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3):62-62
相比其它家航母的吨位,美国"尼米兹"级和CVN-21航母的吨位可达90000吨以上。因此,这两种航母被非官方称为"超级航母"。这些航母中的任一艘,其空中力量就比其他许多国家所有航母空中力量强。  相似文献   

2.
空袭作战在近期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科索沃史无前例地依靠空中力量取得战争胜利后,“空中制胜论”在美国复苏。不少美国军事专家把科索沃战争的胜利誊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政治家则越加倚重空中力量解决危机,把空中力量作为解决冲突的“首选”或“惟一”手段。但是,认真分析近几场局部战争的空袭作战就会发现,美军空袭作战其实存在着诸多弱点。  相似文献   

3.
提及美国空军创始人,人们大多会想到传奇人物威廉·“比利”·米切尔。这位倒霉的陆军准将事实上1926年就被迫离开了军界。更为糟糕的是,美国空中力量发展也因为这位美国“空中制胜”论倡导者的失势而跌人低谷。此后直至美国空中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其间艰辛的创业与发展实际上都要归功于另一位鲜为人知的美国早期航空兵创始人——弗兰克·安德鲁斯(Frank M.Andrews)。  相似文献   

4.
美国空军研究所前主任、退役空军上将约翰省德在美国空军《战略研究》杂志2013年夏季刊发表题为“亚太地区与美国空军对美国未来国家安全的贡献”文章,主要阐述美国空中力量在亚太战略布局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针对美国空中力量在亚太地区如何建设发表了观点。  相似文献   

5.
1943年2月,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在北非阿特拉斯山脉击溃了美军。战斗中,美陆军指挥官并没有重视空中力量的优势,因此美陆军没有得到及时的空中支援,最终损失惨重。但1943年7月,美国陆军部出版了野战手册《FM10020空中力量的指挥与运用》,却让一切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在凯塞琳通道作战之前,美军关于空中力量运用的思想就已经发生很多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期,作为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组成部分,美国大规模调整了在韩国的军事部署,驻军人数大幅度下隆,但美军在朝鲜半岛的空中力量并未减弱, 反而有所加强,其中的缘由值得探究。本刊编译了美国空军学者布鲁斯·E·巴克特博士在《空中与空间力量》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从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美国对朝鲜战略在军事方面的考虑所涉及内容有些难以考证,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今,东北亚地区空中力量的平衡正日益发生着变化,并给日本的战略环境带来了一种不确定性。日本在小心注视着中国军力发展的同时,目光也在警惕地关注着俄罗斯空中力量的现代化进程以及朝鲜的一举一动。这些事态的发展,无疑将逐渐改变该地区空中力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2003年5月23日,美国五角大楼宣布了空军向波音公司租借100架KC-767空中加油机,用来取代部分日益老迈的KC-135空中加油机。届时,美国空军历时两年积极筹备的空中加油机换代计划正式启动。KC-135难以维继 KC-135同温层空中加油机由波音公司生产,乘员四人,造价5220万美元。主要有KC-135R/T和KC-135E两种型号。KC-  相似文献   

9.
空中力量是各军种所属航空兵的总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空中力量的作用是随着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战后初期发生的朝鲜战争中,首次大量使用喷气式飞机,空中作战是大机群,但空中力量的运用基本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进入6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航空技术、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空中力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各种新式航空武器装备中,新型作战飞机、新型机载武器、机载电子对抗设备、空中预警指挥飞机和空中加油飞机的使用,格外引人注目。新型作战飞机大大提高了空中力量的作战能力。战后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几乎都有新型作战飞机用于实战。在越南战争中先后有F-4、F-105和米格-21等10余种飞机  相似文献   

10.
关军认为,近距离空中支援是兵力运用中目的最明确、效果最佳的作战行动。美军近距离空中支援虽然仅在战术层次上运用和实施,但它对于陆、海军部队的作战与生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支援对象不同,美军近距离空中支援可分为两种:对陆军的支援和对海军的支援。本文主要针对空中力量对地面部队实施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军事转型透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美国军事转型是建立在一个长期量变的基础之上的 ,它将从根本上创新地改变武装部队的作战方式。美陆军的转型主要是由传统部队过渡到目标部队 ,空军转型主要体现在调整编制体制上 ,海军转型的着眼点是发展网络中心战等新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手段。在作战实验室里酝酿军事转型是美国此次军事变革的最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Pentagon rhetoric has increasingly articulated a more robust vision of space as a future battlefield. This analysis details some of the ongoing spend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s identified in current U.S. Air Force, Missile Defense Agency (MDA), and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and Planning Agency (DARPA) planning and budget documents related to “space control” and “space force projection.” This analysis finds that current support for “space superiority” and “space control” systems remains largely rhetorical—with little actual budgetary support. Unclassifie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grams included in the six-year Future Years Defense Plan are a decade or more away from deployment. Programs related to offensive counterspace, space-based missile defense interceptors, and space-based strike total slightly less than $300 million in FY 2006 funding. We conclude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enditur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would be required to develop and deploy killer micro satellites, space-based missile defense interceptors, and military space planes.  相似文献   

13.
14.
In January 2004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and Indian Prime Minister Atal Behari Vajpayee announced the Next Steps in Strategic Partnership (NSSP), a bilateral initiative to expand cooperation in the areas of civilian space activities, civilian nuclear programs, and high-technology trade and to expand discussions on missile defense. Today,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view the NSSP initiative as a tool to transfer high-technology items to India without compromising U.S. nonproliferation goals. The success of this proposal depends on U.S. efforts to modify its nonproliferation regulations and India's efforts to implement stringent regulations to control the flow of sensitive technologies within its borders. This report examines the Indo-U.S. NSSP initiative and associated agreements, discusses the set of reciprocal steps agreed upon by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views the exten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permissible under existing U.S. nonproliferation regulations, and presents some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on the NSSP agreement.  相似文献   

15.
实行军事代表制度是世界各国在装备建设领域的通行做法,是国家为监督军事装备生产和保证军队获得武器装备所采取的一项重要制度。美国在庞大的国防采办领域实行强有力的军事代表制度,为美军成功获得世界一流武器装备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一、制度建设的基本历程1.制度建设的起点美军军事代表工作起始于1921年。美国军事代表制度的确立,是二战后伴随着该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同时,随着国防采办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帕卡德委员会成立后,国防采办系统加大改革力度,军事代表工作得到…  相似文献   

16.
《Arms and Armour》2013,10(2):163-171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existence of a harpoon-gun putatively from H. M. S. Challenger, a ship whose three-and-a-half-year circumnavigation of the globe (1872–1876),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science of oceanography. The harpoon gun in question was made by Dundee shipsmith and harpoon-gun maker, David Neave. Only a few other examples of his work are known to exist and this example with a Remington rolling-block action is unusual for a British harpoon gun. It is proposed that it came to Millport's Marine Station via links Sir John Murray (1841–1914) had with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West of Scotland.  相似文献   

17.
李蔚  郑晓  徐汕 《国防科技》2013,34(3):62-65
文章通过对美军心理战条令及官方网站相关内容的说明,从美军心理战部队的特性与地位,新增层面、全方位运用和作战能力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分析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对 D—N.S.算子类作了进一步探讨,得到了一些新的结果,它们对 Hilbert 空间上有界线性算子的不变子空间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美军全球信息栅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提出了全球信息栅格的概念与定义 ,详细论述了全球信息栅格产生与发展的动因、目前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研究与实现全球信息栅格的关键技术、基础理论 ,重点论述了实现全球信息栅格总体架构的有关内容。所有这些对于进一步研究全球信息栅格 ,促进与指导我军信息化建设 ,特别是通信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防部自1971年发布第一个采办文件——国防部指令DoDD5000.1至今,30多年来,对其采办文件进行了多次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对以前经验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使其采办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其2003年颁发的最新防务采办指令中,可以看出其采办思想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笔者在此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