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型坦克炮炮闩击发机构故障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坦克炮炮闩的常见故障和失效形式,建立了坦克炮炮闩击发机构的虚拟样机,进行了运动和动力仿真。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对坦克炮炮闩击发机构的典型故障机理进行了分析,为分析炮闩故障机理、改进炮闩结构和提高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某型迫榴炮炮闩为研究对象,基于Pro/E软件和ADAMS软件建立了炮闩虚拟样机。为了逼真地再现炮闩的工作过程,建立了复进过程中作用于后坐部分的驱动力模型、炮闩工作过程中的碰撞力和弹簧力模型。对炮闩的运动学特性以及碰撞过程开闩板与曲柄间的碰撞力、关闭杠杆滑轮与支筒间的碰撞力、关闩簧力和抽筒子压栓簧力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将仿真结果与炮闩的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船舶纵向速度振荡对纵摇与垂荡运动响应影响问题,开展了有船舶纵向速度振荡条件下的纵摇与垂荡耦合运动响应模型研究。建立了一组坐标系,基于弗汝德-克雷洛夫假定,推导了船体切片的浮力、阻尼力和惯性力,通过对切片的积分得到了船体纵摇和垂荡的水动力(矩),推导并得到了纵摇与垂荡耦合运动响应方程。初步讨论分析了纵向振荡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对船体水动力及波浪力(矩)的影响,得到了纵向振荡位移对纵摇与垂荡耦合运动特性有显著影响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炮闩的试验效率和可靠性,将可靠性强化试验理论引入其可靠性研究中。以火炮炮闩为强化试验载体,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击发机构磨损失效进行强化试验研究,依据受力分析确定了增大击针簧刚度的强化试验技术,通过仿真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机构磨损量强化系数随强化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变大,所确定的强化试验技术加快了零部件失效进程,有利于缩减可靠性试验的时间,为可靠性强化试验在装备机械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火炮射击时的炮口振动是影响火炮射击密集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某车载速射迫击炮采用炮闩浮动式自动机构来实现连发射击,为研究该炮连发射击时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考虑悬挂和轮胎参数的全炮动力学模型。利用ADAMS中的函数以及传感器功能,实现了炮闩浮动式自动机构连发时炮膛合力的准确施加,分析了连发射击时的炮口振动特性。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对采用浮动式自动机构,前冲定点击发的武器均适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炮闩浮动前冲击发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炮口振动特性与实验相符。为该武器系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7毫米炮:这是专门为伞兵配备的反坦克炮,炮管与日本陆军的94式37毫米炮相同,但改进了摇架和驻退复进系统,使后坐力大幅下降。作战中,它与一式37毫米炮一起使用。为了便于空降,它必须  相似文献   

7.
125mm坦克炮炮闩抽筒装置故障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25 mm坦克炮炮闩抽筒装置的常见故障和失效模式,建立了125mm坦克炮炮闩抽筒装置上抽筒子的三维数字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对抽筒装置的典型故障机理和易损部位的损坏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损坏的原因和改良方法;为研究抽筒装置的故障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探索、改进炮闩抽筒装置结构、提高其可靠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某型车载速射迫击炮自动机的典型故障,利用SOLIDWORKS建立该自动机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生成弹壳的柔性模态中性文件,导入ADAMS中建立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动力学分析获得连发射击条件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证明了所建虚拟样机的可信性,利用ABAQUS分析了炮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应变,进而联合ADAMS进行了该自动机的典型故障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炮闩温度低于160℃时,该自动机动作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尚可击发,当炮闩温度高于160℃时,自动机动作受到较大影响,温度达到200℃时甚至无法正常击发,仿真结果为后续自动机的结构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可靠性试验所需时间长的问题,在炮闩可靠性评估中引入激发的机制,对失效机理为疲劳失效的闩体挡杆进行可靠性强化试验。基于ADAMS建立了炮闩的虚拟样机,模拟挡杆实际工作状态,分析得到了在正常工况和强化试验条件下挡杆受力载荷谱。在Patran中对挡杆进行"准静态"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静态应力分布。依据载荷谱和应力分布,在Fatigue中计算得到了挡杆的疲劳寿命。试验表明强化试验技术可行,有利于缩减可靠性试验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自行高炮体上的单炮搜索雷达所承受的各种运动扰动(如:车体航偏、炮塔回转运动、车体纵摇、车体横滚运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扰动提出了可行的稳定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试验中某转管武器炮闩小闭锁齿出现疲劳断裂为依据,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可能造成疲劳破坏的力源是小闭锁齿承受的切向力和径向力。通过理论计算,炮闩在开闭锁时高速旋转形成的离心力(属径向力)较小,忽略不计,故切向力和径向力只能是炮闩在供输弹过程中与弹碰撞产生。基于ADAMS建立供输弹系统动力学仿真样机,得到切向力和径向力的载荷谱,基于ABAQUS仿真得到闭锁齿的静强度结果,同时建立45Cr Ni Mo VA材料的S-N疲劳寿命曲线,最后由Designlife进行协同仿真预测了小闭锁齿的疲劳寿命,该协同仿真技术对工程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曹宁  王晓锋  徐亚栋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11):147-148,152
针对车载炮操瞄过程中的精度问题,重点分析了车载炮刚度、炮耳轴倾斜传感器的测量、炮耳轴与身管轴线不垂直3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并给出了基于激光膛轴仪的车载炮操瞄精度检验方法,为车载炮操瞄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膨胀波火炮利用弹丸在膛内运行到一定位置时提前开闩的方法,实现了在不降低弹丸初速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小火炮后坐的目的。根据膨胀波火炮的工作原理,主要针对膨胀波火炮2种不同开闩方式分别进行讨论,着重对最新设计研制的双门式炮闩膨胀波火炮进行内弹道建模与仿真,并且计算膨胀波速度和行程,进而获得最佳开闩时机。  相似文献   

14.
金属橡胶材料在某型自行火炮闩体挡杆缓冲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闩体挡杆折断是大口径火炮射击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是闩体挡杆的缓冲装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采用新型弹性阻尼材料———金属橡胶设计制作了闩体挡杆的缓冲装置样件 ,并进行了静态刚度和动态冲击试验 ,结果表明 ,金属橡胶制作的样件有较好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役装备技术状态评估多依赖于手工拆卸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AdaBoost-SVM模式识别算法的在线技术状态评估方法。利用人工后坐在线检测设备对炮闩装置技术状态参数进行检测,在对检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引入支持向量机模式识别方法,建立炮闩装置技术状态评估模型。通过将评估模型与Ada-Boost算法相结合,每次迭代都根据测试精度对分类错误的样本点和各分量分类器的权重重新赋值,在下一次迭代中形成新的分量分类器以优化分类结果,最终将各分量分类器依其权重综合完成评估。实例分析结果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这门炮的名字叫白鸽,参加过战斗,兵龄有30多年了。"二连炮长张军,递给新炮长马能一个泛黄的笔记本,再三嘱咐,"白鸽很温顺,就是急不得。"2."大架内夹,筑锄稍向内挖;底盘加力别摇太快……"马能认真阅读"白鸽"的档案,发现11任炮长记录下的"白鸽",脾气还真不小。3.马能当炮长之前就听说,连里的火炮不仅各有名字,而且都颇有个性。如"歪把子",的的确确就是个歪把子,还好,炮长摸透了它的脾气,才得以屡建战功。因此,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柔性结构对轴系振动特性的影响,以某弹性支撑轴系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筏架柔性及气囊刚度特性,建立了弹性支撑的桨-轴-筏架-基座模型,并用力锤敲击模态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信度,再结合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弹性支撑结构对轴系纵向振动及横向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弹性边界条件下,轴系模态和振动特性在0~100 Hz范围内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炮闩闩体击针孔强度仿真计算与结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击针和闩体的装配结构关系入手,在闩体击针室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闩体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击针室两个不同部位受力时闩体击针孔处的应力和应变情况,从而提出解决闩体镜面击针孔产生凸出或裂纹问题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单、多平台综合武器系统从纵向到横向集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现代海战中,通常要求多传感器多武器进行联合作战,因此,需在纵向集成的基础上进行横向集成,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在对国外综合武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开放结构技术、软件中间件技术、武器共架技术和综合火控系统技术,实现对一体化综合防空系统的综合集成。这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支撑的军事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将摇架支承简化为移动约束,分析了这种支承简化对火炮身管振动的作用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讨论了摇架支承对炮口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