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俱乐部     
钻眼爆破法破岩技术中,随着凿岩效率的提高,锚喷支护的推广,炮眼深度2.0~4.0m的中深孔光面爆破技术,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在岩巷的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中深孔光面爆破法,是加大岩巷掘进循环进尺,减少辅助工序时间,实现优质、快速、低耗的关键。因此,在不远的日子里,开发建设羊场湾大井时,应积极推行应用这项先进的技术,为矿区的建设发展服  相似文献   

2.
利用Autodyn有限元软件采取三维数值仿真的方法,对串联战斗部前后级的作用关系开展研究。基于串联战斗部轴对称的特点,建立了1/2有限元仿真简化模型,通过设置前后级飞行速度0 m/s、100 m/s、200 m/s以及前后级间距10 mm、30 mm、50 mm,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前后级相对速度、前后级间距对随进子弹受力状态的影响规律。得出了随着前后级相对速度的增大或者前后级间距的减小,随进子弹各点的受力及速度降都会增大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可以为相关串联战斗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登陆作战中,障碍破除任务尤其是直前破障和陆上破障具有兵力机动困难、工作强度大、作业时限短、受敌火力威胁大和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同时,高技术条件下,岸滩障碍设置越来越复杂,抢滩登陆作战节奏快、时间紧,对破障行动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的破障装备存在射程近、精度低、效率低等不足,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火箭武器得到了较大发展,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及信息化程度高等优势,已基本具备战役全纵深内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未来将在登陆破障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登陆破障作战环境和火箭武器特点及发展趋势,探索了火箭武器在登陆破障作战中的应用,以期为军队未来破障装备的发展提供可选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增强被动电磁装甲对金属射流的干扰效果,对装甲板间距进行了优化分析。在分析与装甲板间距有关系统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装甲板间距为寻优变量的目标函数,讨论了不同权重对目标函数和最优板间距的影响。结果发现:要使目标函数取得较小值,应减小完全作用时间的权重和装甲板电感的权重,而增大作用时间的权重,且完全作用时间的权重应大于装甲板电感的权重;当这3个权重分别取经验值0.35、0.4、0.25时,最优板间距约为41 mm。  相似文献   

5.
含轴间距误差的消隙齿轮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轴间距误差对消隙齿轮精度和性能有重要影响,但其机理和规律并不清楚。基于接触碰撞力约束关系建立齿轮接触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利用ADAMS/Flex建立单级消隙齿轮传动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通过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研究消隙齿轮传动在不同轴间距制造误差条件下的振动及频率特性。研究发现:随着轴间距的减小,扭簧的平均力矩增大,齿轮齿面间的啮合力矩以及摩擦力矩也将增大,从而阻碍扭矩的正常传递,并导致固定齿轮转速幅值降低;随着轴间距的增大,固定齿轮主谐振频率整体上降低,而且在轴间距稍大于标准中心距时降低很快。这一发现可指导消隙齿轮传动的设计和装配。  相似文献   

6.
刘海龙  梁恒 《国防科技》2020,41(5):14-18
登陆破障行动是联合登陆战斗中各军兵种破障力量在敌预先设置和临机设置的各种障碍物中开辟通路的行动,也是确保登陆兵突击上陆和向纵深发展进攻的前提和关键。进入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破障装备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战场,各种新式障碍相继出现,对登陆部队的破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破障装备体系化、破障手段精确化以及破障过程无人化成为未来破障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当前世界主流的破障装备和手段,并论述了其局限性,如破障效率低、人员和弹药消耗量大以及容易形成二次障碍等,然后从破障装备体系化、破障手段精确化和破障过程无人能化三个方面对未来破障装备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叶片数和包角对漂浮潜水泵外特性的影响,基于Pro/E软件建立了漂浮潜水泵内部流场模型,利用Fluent对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叶片数和包角对漂浮潜水泵外特性、内部流场、叶片受力和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片数增加,效率曲线的高效区向大流量方向不断扩展;扬程曲线随着包角的增大而变得陡峭;效率曲线的极值点随着包角的增大向小流量方向移动,且高效区的范围不断缩小;存在工况最优的叶片数和包角。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叶轮几何参数、改善内部流场分布和提高泵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马拉硫磷为毒剂模拟剂,采用脉冲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对其染毒空气进行洗消实验研究,考察了脉冲电压、脉冲频率和气体流量对洗消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洗消率随着峰值电压和脉冲频率的增大而提高,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对不同浓度马拉硫磷的降解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洗消率降低,但绝对消除量增加。采用了GC-MS和化学方法对洗消产物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功率密度柴油机二级增压涡轮系统高压级涡轮出口旋流导致低压级涡轮效率降低的问题,建立了涡轮三维流动仿真模型,通过对涡轮进口分别施加顺时针和逆时针旋向的旋流模拟低压级涡轮进口旋流,研究了旋流旋向对涡轮效率的影响机理,以及涡轮效率差值随旋流强度及涡轮速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涡轮进口旋流导致了涡轮叶轮进口气流攻角和速度沿叶高的变化,而对涡轮效率产生明显影响,但旋向对涡轮效率影响程度不同;当涡轮速比一定时,不同旋向条件下的涡轮效率差值随进口旋流强度增大而增大;当进口旋流强度一定时,2种旋向条件下的涡轮效率差值随涡轮速比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爆破法开挖工序中的关键问题——导向孔布置方案优化,结合非爆破施工实作流程及工艺,利用波动理论探索了破碎锤冲击破岩机理。破碎锤通过钎杆冲击导向孔产生孔间贯穿裂缝进而破岩掘进,破碎锤冲击破岩的过程是岩石被拉坏的过程,孔间岩石中的切向应力是提高破岩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岩石断裂力学理论,总结得出导向孔间裂缝产生、扩展、贯通的判据,并依托实际工程进行验算,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提出了导向孔布置优化方案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金属橡胶在高速冲击环境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制备了圆柱实心金属橡胶试件,使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开展了金属橡胶的动态压缩试验。分析了金属橡胶动态应力-应变规律,探讨应变速率和弹簧卷外径对金属橡胶的动态弹性模量、动态峰值应力、能量吸收和理想能量吸收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弹性形变阶段、局部塑性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动态弹性模量和动态峰值应力均表现出典型的应变速率效应,且均随弹簧卷外径的增大而减小。此外,随着应变增大,能量吸收性能随应变速率增大而逐渐变好,随弹簧卷外径的减小而逐渐变好。理想吸能效率受应变速率影响很小,但随应变增大而逐渐增高并趋于饱和,其饱和值均大于0.75,弹簧卷外径为3 mm时,金属橡胶的理想吸能效率最优,其饱和值达到0.88,表明金属橡胶材料在高速冲击下有良好的吸能抗冲击作用。  相似文献   

12.
超空泡航行体双层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超空泡航行体轴向受力特点,建立超空泡航行体双层壳结构有限元模型,对结构动力稳定性进行分析.数值计算表明,当壳间实肋板厚度增大或环向肋骨数量和尺寸增加时,动力失稳区域整体下移,不稳定激发频率下降,失稳区域宽度减小幅度较小;当壳间间距减小或纵向肋骨数量和尺寸增加时,双层壳结构动力不稳定激发频率上升,动力失稳区域宽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软岩中嵌岩钻孔灌注桩嵌岩段的承载性能,本文继嵌岩段阴力与岩石强度关系分析之后,进行了嵌岩段沉降性能分析,引进了沉岩比概念,在原型桩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强度,不同嵌岩比条件下的嵌岩段单位抗压阻力与沉岩比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参数,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一种防弹玻璃的抗侵彻机理,基于12.7、14.5 mm穿燃弹开展一种防弹玻璃的抗侵彻试验。通过分析侵彻后靶板的破环形貌,揭示了该型防弹玻璃对穿燃弹的抗侵彻机理。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2种口径穿燃弹侵彻该防弹玻璃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装甲倾角对2种口径穿燃弹极限穿透速度的影响,以及穿燃弹初速度对剩余速度的影响,获得了该防弹玻璃的抗侵彻机理,并计算得到装甲防护系数。结果表明:弹丸初速度与极限穿透速度相同时,此时的弹道偏离角最大,随着弹丸初速度的增大,弹道偏离角减小;防弹玻璃PC背板的出孔裂缝长度与弹丸初速度成正比增长关系;弹丸初速度相同时,剩余速度随着穿燃弹口径的减小而减小,且随着初速度的增大,差值逐渐减小;通过工程算法得到该型防弹玻璃对12.7 mm穿燃弹的防护系数为0.74。  相似文献   

15.
杨浩锋 《国防科技》2020,41(5):24-29
在地面作战中,面对敌方设置的障碍如何组织破障力量实施开辟通路行动一直是各国军队面临的难题。美军作为信息化部队,在破障力量的作战实际应用上经验丰富。研究美军破障力量的组织编成以及战法运用,能够对军队以战领训,研透作战任务、作战对手及作战环境,加强使命课题专攻精练并有效管控危机,甚至可为军队未来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提供宝贵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美军2015条令战略及美军合成兵种营野战手册等文件,对美军破障力量的组织编成和战法运用进行了剖析解读。研究表明,美军在破障行动中主要遵循情报处理、破障行动基本点、破障行动组织、关键性集中及战场控制等五大原则,在战斗编组上主要是以支援队、破障队和突击队三个基本编组进行针对性组织,模块化程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16.
以气氧/煤油作为推进剂对火箭发动机进行流量连续调节试验,研究火箭发动机连续变工况过程中的燃烧特性。火箭发动机通过可调气蚀文氏管连续调节煤油流量。试验在富燃工况(混合比0.405~0.690)下成功点火,并实现了混合比、燃气总流量连续调节。试验发现流量连续调节过程中,当混合比小于0.535时,燃烧室压力随煤油流量减小而增大;当混合比大于0.535时,燃烧室压力随煤油流量减小而减小。同时,特征速度和燃烧效率随混合比增大而增大,并且混合比小于0.535时特征速度、燃烧效率增大的速率大于混合比大于0.535时的速率。研究表明推进剂流量与燃烧效率同时影响燃烧室压力。当混合比小于0.535时,燃烧效率的影响占优;混合比大于0.535时,推进剂流量影响占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装药命中角对防护结构口部爆炸毁伤的影响规律,对直墙拱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爆炸模拟分析,得到了直墙拱结构拱顶、拱脚和直墙底3个位置的爆炸应力和位移时程曲线。通过分析这3个位置的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发现随着装药命中角的增大,拱顶处竖直方向荷载减小,而拱脚处水平方向荷载增大;随着装药命中角的增大,拱顶处竖直方向位移变形减小,而拱脚处水平方向位移变形增大。模拟分析得到的命中角对防护结构口部爆炸毁伤的影响规律,可供防护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双声纳基阵二维目标联合测向交叉定位算法及精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具体的定位公式和误差计算公式,并针对不同基线和不同基线误差、方位误差下目标GDOP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定位误差随基线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基线和方位误差的增大而增大,当基线增大到一定长度时.定位误差最终趋向稳定,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预制破片侵彻靶板的临界跳飞角变化规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对预制破片侵彻靶板的临界跳飞角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利用LS-DYNA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不同形状预制破片侵彻靶板的仿真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相对比的方式验证了模型的可信性.分析了破片形状、破片形状比例系数、破片入射速度和靶板厚度对临界跳飞角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破片临界跳飞角按照圆柱形、方形和球形预制破片的顺序依次减小,随着破片入射速度和破片形状比例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靶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主要对双声纳基阵二维目标联合测向交叉定位算法及精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具体的定位公式和误差计算公式,并针对不同基线和不同基线误差、方位误差下目标GDOP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定位误差随基线长度的增加而减小,随基线和方位误差的增大而增大,当基线增大到一定长度时,定位误差最终趋向稳定,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