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读了一则"灭官烛看家书"的典故: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一天晚上接到京城上司来信,点上蜡烛阅读,然而读至一半,却把官家的蜡烛吹灭,点上自家的蜡烛再往下读。原来,信的后半部是关于他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用官家的蜡烛。一位封建士大夫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做法,令笔者敬  相似文献   

2.
每晚,云南施甸县人武部莽政委办公室的灯仍然亮着,亮到夜里九点半。有人私下议论:莽政委是不是患了“老年好动症”。对这说法,莽政委总是一笑了之。 不久前,退休命令已经到达,但他照样在晚上7点半准时拉开办公室的灯。有人说,莽政委干了十几年的人武工作,对这间办公室很有感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晴上午9点半刚吃过饭,我正站在连部大院欣赏自己亲手种的已经出苗的辣子和西红柿,就听到有人喊:"道路开始修啦,以后我们再也不用‘吃土’了。工作组亚克西,热合买特(工作组好,谢谢)!"我抬头一看是三师五○团六连职工艾力·买买提他走到兵团司法局"三民"活动工作组住五○团六连组长彭涛面前,紧紧拉住了他的手。  相似文献   

4.
周军 《政工学刊》2014,(1):73-73
北宋时期有一位宰相名叫王琏,他的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却得以在首相这个显赫位置上寿终正寝。临终前,他对儿子和年仅6岁的孙子说:你们将来要考取功名像我一样去朝廷为官,现在我把做官的秘诀告诉你们,要牢记四个字,第一个字是“忍”.在朝廷里有人指责、有人不按规矩办事要忍受;第二个字是“顺”,不管皇上和上司说什么要听从;第三个字是“躲”,遇到问题时要想办法躲开,不要去理会;第四个字是“推”,有麻烦的时候要想办法推给别人,不要把麻烦留给自己。他说,只要做到这四个字就能使官越做越大,还能保护好自己。  相似文献   

5.
夕阳无限好晚霞更灿烂“丁书记,您的信。”办公室文书小李推门进来,把一封信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的眼睛从书本上移过来,抬头从老花镜上边瞟了一眼小李,说声“谢谢!”又低头透过老花镜瞅了一眼来信地址:中州市一0一信箱,宝贝女儿寄来的,不用看,准是又让他和老伴...  相似文献   

6.
“我是年近四十才当‘兵’,一当就是指导员,兵龄这‘称’不足‘四两’;而国防这个大话题,刻在心中却重千钧。”这是四川省大英县蓬莱镇党委书记、四川预师步兵二团炮兵营某连指导员孔庆洲对笔者说的一席话。“是班长就得懂口令”。2003年3月,孔庆洲被任命为四川预师二团炮兵营某连指导员。从接到命令那刻起,他一直在想,组织上把我放在预任军官这个特殊位置上,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可自己从来没当过兵,怎么带兵管部队?第二天,他就主动向炮兵营长请教。自此,孔庆洲有了两张工作日程表:一张是抓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7.
1984年6月19日晚,山东省历城县政协委员、东彩石村专业户张克,突然接到一封信。他拆开一看,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原来是一封敲诈恐吓信。写信人自称是张克的“台湾朋友”,要向他“借”五千元现金,要他必须在本月21日把钱放到大龙村北某场院北面的一块长石头下面。并且威吓说:“如果不肯尚(赏)脸,就让你和你的漂亮新屋一起飞向天空。”  相似文献   

8.
一位总统检阅自己的士兵,然后他问道:“假如我命令你们向我开枪,你们会服从我的命令吗?”除了一位士兵,所有的士兵都回答:“服从命令!”总统对那位不服从命令的士兵大加赞赏:“只有你把我的生命看得比军人的天职更重要!”那位士兵解释道:“我是刚调来的,我只会开坦克。”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抓住了职工队伍,人武部的建设就抓住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请看河南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武部是如何抓好这一“半”的  相似文献   

10.
有“豆豉大王”之称的江西省南昌稻春园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根,原本是南昌县塔乡芳湖村的一位基干民兵。20世纪90年代,他是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学到培植食用菌技术而成了远近闻名的“李冒富”。但他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他要寻找新的突破点。 一次,李保根随乡武装部副部长到水岚洲指导民兵种植食用菌,在一位民兵家吃晚饭时,觉得那碗空心菜梗炒豆豉十分可口,便询问这豆豉是哪儿买的。主人告诉他,这豆豉是他自种的黑豆,自己加工而成的,他眼前闪  相似文献   

11.
1986年6月7日,宣恩县人武部移交地方,上级一纸命令,把李成国推上了“部长”岗位。李成国知道迎接他的是重重困难。当时人武部的现状,有人编了个顺口溜:“天上下雨屋里漏,靠天饮水贵如油,食堂都是歪桌凳,仓库基地无钱修。”再翻开账本,上面写着:欠债12574元。怎么办?他  相似文献   

12.
“《环球军事》怎么还没到?”这是队长最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应该啊,以前都是这个时候到啊?搞不懂。”队长是《环球军事》杂志的忠实读者。自从参军入伍到仪仗队以后,他就每期必买,每期必看(因为当时邮局的原因,不能订阅)。他常说:“这《环球军事》就是有价值,只要当兵就应该看,就是回家聊天也有资本啊!”  相似文献   

13.
战友们每天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产生矛盾和误解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当你遇上了这种事情,你是气上心头还是一笑而过呢?其实,对于“气”与“不气”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不该生气的时候,怒火烧身、大发雷霆,势必会把好事搞砸。像历史上的刘备,因关羽被吕蒙所杀,他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心只想为自己的结拜兄弟报仇。结果被东吴的无名小将陆逊火烧连营,致使刘备气急攻心、身染重病、抑郁而死。从此西蜀的元气大伤,使其问鼎中原、恢复汉室的计划彻底流产。相比之下周瑜就更惨了,本来挺聪明的一个人,竟然被诸葛亮写的一封信气得吐血…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07,(6):43-44
叶利钦走了,他昔日统治下的俄罗斯人感情极为复杂。有人说他是俄罗斯的功臣,当苏联体制模式“走进死胡同失去动力之时”,毕竟是叶利钦勇敢地站出来,提出并实践自己的主张;也有人指责他,说他对俄罗斯是戴罪之人,他一手埋葬了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前苏联。在叶利钦身上真是集中了太多的矛盾。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的有关报道汇集的这篇——  相似文献   

15.
有感于“将军做不了连长的主”孟凡彦有人找一位将军,求他对部下说句话,把自己的孩子调到身边。将军坦言:我虽然统帅千军万马,但在士兵调动的问题上,却做不了连长指导员的主,因为他们是带兵人,这件事我说了不算。事情不大,寥寥数语,却道出将军严于律己、坚持原则...  相似文献   

16.
助人即助己     
何华 《政工学刊》2005,(6):60-60
一位大学老师在语文课上,给学生们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夜晚出门总喜欢挑着一盏灯笼,而这照明用的灯笼对一个盲人来讲似乎没有什么意义,这是为什么?”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他想隐瞒自己睛睛看不见的事实。”……可能,这些答案都各有道理,因为这样一个怪异的问题,按常理推断是没有什么合理的答案的。但,随后这位老师说出了正确答案——盲人是为了给别的视力健康的人照亮和提醒,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心中装着一盏明亮温暖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然而,在日趋…  相似文献   

17.
与执勤部队相比,后勤部(分)队管理工作存在着“四多”(公差勤务多、人员单独外出多、关系兵多、手中有权的多)、“四性”(类型上的多样性、人员结构上的复杂性、编制体制上的特殊性、工作性质上的服务性)。具体地说:一是部队高度分散,管理难度大。从整体布局看,点多、线长、分布广,有的驻城区,有的驻郊区或农村。从局部看,小、散、远单位多,  相似文献   

18.
钱连福是后勤指挥学院学员五队队长。他身材瘦削,怎么看都是一副书生模样,可学员们都说他有股“狠”劲。当了5年队长带了600多名学员的钱连福,下狠心要把他的学员带出真正的军人样。他所带的是轮训队,学员在他手下顶多也就半年时间,但半年过后学员没有不变样的。很多学员,起初为钱队长喜欢“抓  相似文献   

19.
“老杆子”在吾班并非最年长,而是因其党龄最长而获此殊誉。大二结束时,本班的九位兄弟全部加入了党组织。有人建议:按大家党龄时间的长短排个行。“老杆子”在新兵就因表现突出入了党,理所当然就成了我们的“老大”。“老杆子”从此便取代了他的名字。“老杆子”平时言语不多,干工作总是默默无闻、拈“重”怕“轻”。在班里,他常常“公差”自己扛。由于平时言语  相似文献   

20.
刘有文  侯玉林 《国防》2000,(4):23-23
今年1月12日凌晨3时,回乡探家的二炮某部战士刘军冒着鹅毛大雪,急匆匆地向家中走去。 他远远地看见自家的院里亮着灯,家门口还站着许多人。走近一看,人们脸上无不带着悲痛的表情,大门上挂着白色的挽联。他心里全明白了,顾不得向亲人打呼,就冲进了家门口。“爸爸——”一声呼唤,空气凝固了。然而,军属刘宝应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呼唤了。父亲的灵柩放在屋子中间,桌子上点着蜡烛。刘军不顾亲人们的劝阻,扑在父亲的灵柩上失声痛哭。半个月前,他跟家里通电话时,父亲还说:“我的身体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