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玉祥是从北洋军中普通一兵“起家”的高级将领,又是反抗北洋军阀“发家”的有代表性的军人。笔者认为冯玉祥在北洋时期的治军颇具特点,是对北洋军的“变异”。本文探讨其“变异”的原因,并指出冯玉祥治军存在着家长制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北洋军阀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洋军阀创始于袁世凯的编练新建陆军,兴盛于北洋六镇的设置,形成于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这就是北洋军阀兴起的轨迹。一、从新建陆军到北洋三军这是北洋军阀的胚胎时期。清朝原有的武装力量是八旗,入关后衰落,绿营兵起而代之;平定三藩主要依靠绿营,后来绿营也衰落了;太平军兴起,清臣不得不使用由地主阶级组建的湘、淮军。这些军队都是用封建思想、方法和旧式武器装备起来的旧军。这些旧军面临近代以来的种种“内忧外患”而暴露出存在的弱点。于是朝野上下纷纷建议改革旧军。甲午战  相似文献   

3.
东北军始未     
东北军亦称奉军,是北洋军阀三大武装之一。在北洋军阀时代,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六次发兵出关,逐鹿华北或中原,问鼎中央。在北洋军阀后期,即皖系,直系势力削弱之后,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直接控制北京中央军政大权。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张学良子承父业,统率东北军。张学良排除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威胁,于同年年底毅然宣布东三省易帜。至此,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追随蒋介石,进行反苏反共活动,并卷入新军阀混战,调主力进关,以致东北空虚,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新桂系”集团从1925年到1949年统治广西省25年,并曾统治过安徽省12年、湖北省1年多,所谓“戡平八桂,问鼎中原”(《李宗仁回忆录》),其势力所及近半个中国。之所以在桂系前面加上个“新”字,主要是为了区別1912年至1924年投靠北洋军阀政府的“旧”桂系陆荣廷集团。“新桂系”集团前期(1925—1930年)的主要领导人是李宗仁、黄  相似文献   

5.
中共党员最早从事的军事运动,是1921年9月发生在宜昌的“川军援鄂之役”。这位中共党员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川军援鄂之役”,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酝成这次战争的爆发,是各派政治力量彼此较量、角逐的结果。北洋军阀老牌将领王占元,自1915年被袁世凯委以“督理湖北军务”,进而任督军兼  相似文献   

6.
北洋军阀兴亡的军事经济原因敖四林冯勇智程海南北洋军阀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军阀。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民国临时大总统,最后到1928年张作霖退出关外,北洋军阀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最终走向覆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护法运动是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生涯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他组建真正革命武装的开端。由护法演化而来的闽粤和粤桂战争则是自袁世凯暴毙至全国性军阀混战爆发前后(1920年7月直皖战争)的一场比较大的局部战争。本文拟探讨和分析这两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局,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仁。(一)孙中山南下护法和援闽粤军的组成1917年夏天,袁世凯的继任者黎元洪和段棋瑞,在各自背后列强势力支配下形成“府院之争”,导致张勋复辟。段棋瑞削平复辟,俗任总理,拥冯国湾为总统,拒绝召集国会和恢复民元约法。视约法与国会为“共和国之命脉”…  相似文献   

8.
一、北洋军阀军队的军事制度 (一)组织机构和编制 北洋军阀的军队基本上是由清末新军转化发展而来的,因而其确立和沿用的军事制度有许多都是继承了清末新军的制度,当然也有不少变化和发展. 北洋军阀军队的最高统帅机关名义上为北京政府陆军部,北京政府首任陆军部长为段祺瑞,后因各派势力的消长而频繁更迭.  相似文献   

9.
王彪 《军事史林》2010,(1):48-50
一提起北洋军阀,我们对他们的感觉就是十二个字:争权夺利、腐朽无能、连年混战,弄得全国民不聊生。但是,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0.
方与圆     
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的黄 炎培在儿子黄大能出国留学时,赠予他一幅 座右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 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 外圆内方。” 黄炎培不但教育儿子要“取象于钱、 外圆内方”,他一生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座 右铭。1914年2月22日,随着袁世凯复辟  相似文献   

11.
蔡锷(1882—1916年),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了云南的反清武装起义;二是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发起、领导了反袁护国运动。他的一生都与军事活动分不开。年仅18岁时,即在《新民丛报》上发表军事著作《军国民篇》,宣传“军国民主义”。这是要求从军事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富国强兵、拯救民族危机的一种改革呼声。有人认为,“吾国‘军国民主义’之输入,以此为嚆矢”。蔡锷的军事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军事计画》一书中。这是辛亥革命前蔡锷在广西军界任职时起草,而在1914年于北京修订完毕,作为国防计划的纲要,呈给袁世凯的北京政府的。这时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还  相似文献   

12.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进行的革命战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孙中山先后组织多次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的十多年间,是近代中国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大大小小的军阀中以直系著名首领吴佩率为首的洛(阳)派军阀官僚集团,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曾经风云一时。1920年直院战争一役的胜利,使吴佩军赢得了民族资产阶级很高的评价,誉之为国民的“救星”,曾一度寄于幻想。苏俄与共产国际在二十年代初,曾把吴佩军现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一度对吴佩率采取联合的政策。新生的中由共产党也对吴有过类似的评价,推行过联吴的方针。但是,随着泪吴势力的迅速扩张,其守旧独裁、残民祸国的面目也愈益暴露。人们终于看清了国民的“…  相似文献   

14.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权时的海军,派系复杂、矛盾重重。本文拟就民国海军派系的渊源、形成的过程和抗战前民国海军的状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烈钧是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在民国二年的“二次革命”中,是李烈钧率先发难,打响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第一枪。在结束了两载流亡生涯之后,他又参加并领导了云南起义,名列“护国三杰”之一。在此后不久发动的护法运动中,李烈钧不仅始终参与,而且直接指挥了讨龙(济光)和援赣之役。因此,就李在护法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及其所起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对护法运动及民国军事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一、参预护法之缘起护法战争是由孙中山发动的,旨在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而…  相似文献   

16.
在渤海之滨的津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地方。昔日,这里因作为北洋军阀练兵之地,而为世人所关注;如今,这里因成为天津市首富村,而享誉津门。这就是地处天津市津南区的东大站村。  相似文献   

17.
晚清以来原有的八旗和绿营体制已经全面腐朽崩溃,在国内外局势日益危急的情况下,清廷开始依靠地方力量举办团练。在军事权力下移的过程中,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私人化军队从内部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主要分裂为皖、直、奉三大派系,军队私人化问题愈演愈烈。而早期以北洋军阀为主要革命对象的国民党经历了从照搬英美军队国家化,到策动军阀武装斗争,最后到以俄为师的过程,对使用政党力量统领军队的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重蹈军队私人化的覆辙,而走向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介绍了苏联空间部队的大致情况,对于了解苏修空间部队的组成和话动概貌有所帮助。但是本文作者如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者一样,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宣扬“唯武器论”,歪曲战争的性质,鼓吹“核武器制胜论”等,这是必然的。文章中提到的苏修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已于1976年4月底死亡,现任国防部长是勃列日涅夫的得力干将乌斯季诺夫。苏修叛徒集团在提升乌斯季诺夫为国防部长并授于大将军衔的同时,又于76年5月初授于苏修头目勃列日涅夫以元帅军衔,从而更加强了苏修党对苏修军队的直接控制,使苏修军队成为苏修叛徒集团推行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支使苏修军队话动的决策机关是勃列日涅夫控制下的苏联国防委员会,苏军各级参谋部只是一个贯彻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19.
川军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队的简称。清末 ,清政府编练新军。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凯北洋军阀的血腥统治。而四川军政大权也落入袁世凯的爪牙胡景伊手中 ,四川军阀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0.
北伐战争的第二年(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组建了四个集团军,第三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也组建了四个集团军。 北伐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组建的集团军,对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夺取北伐战争的胜利,完成统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