信息查询和基于搜索引擎的信息查询,描述了这三种查询方法的原理和技术,并着重对基于搜索引擎的信息查询技术的发展方向作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6.
博弈悖论与信息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信息经济越来越突现出其重要作用,管理决策的信息化指数也越来越高,决策分析过程中的信息价值成分也越来越大。文章就博弈中的信息问题提出了博弈悖论,继而介绍了信息熵理论和博弈中的信息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军舰载导弹防空系统信息作战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与火力是海军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运用信息作战原理,在给定攻击战机的条件下,对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的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的分析表明:与提高作战安全性的隐形战机相比,军事诱骗战术更易降低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的火力防御能力.火力对作战能力的贡献约为信息的4倍.根据这一结论,可以为海军舰载导弹防空系统开发出基于信息作战原理的新战法,全面提高指战员在实战中把握信息与火力的运用规律、实施信息作战、做出科学决策和夺取战场胜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谭文芳  兰芬  王蔚 《国防科技》2007,(10):77-79
现代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信息是心理战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提高心理战的效能,关键在于思考如何提升心战信息的损伤效果.现代心理战信息与其他作战样式的信息相比,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性,即:言语信息与非言语信息相结合,呈现以非言语信息为主要攻击内容的趋势;信息渗透涉及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表现出心理刺激的潜在影响特性;明示信息与暗示信息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心理暗示性.  相似文献   

9.
对作战目标的识别是指挥与控制系统在作战环境中实施精确打击的前提条件,然而多种系统协同作战必然会对作战目标的识别有差异.针对冲突识别信息融合导致的目标识别不明确甚至错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指控系统信息融合方法,该方法构建基于智联体的融合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出目标识别信息的相关性权重...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处于非常态的传播过程中,通过分析其传播特点和形成原因,从而总结出控制信息的有效方法,对于积极稳妥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空战研究中 ,提出了一种通过属性约简提取空战决策的关键信息和战术规则的算法 ,以便对空战过程中的冗余信息进行约简 ,提高决策实时性。通过一个空战战术选择示例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在保证空战战术分类结果不变的情况下 ,该算法可提取出对空战决策起关键作用的信息以及最小简化战术规则。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在应对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时,人类表现出了先天的不足:分布在各地的救援资源、救援能力以及信息资源,在时空上存在着相对的不平衡性,缺乏有效的动员机制、信息共享与协调平台和实时系统的支持对自然灾害做出及时的应对。因此,信息时代的经济动员需要以网络为中心,共享不同地方的资源,协调不同组织间的活动,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快速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本文从动员信息系统集成环境平台的特点、系统集成不同层次的集成内容以及系统集成的主要目标等三个方面对动员信息的集成化问题进行研究。一、动员信息系统集成环境平…  相似文献   

13.
佩蒂和卡西欧普等提出了“精心的可能性模式”理论,它描述的是受众在面对媒介消息轰炸的背景下,选择性接受和处理信息,即表现出对信息不同的“精心”程度,由此产生出不同的劝服路径。当前正处于互联网时代,其对于网生代官兵的渗透力、影响力较之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显著增强,官兵受不良信息侵蚀的风险现实存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争夺传播主导权,夺取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见的各种信息隐蔽传输方法中,宿主载体大多集中于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类多媒体信源,而通过射频信号作为载体来实施隐蔽信息传输的技术手段十分缺乏。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调相干扰寄生扩频的隐蔽信息传输方法。在干扰机对雷达、通信等目标对象发射噪声压制干扰信号的同时,将需要传输的信息寄生调制于噪声干扰的相位分量,形成一种类扩频传输信号,并有效隐藏于大功率干扰信号之中实现传输。在接收端通过解扩处理而恢复出隐藏的调制分量,最后解调出其中所隐蔽承载的数字比特流。仿真试验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这对于电子对抗设备的综合一体化应用和隐蔽通信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缺乏可靠性试验数据的情况下,为得到可信的评定结论减少主观影响,需要从信息融合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产品先验信息。以获得关于产品可靠性的更完整和更准确的判断信息,从而进一步形成对产品性能的可靠估计或预测。提出一种基于AHP-ML II的融合算法,对先验信息进行层次分析法处理后,再使用第二类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二次处理,通过不同的信息在融合后的先验分布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确定出各部分的权重因子,最后通过实例仿真分析得出该算法确实比融合前具有更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初探宁夏科技信息所胡笙煌,刘颖东要客观、合理地评价软科学研究成果,一是要制定出一套能客观反映软料学研究成果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所谓评价方法,就是评价信息的处理方法。众所周知,在软科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键盘声声,胜过炮声隆隆;鼠标闪闪,胜过刀光剑影。信息化的军队,此起彼伏,掀起万钧雷庭;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上,信息导控着金戈铁马,纵横驰骋…… 新的战争形态,将由信息成为其特定的内容:信息武器是军队武器系统的骨干;信息系统是军队的神经中枢;对信息获取、控制是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战场“制信息权”是导致战役战斗乃至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应用于信息战的“五大技术”,即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主宰着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舞台,在历次战争中叱咤风云,表现出非凡的作为,展示着迷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离线得到的气动数据与动压传感器信息相结合,设计一种状态受限卡尔曼滤波器,对无人机所在水平面内的风速与风向进行在线估计,同时实时修正动压传感器的尺度因子.其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估计出风的矢量信息,有效地在线估计动压数据的尺度因子,且整个收敛时间在10 s以内.  相似文献   

19.
根据信息作战需要,总结出作战指挥信息效能评估分层指标,运用物元分析理论构造了评估模型,并结合具体实例验证了此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该方法能够有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且模型结构简单规范,为作战指挥信息效能的评估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SAR微动信息能够反映出目标的属性信息,其微动图像可作为雷达目标识别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SAR微动目标回波的稀疏特性,建立了在过完备词典下的稀疏表示模型,提出一种新的稀疏贝叶斯重构方法——方差成分扩张压缩,该方法仅赋予有重要意义的信号元素不同的方差分量,拥有更少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方差成分扩张压缩方法能较精确地估计出SAR目标微动参数,同时能够获得低信噪比条件下较好的微动目标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