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981年越南颁布的义务兵役法规定:越南年满18岁至27岁的男性公民,国家需要时应征召入伍服现役;年满17岁的男性公民,应到军事学校接受20天至1个月的训练。17岁至婚前的女青年,平时应进行义务兵役登记,并就近到部队接受20天的军事训练,如国家需要时,应到部队服现役。战时,根据部长会议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坚持国防教育制度法规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世界各国坚持将国防教育制度法规化制度法规化是指将国防教育的各项活动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赋予其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前苏联和俄罗斯 ,规定 2 0— 70岁的公民 ,不分性别 ,均需接受法定的国防教育 ,即使不便行动的老人和妇女 ,也要在家里接受国防教育。同时还规定 ,16— 6 0岁的男子和 16— 5 5岁的女子 ,均需接受民防义务训练。对大中学校的学生 ,则根据宪法把国防教育和训练列为正式课程 ,并把军训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在美国 ,195 8年国会就通过了《国防教育法》 ,对国防教育的目的、性质、任务、内容、形式、机构和…  相似文献   

3.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三国——挪威、丹麦、瑞典把完善的民防设施视为军事准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总体防御”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三国民防目前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居民对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的防护;使民防队伍做好救生和紧急抢救工作的准备;完善警报系统;训练居民如何防止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征兵凡在联邦国防军服役和在边境警备部队及各种民防机构工作的人员,均按服兵役看待。联邦德国在服兵役问题上实行“公平的原则”。国家兵役法规定:凡年龄在18至28岁之间(个别可延长至32岁)的青年均有服兵役的义务。在1985年的一次调查中,出生于1956年,适合在军队工作的人,没有服过兵役的人不超过1%。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抵御日军空袭开展了民防工作。为此,国民政府通过成立中央到地方的防空组织机构、修建防空设施、防空宣传及训练等形式提升反空袭能力。民防训练作为民防工作的重点,采取以中央和地方培养的民防专业人才为骨干,对来源广泛、数量庞大的民防基层人员开展知识和技能训练,最后通过会操、防空演习的形式,形成反空袭实战能力。虽然存在诸如民众参与性不够、基层训练教材实用性不足、基层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但通过民防训练,抗战大后方的反空袭能力得到了提升,空袭带来的损失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6.
南朝鲜预备役部队创建于1968年4月1日。该部队的职能是平时接受定期训练和参加民防训练;战时除部分部队直接编入现役部队外,其余担负保卫后方、动员兵力和支援前线的使命。南朝鲜预备役部队的各级指挥官原来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自1987年起改为在全境范围内公开招聘。招聘的人员有旅、团、营、连四级指挥官。招聘的条件是:报考旅、团长者,年龄不得超过52岁,曾服  相似文献   

7.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美丽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在这个国家,提起民防军三个字,人们都会给你讲述许多关于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的事迹,这是因为民防军与西班牙的社会生活、社会秩序密切相连之故。我从1978年至1982年,作为常驻记者在西班牙工作与生活了四年多时间,耳闻目睹了民防军为保障国家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宪政秩序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苏联的每一所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里,人们都能看到身着军服的教员,他们就是根据苏联1967年普遍义务兵役法而设置的军事指导员。军事指导员属于学校在编教员,是有权穿军装的预备役军官,享有学校教师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和待遇、可兼班主任,受校长领导,同时接受当地民防机构的指导。军事指导员的职责是主管学校的军事教研室;按规定的教学大纲组织和主持基本军事训练、民防训练等必修课和  相似文献   

9.
(一)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未服过现役的基干民兵,在18岁至20岁期间,应当参加30天至40天的军军训练;专业技术民兵的训练时间,按照实际需要适当延长。服过现役和受过军事训练的基干民兵的复习训练,普通民兵和未编人民兵组织的预备役士兵的军事训练,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进行。”“预备役军官在服预备役期间,应当参加3个月至6个月的军事训练。”“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决定预备人员参加应急训练。”还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  相似文献   

10.
民防动员,是国家为了防备和应付各种灾害困难所采取的特别措施。民防面对的灾害困难包括战争灾害自然灾害和灾难性事故。世界上最早的民防是英国为防空袭于1917年建立的防空机构。二战后,随着武器的发展,战争破坏力空前增大,民防动员越来越为许多同家所重视。由于防备以空袭为主的战争灾害与防备自然灾害和灾害性事故具有相似的行动特点和规律性,因此,大多数国家注重将民防由单一的战时功能拓展为平战结合的双重功能,出现了现代意义的民防。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设立了专门的民防博物馆。据称,该博物馆主要是向苏联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和军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防意识,宣传介绍有关民防知识。苏联民防博物馆的内容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苏联民防初始及早期活动情况。苏联是开展群众性民防比较早的国家。早在1932年10月4日,苏联人民委员会就颁布了“苏联国土防空条例”,并根据这个条例组建了全苏人民防空组织,  相似文献   

12.
“民防”是人民防空的简称,是有组织的防备敌人空袭和消除空袭后果的群众活动。目前各国对其称谓不同,赋予它的内容也略有差异。我国叫“人防”,国外一般都称“民防”。在内容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任务的范围有大小之别。大体是三种情况:我国对人防的任务限于战时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国民经济的安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定民防的任务还包括战时各地方组  相似文献   

13.
张金荣  朱建新 《国防》2013,(9):78-81
冷战后,各国准军事部队在国际争端和国内冲突中扮演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引起世人的关注。所谓准军事部队,是在编制、装备、训练等方面与正规武装部队相似的各种部队的总称,其任务主要是维护国内安全。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准军事部队,且名目繁多。有几种部队是许多国家共有的,具有普遍性,如宪兵、安全部队、警察部队、海岸警卫队、边防部队和民防部队等。这6种部队构成全球准军事部队的主体,反映了各个国家相同或近似的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防向民防转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加快推进转变,及时建立起高效有力的民防系统,以应对战争和平时各种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重要设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2000年 7月 31日至 8月 4日,第 26届国际军事历史研讨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召开,有 32个国家的 155位代表出席。中国军事历史研究会派出由 6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瑞典军事档案局高级研究员、瑞典军事历史委员会秘书长拉尔斯·埃里克松主持,现任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舒尔腾教授、瑞典国家档案馆馆长、瑞典军事历史委员会主席埃里克·诺尔贝格、瑞典国防部部长比约恩·冯·赛多博士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 此次大会的研讨主题是“近 200年( 1789~ 2000年)间的总体战与总体防御”。 20多个国家的 40余名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国土面积不到六百平方公里,人口仅二百多万的新加坡共和国,于1986年9月下旬通过了一项民防法,以取代195年开始实施的紧急时期民防法令。新民防法有四项主要内容:建立一个纪律严明、完全独立的  相似文献   

17.
对法国消防及法国民防学院的基本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并就民防学院和武警学院的教育进行了比较 ,详细介绍了法国民防学院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教师来源、教育普及等方面的可取之处 ,对我国消防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文臣 《国防》2012,(8):10-11
一、克服重复建设、救援资源缺乏整合的弊端,实现民防指挥协调机构设置的一体化 在现行民防救援指挥协调机制下,基础设施和机构重复建设,救援资源缺乏整合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在指挥场所建设方面,部分地区的民防救援职能部门,如各级政府的应急办事机构、军队应急办事机构、人民防空机构、公安应急指挥机构、消防应急指挥机构,都纷纷建立了各自独立的指挥场所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特别是在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国家已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了体系完整的人民防空(民防)、公安、消防、交通等指挥场所和设备设施的情况下,仍然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大厦)"等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9.
在欧洲历史上,瑞典是一个二百余年没有发生战争的国家,即使是在两次大战中,酷爱和平的瑞典人民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国家的主权,因而赢得了世界和平国家的尊敬。然而从八十年代始,超级大国的霸权政策一再直接侵犯瑞典的国家利益。瑞典朝野及各界对此极为关注,全国上下一致敦促和支持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现在,瑞典不仅有一支精干的正规军,而且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预备役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薰衣草之乡——农四师六十五团从1964年开始种植薰衣草,历时40年,面积与产量曾占中国市场的90%以上。1984年又引进椒样薄荷,填补了中国椒样薄荷生产的空白。20世纪90年代,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曾到六十五团视察薰衣草生长情况。2003年,六十五团被国家农业部等单位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