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西文  李根  李可奇 《国防科技》2018,39(4):006-009
陆军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建设呈现"四个转变"的新形势、新要求,实现转型发展面临"四个不相适应"的现实矛盾,需从更新抓建理念、完善标准体系、固化建设路径、优化运行机制四个方面着手,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积极稳妥推进陆军装备技术保障能力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陆军通用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陆军通用装备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从科学统筹保障任务、优化配置专业力量、统一建设保障手段、强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运行管理等4个方面阐述了具体改革内容,为陆军通用装备保障体系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3.
装备维修保障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的"基于型号"的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需要,必须向"基于能力"的维修保障体系转型。从信息化战争对维修保障体系能力建设的要求入手,指出了当前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阐明了实行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装备维修保障改革的指导原则和"基于能力"的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时代陆军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发展,我军新型陆军装备对装备保障的需求显著提升,也对陆军装备保障业务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提升陆军装备保障能力,优化装备保障业务发展路径,首先运用SWOT分析现阶段影响陆军装备保障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的SWOT分析矩阵;其次,结合定...  相似文献   

5.
TRIZ是一种通过解决冲突来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特点.通过建立陆军装备保障目标能力参数体系,分析目标能力提升中存在的冲突情况并加以解决,建立了基于TRIZ的陆军装备保障转型活动生成方法,以期有效解决装备保障转型活动生成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6.
以未来信息化战场联合作战为背景,强调天基资源在陆军战术部队作战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美国陆军天基资源运用现状和能力形成途径,从陆军装备转型建设实际需求出发,研究陆军用天(基)体系架构,阐述体系能力特征。  相似文献   

7.
智能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为新时代陆军装备建设带来严峻挑战。必须充分认清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智能化转型形势任务,正确把握智能化陆战的基本内涵、典型特性和能力要求等需求牵引,科学确立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智能化转型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陆军武器装备体系智能化建设发展,为新型陆军“迈向智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有装备保障体系拓扑建模方法难以描述体系内部异质节点及各功能子网之间的关系,借助超网络理论提出了装备保障体系网络建模方法.定义了基于超网络的装备保障体系概念;提出了基于"三层五网"结构的装备保障体系超网络模型,结合欧式距离算法提出了基于属性匹配优先的边连接策略;以某战区装备保障体系为例,仿真表明该模型展现出近似无标度特...  相似文献   

9.
陆军装备保障动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参与要素多、协调难度大,需要立足当前国情军情,着眼陆军使命任务,根据陆军作战任务非线性、多元化的特征,以陆军战略任务为基本依据,针对陆军作战方向、作战对象、强度规模等,将当前任务与长期战略有机结合,突出基地级与部队级两级联动。要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特点,以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动员建设为契机,优化动员体系,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理论创新,深化需求分析,建立军民融合式装备动员体系,加强装备动员信息化建设,促进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动员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军需装备作为一种保障性装备,必须跟上军兵种战略转型要求。现阶段军需装备的跟进式发展模式、以陆军为主体的装备体系和分保障对象发展的思维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推进军需装备发展,应适应军兵种战略转型需求,建立基于不同作战力量保障的军需装备体系,确立预先研究模式,建立军需装备技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并辅以适应转型需求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业务变革的需求,加快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建设,规范陆军装备一体化维修保障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在分析陆军装备维修保障业务的基础上,使用美国国防部体系架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2.0设计开发了陆军装备维修保障的业务架构,为构建陆军装备维修保障的信息化体系架构、促进维修保障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用装备机械液压系统综合检测试验平台的设计与研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目前通用装备保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保障设备通用性差、综合功能弱、机动性能差及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划类分组、综合集成、一体通用"的设计思想,研制了可完成军械、装甲、工程、防化、车辆、陆军船艇等装备机械液压系统技术状况检测与评估、故障诊断、部(元)件修后试验与质量评估、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机动平台。重点阐述了平台各系统的设计思想、硬件组成及软件框架。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具有"广谱"、"广域"和"全时"的能力,其推广使用将为通用装备保障由"基于型号"向"基于能力"的建设转型提供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武器装备计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意义、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武器装备计量保障体系研究思路及建设构想,突出了体系建设对提高装备计量保障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面分析了构建全军防化装备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并从防化装备保障指导思想、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初步论述了建立保障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全军防化装备保障能力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在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暴露出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的统筹管理。通过统筹管理,规范新体制下陆军装备工作运行机制、推进陆军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全要素管理、提高陆军装备保障建设综合效益。从摸清保障资源底数、认真做好保障资源需求论证、科学制定保障资源建设规划、建立完善统筹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6.
张其翼 《国防》2010,(3):24-25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装备保障是形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持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军队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为装备保障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装备保障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香元 《国防》2005,(2):6-8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各种作战要素组成的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之间整体对抗的最高形式,由于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力量运用的整体性越来越强,系统化、综合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从根本上克服诸军兵种装备保障的分体运行弊端,高标准地加强战区一体化装备保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战区一体化装备保障建设的基本内涵一体化装备保障是随着一体化联合作战这种新的战争形式而产生的,其核心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行动的统一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本质是诸军兵种一体、军地一体、前后一体、战场多维空间一体。一体化装备保障建设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18.
美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陆军全面转型后,数字化部队从编制结构到装备保障均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为充分借鉴其经验教训,探索在该领域的发展道路,在回顾美陆军数字化部队建设历程的基础上,从维修作业体制、装备保障力量编配、装备保障指挥层级、力量编组、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美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的特点,结合国情、军情,对比分析、梳理总结后,针对陆军数字化部队装备保障建设,归纳了几点启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中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战区装备保障力量的问题,借鉴外军经验,立足我军实际,从整体保障效能目标出发,区分诸军兵种一体、各层次各专业一体、军民一体3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三军联合保障、纵横联动保障、军地综合保障3类一体化装备保障组织形式。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大保障"体制,加快提升战区部队体系保障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陈云  王传顺  冯敬 《国防》2006,(11):F0002-F0002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军军交运输装备已初步形成军交运输保障装备和交通战备器材两大系统,构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保障和野战装卸、交通抢修抢建、运输调度指挥等七个系列的装备体系,实现了装备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性能从弱到强的跃升。全面提高了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交运输综合保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最近,总后军交运输部在南京战区进行了军交运输装备保障能力检验性演示,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出席观看了包括铁路、公路运输装卸以及海上补给、无固定码头海上卸载等内容的军交运输装备检验性演示。副总参谋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