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交换技术是陆战平台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未来陆战平台的交换呈现了一体化综合交换的趋势。对陆战平台的主要业务和交换需求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当前的主要交换手段,并针对当前交换系统的设计现状提出了综合交换的设计思路,为陆战平台交换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由装甲兵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反映陆军武器装备工程技术和军事理论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军事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及国内各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一、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装备建设与保障、军用车辆工程、兵器理论与技术、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  相似文献   

3.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由装甲兵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反映陆军武器装备工程技术和军事理论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军事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及国内各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一、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装备建设与保障、军用车辆工程、兵器理论与技术、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军用控制工程、装备信息化技术、  相似文献   

4.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由装甲兵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反映陆军武器装备工程技术和军事理论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军事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及国内各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一、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装备建设与保障、军用车辆工程、兵器理论与技术、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军用控制工程、装备信息化技术、  相似文献   

5.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由装甲兵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反映陆军武器装备工程技术和军事理论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军事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及国内各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一、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装备建设与保障、军用车辆工程、兵器理论与技术、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军用控制工程、装备信息化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HLA的信息化陆战场多传感器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传感器是实现未来信息化陆战场“网络中心战”概念的一组必要的装备系统。着眼于为信息化陆战场信息采集与信息融合等方面项目先期概念技术演示提供仿真平台,提出了多传感器系统模型,重点研究了基于HLA的信息化陆战场多传感器仿真系统的总体框架及其设计,为该仿真系统的建立和仿真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的加速发展,战斗平台大功率用电负载不断增加,电能需求急剧上升,且不同负载驱动特性迥异,对车载综合电力系统的供电性能与负载适应性提出了苛刻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探讨了一种车载综合电力系统动态重构方法,利用系统内部各装置、部件组合重构,构建出适应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工作模式层次化状态集,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工作模式转换与功率流动态控制方法,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装车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模式转换灵活,冗余度高,动态重构能力强,负载适应性好,可为高适应性车载综合电力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地面无人装备作为多能合一的新质作战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发展的重点,对未来陆战形态影响深远。为准确把握地面无人装备对陆战的影响及未来陆战形态发展趋势,本文首先通过对地面无人装备的发展现状及在研项目的分析,分析装备能力的发展趋势以及可担负的作战任务;其次,从颠覆战场形态、改变作战方式及影响指挥控制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地面无人装备给未来陆战带来的影响;再次,从无人化技术、作战样式及指挥决策三个方面对未来陆战形态的演进进行分析;最后为应对未来陆战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军事需求、技术发展、优势保持及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是由装甲兵工程学院主办的以反映陆军武器装备工程技术和军事理论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8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军事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并被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及国内各主要期刊数据库收录。一、征稿范围本刊主要刊载装备建设与保障、军用车辆工程、兵器理论与技术、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军用控制工程、装备信息化技术、装备再制造工程、基础理论与应用等领域的专题学术论文及综合述评。相关选题指南请登录www.wanfangdata.com.cn查询。  相似文献   

10.
针对陆战场情报来源对象不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证据聚类技术对陆战场机动平台情报进行分类以实现目标关联的方法。该方法针对陆战场机动平台的特点,建立描述该类情报的证据理论模型;并将各情报之间的矛盾量化成冲突因子,推导分类优化函数;然后采用平均场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情报分类。  相似文献   

11.
CEC条件下的舰艇编队防空问题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未来战争是"海、陆、空、电、天"五位一体的高技术战争,机动战、火力战和信息战将贯穿于作战的全过程.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传统的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作战样式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以适应未来海战的需要.美国海军针对上述情况研究了协同作战能力(CEC),并将其推广应用于各种指挥系统.CEC已经成为一种提高指挥系统协同作战能力的重要技术,通过使每个独立平台成为战斗群的延伸来弥补单个平台的弱点.借鉴了网络中心战的思想并结合美军提出的CEC,分析了CEC条件下的我水面舰艇编队的防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的信息战、电子战。无人机是一种无人驾驶飞行器,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好、造价低廉、机动灵活、不惧伤亡等特点,在未来的电子战中,无人机可用于现代战争中的战场侦察、电子干扰、电子辐射等电子战的各个环节。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坦克装甲平台电子射频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提出将综合射频系统应用在新型装甲平台上。该系统采用综合孔径方式设计,可完成对空目标搜索、精确跟踪、威胁判断、电子对抗、火力指引、毁伤评估等功能,在装甲平台防护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装甲平台的多功能综合射频系统;其次,详细分析了该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点,简要描述了作战中的应用模式;最后,针对综合射频系统在新型坦克装甲平台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反舰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息化海战下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的迫切需求,面向作战使用人员(作战视图)、科研院所对抗技术研究人员(技术视图)和装备研制机构及相关技术人员(装备视图),采用数字仿真技术与注入式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个以导弹攻防体系对抗装备(或技术手段)的功能数学仿真模型为核心,以直接信号注入技术为仿真验证手段的反舰导弹攻防对抗仿真系统,为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和电子对抗战术运用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研究与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反潜作战、潜艇作战装备及理论,对平台中心反潜战中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美军网络中心反潜战中的反潜战网络组成,探讨了反潜战网络的基本功能、各子网络的关联和网络中心反潜战对潜艇作战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17.
刚桂虎  赵显 《国防科技》2017,38(2):033-037
随着全球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未来军事斗争向城市环境中发展是必然趋势。在城市作战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传统装备的"城市病",阐述了小型旋翼无人机在城市军事行动中的应用潜能。研究表明,针对现有装备在城市作战中显示出的若干短板,发展基于小型旋翼无人机打造侦察平台与精确打击平台将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而运用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挖掘小型旋翼无人机军用潜力,在提升军队作战能力,降低成本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战场空间正在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自然空间、非自然空间和认知空间拓展,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七维一体作战空间的雏形,战场空间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宏观化、微观化、虚拟化和无序化的新特点;在分析各作战空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要素在非对称作战中运用的复杂影响,建立了基于Multi-Agent的仿真模型,对非时称作战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学解释;给出了Multi-Agent的系统结构,在EINSTein仿真平台中设置了指挥决策Agent、态势感知Agent、通信协作Agent和作战行动Agent,以此模拟作战要素在非时称作战中运用的主要功能,进而演示非对称作战的过程,获得非对称作战的仿真实验数据;仿真模型描述了多要素影响下作战体系的突变现象;通过作战目的的实现和高倍增的作战效果,实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多要素在非对称作战中运用的复杂影响,建立了基于Multi-Agent的仿真模型,对非对称作战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学解释;给出了Multi-Agent的系统结构,在EINsTein仿真平台中设置了指挥决策Agent、态势感知Agent、通信协作Agent和作战行动Agent,以此模拟作战要素在非对称作战中运用的主要功能,进而演示非对称作战的过程,获得非对称作战的仿真实验数据;仿真模型描述了多要素影响下作战体系的突变现象;通过作战目的的实现和高倍增的作战效果,实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