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航天强国是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航天产品具有结构复杂、精度高、质重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产品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质量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成败,质量是航天永恒的主题,航天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成为支撑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建设实力雄厚、现代化、技术一流的航天发射中心,不断推进航天强国战略发展步伐。本文辨析了世界一流航天发射中心的概念和所具备的特征,并从先天优势、发展实力、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航天发射中心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现役航天发射中心转型发展对策,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再次吹响航天强国建设的号角:到2020年,我国超越欧盟,基本到达世界航天强国水平;到2030年,使我国超越俄罗斯,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到2045年,部分重点领域比肩美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航天强国路线图已经绘就,航天人百舸争流还看今朝。面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航天军民结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军民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困境,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航天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出路。旨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航天又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航天强国和新兴航天国家,都非常重视航天领域的多边国际合作,并将其作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快速建立航天能力的重要举措。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只有融合发展才能共同繁荣,航天领域的发展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指导方针,新形势下必须积极适应国家经略海洋总体部署和海洋经济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在深化国家、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改革的大环境、大时代、大变革中,针对海洋管理多头实际强化融合组织领导体系,抓住海洋经济兴起机遇规划融合建设路径,紧跟经略海洋大势完善融合运行机制,推动和保障海上军民融合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强大厚实的航天工业能力是我国技术和工业实力发展的标志。对标世界航天强国,我国航天工业仍存在某些深层次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面对现代局部战争"一打库存二打能力"的现实状态,及时发现我国航天工业存在的问题,摸清航天工业能力的"底数"和短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对航天工业能力的评估更是一项基础性、先行性课题,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启动持续开展航天工业能力深度评估工作是十分重要且迫切需要的。在深度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相似文献   

9.
马翀 《国防科技》2018,39(2):097-102
航天力量是各主要军事强国重点投入建设的新型作战力量。本文以航天产业军民两用的天然技术属性作为切入点,从各主要军事强国商业、民用航天的规划建设中研判分析航天力量短期、中期、长期的建设节点,对航天力量走向战场需要突破的瓶颈进行思考,就航天力量建设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4日"中国航天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向60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正一转眼,"中国航天日"从设立至今已有三个年头。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兴盛的背景下,"中国航天日"也成长为传承航天精神、凝聚强大力量的重要纽带,成为普及航天知识、培植创新文化的重要平台和展示航天成就、拓展国际合作的重要窗口。本届航天日主题为"共筑航天新时代",契合了十九大精神,宣告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全面推进航天强国建设""2020年左右实现重点突破,加速迈向航天强国"。几十年的技术与工业积累,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阔步踏上新征程的坚实基础,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号角的鼓舞下,中国航天也有能力有信心拥抱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正>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一年来,航天全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国际合作、精神文化、发展蓝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3.
<正>网信事业代表着经济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国防和军事领域的新质战斗力,是信息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主战场和战略制高点。近年来,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提出军民融合必须向太空、网络空间等重点领域聚焦用力,网信军民融合已成为多领域融合发展集聚中心,是实施航天军民融合战略的最佳突破口,迫切需要也完全具备先行先试的条件。本文结合航天强国、网络强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和部署.21世纪是海洋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海军在建设海洋强国中负有极其重大的责任,必须瞄准海洋强国目标,大力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能力,为建成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撑和力量保证.  相似文献   

15.
声音     
长征路上没有尽头。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围绕建设航天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努力建成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开放高效、结构合理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促进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及商业航天协同发展.实现我国运载火箭事业的大踏步迈进。——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  相似文献   

16.
正航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我国航空航天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性成就。11月的珠海天高水阔、嘉宾云集,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非常高兴迎来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高峰论坛的召开。在此,受马省长委托,我代表组委会向出席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所有关心、支持中国航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航空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7.
<正>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从月球探测到逐梦深空,中国人一直努力探寻宇宙的奥秘。习近平总书记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探索的精神引领我们去往星辰大海,奔向太空探寻更多的可能。唐朝诗人李白曾举杯邀月,发出"嫦娥孤栖与谁邻"的"天问"。1200多年后,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自高分专项2010年立项启动以来,我们牢牢把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是创新工程、"天眼"工程、应用工程、民生工程的战略定位,牢记使命,勇于担当,集智攻关,开拓创新,建立了一套天空地一体化设计的高效管理模式,形成了一个条块统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向航天战线的全体同志致以崇高敬意。批示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航天人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彰显了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肩负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光荣使命,希望秉承优良传统,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