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集中三百万兵力,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一千四百公里边境,对苏联发动了所谓闪电似进攻。战争的第一周,德军即攻占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苏军三个集团军被歼,三十三万人被俘。三周  相似文献   

2.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实施了突袭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受到沉重打击。而在此前与英德的情报大战中,由于苏联大清选运动以及它各自为战的情报体制,使其在突袭前的情报大战中先输一局。  相似文献   

3.
李大光 《现代军事》2008,(10):16-17
2008年8月7日深夜至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出动火炮、坦克和装甲输送车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于8日上午占领了茨欣瓦利,从而挑起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在南奥塞梯的武装冲突。针对格鲁吉亚的挑衅行为,俄以保护南境内的俄罗斯公民为由,迅速出动战机和坦克予以回应。8日下午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迅速开赴南奥塞梯,  相似文献   

4.
柳玉鹏 《环球军事》2008,(23):24-25
1942年夏天,德军对列宁格勒和勒热夫发起了春季进攻,并开始冲向克里米亚。而苏军则一片混乱的退往斯大林格勒。到1942年9月,德军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尽管苏联红军全线进攻行动遭到了重挫,但斯大林并没有改变这一策略。不过,由于遭到一些将领的强力反对,斯大林原计划发动的一些战争也未能得以实施。近日,俄罗斯《新闻时报》撰文透露这些未实施的战争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5.
关于苏德战争初期的时间划分,原苏军内部曾有不同看法。1961年,苏军当时的总参谋长扎哈罗夫主张,将战争初期.的结束时间确定为1941年12月初,即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基本阻住德军的战略进攻较为合适,按此计算,战争初期历时约五个半月。但是,前苏联官方却一直将苏德战争初期的时间定为三周左右,即从1941年6月22日至7月中旬。本人倾向于扎哈罗夭观点。为了将苏德战争初期的问题阐述得充分一些,我在论文中所使用的苏德战争初期的概念是指1941年6月22日至12月这段时间。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军仓促…  相似文献   

6.
1946年12月20日,越南人民在胡志明的号召下奋起抗击法国殖民主义者。战争初期,由于敌对双方力量悬殊,越军被迫撤出城市,以越北山区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1947年10月,法军进攻越北解放区,企图消灭越军主力,摧毁其首脑机关,未能得逞。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1949年10月,中国革命的胜利为越南抗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际条件。1950年1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在北京对胡志明表示,要尽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斗争,并建议胡去苏联,向斯大林介绍情况。胡志明在会见斯大林时向其提出援助越南的请求,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答复。回国途中,胡志明再次访问中国,请求提供援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无条件地接受了这一要求。经双方商定,首先发动边界战役,打通边界交通。 1950年4月,越共中央向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干部,到越南总军  相似文献   

7.
江帆 《现代军事》2008,(11):34-37
当地时间2008年8月8日凌晨1点,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发动了闪电式的进攻.一举攻占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市及南奥塞梯2/3的地区。俄罗斯军队于当日上午8点40分对格鲁吉亚实施了“迫使其恢复和平”的军事行动。俄军充分使用现有装备.灵活运用传统战法.仅用5天时间就“速战速决”,结束了战斗。但其间.俄罗斯军队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圣任 《环球军事》2008,(22):22-23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战争爆发。这场战争让美国和中国深陷其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当时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在这场战争中—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久前,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刊发文章,披露了斯大林与这场战争的不少幕后故事。作为一家之言,我们刊发出来,希望读者作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第五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我军)一起,于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在“38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下简称敌军)进行的一次反击战役。这次战役,经过对西线之敌进攻、对东线之敌进攻和我军向北转移三个阶段,连续奋战50天,粉碎了敌人将战线推至  相似文献   

10.
一、一个重要问题的提出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军事行动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进攻阶段,大体从1941年3月22日起到1942年11月19日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出其不意的进攻;二是防御阶段,大体从1942年11月19日起至1945年败亡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防御和退却。上述这种阶段划分是以战略总趋势为根据的,但在具体战役行动上,仍然进攻中有防御,防御中也有进攻。比如,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发起的进攻战役,发生在德军战略进攻阶段。但是实战中,德军亦有防御作战行动。相反,德军在战略防御阶段时,也发动过库尔斯克进攻战役…  相似文献   

11.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出动550万大军,对苏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进攻.全体苏联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满怀必胜的信心投入了伟大卫国战争.战争爆发之初,苏联人民都相信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因为长期以来,苏联一直这样宣传:工农红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如果法西斯的势力胆敢侵犯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红军有能力迅速粉碎敌人的进攻,然后以排山倒海之势越过边境,直捣法西斯的巢穴,解放被奴役的欧洲人民.  相似文献   

12.
1 94 4年 6月 2 3日 ,闻名中外的衡阳保卫战正式拉开了序幕。国民党方先觉第十军奉命固守衡城。日军第 68、1 1 6等师团 ,按既定作战计划 ,先后对衡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进攻 ,历时一个半月 ,损兵折将 ,才于 8月 8日最终占领了衡阳全城。中国守军浴血奋战 ,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抛头颅洒热血 ,立下赫赫战功。但守军主将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于城危之际 ,为保全性命 ,竟背弃了原先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 ,置一切于不顾 ,无耻地向敌人屈膝投降 ,落个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13.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问题,目前学术界仍存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战争的全过程是反法西斯性质;一是认为从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这一段战争是帝国主义性质;一是认为从德国进攻波兰到1940年5月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这段战争是帝国主义性质。本文作者倾向于第一种看法,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另两种看法提出探讨性的意见。我们认为,这种研究和探讨,对于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澄清一些分歧,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受命来中国“调解国共军事冲突”,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和中国共立党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成立了由张治中、周恩来、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和由国民党代表郑介民、共产党代表叶剑英、美方代表罗伯逊组成的北平军事调处执竹部,负责调处国共双方的军事冲突。军事调处执行部下设36个“调处小组”,分赴各军事冲突地点进行调处。军调部成立后,美国仍积极协助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同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1月29日美国正式宣布退出“调处”,公开援蒋,2月21日中共驻北平军调部人员被迫全部返回延安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为什么会对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判断失误?笔者认为,斯大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本质缺乏足够认识,在有了基本认识后又没有适时地把这个认识转化为具体政策,是铸成这个历史性错误的原因之一。 (一) 20年代至30年代初,当法西斯主义在德国迅速兴起,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的时候,斯大林对此缺乏深刻的洞察力。1923年8月,斯大林在给季诺维也夫和布哈林的信中说:“我们得到的一切情报表明,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是软弱的。”当时他甚至认为欧洲的社会民主党比纳粹党还坏。1925年12月,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详尽地论述了国际形势,却闭口未谈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再度兴起。显然,这不  相似文献   

16.
<正>1990年8月-1991年2月海湾战争由于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石油纠纷,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共和国卫队3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动全面进攻,至8月2日上午9时,科威特市基本沦陷。二战结束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拉开序幕。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应。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  相似文献   

17.
二战期间,美国为促成苏联对日宣战,与苏联签订了“草裙舞计划”。根据计划,苏军对日军发动进攻,但美方必须为苏军提供大量的海军装备,并负责为苏军培训大批指挥和技术人员。然而,令美国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苏军凭借此计划,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并打下了冷战期间与美国在海上争霸的基础。一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很快美国就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的阵营中,开始对轴心国宣战。美国总统罗斯福同时也要求苏联对日宣战,但斯大林却搪塞其词,苏联红军迟迟未动。随着希特勒末日的临近,1944年10月,斯大林同意了美国的请求,但也附带性地提出了一些条件,如美国必须在远东地区为苏联与日军作战建立雄厚的物资和装备储备,  相似文献   

18.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敌对双方都大力研制新式武器。当时,在空中有飞机,在海上有潜艇等新武器出现,唯独在陆地却没有能改变战场形势的重要武器发明。所以,进攻对方设防的阵地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谁也不敢贸然发动攻击。为解决陆军进攻武器的问题,英国瑞因顿少校设计了一种能破坏  相似文献   

19.
君威 《军事史林》2006,(3):36-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是由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6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定,挑起内战,发动了对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中央军委命令晋绥野战军组成纵队建制.  相似文献   

20.
王树增 《国防》2016,(4):70-74
中央红军越过老山界之后,1934年12月12日,共产党中央在通道就“红军到底往哪里走”这个问题进行过一次短暂的讨论。讨论是必需的,因为那天凌晨,中央红军野战军司令部获得了一份国民党军目前位置和部署的情报,情报标署为“火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