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连涛  王星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4):103-107
在组网电子对抗作战背景下,简单分析作战中远程威胁目标,讨论了威胁决策因子及其优属度获取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过对抗方案总体设计、最优方案选择的决策方法,建立了应对远程威胁目标的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合理假定作战场景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现有各类效果评估方法的局限,提出了组网电子对抗条件下效果实时评估的实现途径,将目标辐射源的信号波动度作为效果评估的依据,并提出了所需信度函数的获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应用D-S证据理论进行多信息融合,进而作出效果实时评估。最后对融合过程作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对于未来组网电子对抗作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组网电子对抗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评估组网电子对抗的干扰效能,通过分析组网电子干扰的任务目标和工作模式,构建了组网电子对抗的评估指标体系,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组网电子对抗的干扰效果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糊层次评估模型。该方法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对组网电子对抗效能评估体系中不确定性指标的量化和对干扰效果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估。实例结果分析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为组网干扰效果的评估和组网干扰资源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强对抗环境下雷达网面临隐身、低空突防、复杂电子干扰等威胁问题,提出了基于雷达网探测威力和重点目标跟监能力相结合的大区域组网雷达优化部署方法,建立了雷达组网优化部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综合效能计算模型,给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雷达组网优化部署求解过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高组网效能,对雷达网作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编队辐射源威胁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编队辐射源威胁估计结果在用途上的不同要求,以编队辐射源识别过程为依据,提出了便于编队指挥员把握战场电磁态势的宏观辐射源威胁等级划分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多属性决策理论研究了微观编队辐射源威胁系数的计算方法,并以编队电子对抗中的融合识别为例给出了仿真实例。实例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编队辐射源威胁估计结果在宏观与微观使用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根据雷达探测、光电探测、电子对抗侦察获取的空情信息特征,从综合运用空中目标特征的电磁空间信息角度出发,对基于电火一体防空的目标威胁评估模型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立足目标航迹特性进行威胁程度初步估计,通过区分目标类型修正威胁排序的威胁评估新方法,仿真分析结合表现,该方法既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空袭兵器对地面目标的威胁程度,又能体现出对空抗击的紧迫性,对防空指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软件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何运用有限的干扰资源获得最大的干扰效益是电子对抗研究的重点技术之一,针对协同电子对抗,提出一种最优干扰决策方法,解决对抗资源和雷达目标数量不等的干扰资源分配问题。围绕组网雷达检测概率和定位精度2个评估指标,建立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协同干扰决策任务模型。针对传统人工蜂群和蚁群算法流程寻优缓慢的问题,在候选解的搜索中自适应地增加与当次迭代最优解的交叉运算,给出两改进算法对模型的通用求解步骤,通过仿真验证算法提高了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8.
国外空军光电对抗装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军光电对抗装备用于对敌方光电武器装备进行侦察、干扰、削弱或破坏, 并保障己方机载人员和光电设备正常工作。主要包括光电侦察告警设备和光电干扰设备,前者探测并确定威胁源的特征和方位,后者对威胁源实施诱骗和干扰。机载光电告警设备  相似文献   

9.
辐射源威胁排序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多批目标所载辐射源的威胁程度进行排序来判断多批目标的相对威胁程度是作战辅助决策的一种重要方法。建立了辐射源脉冲重复频率、辐射源方位、辐射源脉冲宽度等辐射源威胁评判指标体系并提出各指标的优属度函数。利用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了基于不完全偏好信息的对多批目标威胁大小进行综合排序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实例证明该模型可行、有效,且便于计算。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辐射源威胁综合排序,而且适用于其它多属性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舰艇编队航渡过程中面临敌潜艇威胁严重,潜艇伴随护航是最常用的反潜警戒方式。通过建立敌潜艇威胁方位、配置潜艇警戒方位以及警戒效能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发现潜艇伴随护航存在最佳配置距离,且最佳配置距离可用于确定直接伴随护航配置距离、跳跃式伴随护航活动范围,以及不同性能潜艇之间的错位配置距离等,具有较为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耿涛  张安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3):121-123,127
以多机协同多目标攻防对抗为背景,研究协同火力/电子战综合决策方法。提出雷达发现概率下降因子表示雷达发现能力的下降程度,来衡量电子干扰对目标威胁度的影响效果;以降低目标总体威胁为目标,建立了多机协同自卫有源压制电子干扰功率分配模型,并采用贪心算法进行求解;最后综合考虑电子干扰对目标威胁度的影响,改进了基于协同攻防的空战多目标分配算法。通过仿真分析证明该决策过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条件下编队协同作战空中目标威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条件下舰艇编队协同作战的空中目标威胁评估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舰艇编队协同决策的特点,综合运用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了满足不同决策层的舰艇目标威胁评估模型和编队目标威胁评估模型,从而提出了不确定条件下编队协同作战的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证据理论的常规导弹阵地生存防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着眼于阵地生存防护对策分析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判别来袭武器类型的方法,通过对武器威胁度的评估,建立了来袭武器威胁等级判据,构建了详细的生存对策,可为常规导弹阵地生存防护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任务分配是进行计算机辅助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目标航迹分段着手,建立一种新的分配模型,解决了目标流的多次分配问题,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不完备群组决策问题的ANP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群组决策是一类重要的决策问题,信息不完备的群组决策问题,因为判断矩阵有缺损,传统的AHP不能求解.文中将评价图引入信息不完备的群组决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二次规划问题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的权重确定问题,最后通过ANP的超矩阵得到总排序结果.经过实例检验,证明了ANP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反辐射无人机对地攻击的各重要环节的基础上,建立了反辐射无人机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分析了火力对抗对反辐射无人机突防概率的影响,详细阐述了电子对抗的方式及作用原理,对实施电子对抗对反辐射无人机命中毁伤概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得出了反辐射无人机的作战效能与火力和电子对抗的关系。算例分析表明,火力和电子对抗是降低反辐射无人机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二者联合作用可使其作战效能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7.
多干扰机协同是组网雷达对抗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多干扰机协同中面临的数据传输率、时效性等因素所引起的干扰资源管理问题,建立了基于中心控制协商和公约协商的干扰资源管理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协同算法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组网雷达对抗中均能取得良好的干扰效果及较低的漏威胁目标信号脉冲比例。其中,基于公约的Multi?agent协商在组网干扰资源管理方面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其效果优于基于中心控制协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二维雷达组网目标高度定位算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了通过二维雷达组网的方式可对目标高度进行估计,并对所求出的高度进行了误差分析,通过仿真得到了目标高度和方位角对高度误差的影响。在实际中由雷达站和指挥所的经度、纬度和海拔,可将雷达站测得目标的信息转化到以指挥所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为指挥员提供空情,以便进行决策和指挥。  相似文献   

19.
赵上  王冰切  冯远博 《国防科技》2021,42(6):124-128
在科技引领的现代战争中,空降作战面临着高精度、杀伤力大的制导武器的威胁。电子对抗力量作为电子战中的武装力量,为空降兵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本文研究了空降作战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面临的电子武器威胁,分析了空降兵电子对抗力量在空降作战中的地位作用,结合空降作战的特点探索空降兵电子对抗力量的运用模式,如通过电子侦察、电子佯动、压制干扰、综合防护等手段为空降作战快速占据进攻优势奠定良好的电磁环境基础。此外,为完善空降兵电子对抗力量的作战结构,本研究提出空降作战中电子对抗作战运用的要求,以充分发挥电子对抗在空降作战中的能力,确保空降作战中制电磁权的优势,提高空降作战的制胜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