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正>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以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带动工业领域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作为传统制造业强国,德国于2011年提出了"工业4.0"概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美国出台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强调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平台,引领"再工业化"。2015年,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  相似文献   

2.
正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它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有利于加速智能制造发展,更广泛、更高效、更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的资源配置,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是制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演变和革新,智能制造产业应运而生,并引领着新一代的工业革命发展。当前,智能制造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如果能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工业领域产生的海量数据,对海量的工业化数据进行异构分析和智能分析,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那将是智能制造与大数据应用的"强强联合",也必将推动智能制造的新一轮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机床智能加工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能制造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制造工程,是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由于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体系结构尚未形成,其精确内涵也正在发展之中。本文就智能制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加工,探讨了单台机床智能加工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研究内容,提出了机床智能加工系统的基本结构,论述了各组成模块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增材制造技术又称为3D打印技术,是建立在材料科学、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之上的一种三维快速自由成型的新型制造技术,是一种材料累加的加工制造方法,尤其适合于单件或小批量零件的快速制造。这一特性使得增材制造技术尤其适合于远离母基地的战场环境下,对作战装备个别或少量损坏零件的快速维修与现场制造,适应现代战争"四快":快速响应、快速制造、快速修复、快速恢复战斗力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6.
资讯     
正国防科工局公开发布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调动全社会优势力量资源参与军工智能制造科研任务,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制造能力,国防科工局近日公开发布《国防科技工业强基工程军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指南(第一批)》。《指南》聚焦军工智能制造基础前沿领域,主要包括模型驱动的协同研发能力提升、军工制造装备/单元智能化升级、军工智能制造生产线效能提升等3个方面共23个项目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为军工企业军民兼容带来了希望。这一技术系统包括柔性制造技术、设计一体化和标准化技术、总体管理技术、用户网络技术等。军工企业在导入这类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期望生产的产品的特性;考虑企业现有技术基础和特性;考虑技术应用的梯度;考虑技术投入的费效比。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制造业”是我国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政策链、研发链与生产链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智能制造发展创造技术条件、功能条件和价值条件。因此,从内部互动的视角探讨其对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驱动效应显得尤为必要。本文认为三种链条在并存关系中呈现“去中心化中坚持中心、独立运行中保持协同以及模糊边界中守持边界”的基本特征,三者相互纠缠、互嵌共生,深刻影响着智能制造的创新绩效。因此,建议增强政策链的协调性,提升对研发链和生产链的适切性影响;提高研发链的创造性,强化对政策链和生产链的互动力功能;改善生产链的融合性,加强对政策链和研发链的调适力作用。预计通过“三链”协同促进要素高效配置的观点将对新时代建设制造强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历程、发展背景以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深入分析了航空机电技术与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技术融合.在航空机电领域,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航空机电设计、优化、制造与维护全生命周期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将为数字孪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实施途径,以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举办论坛,请政府部门解读最新国家战略为企业释疑解惑,请院士专家讲解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做好引领,请典型企业交流先行先试经验体会增强军工行业信心,协会的创新思维与实践为长效合作机制注入新活力增添新亮点,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广泛好评。本刊讯(曹福成、燕利娜)4月18日,2017年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暨国防科技工业智能制造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与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承办,中国机床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正>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成果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简称"军转民"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简称"民参军"目录)。详见网站。2017年度"军转民"目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等6个领域,收录150个项目;  相似文献   

12.
梁晓波  邓祯 《国防科技》2021,42(4):85-91
发展语言智能处理技术是全球新军事科技研发的重要趋势。美军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推进新的语言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人工智能宏观政策和举措的带动下,美国政府与军方在语言智能领域采取了较为清晰的战略路线:明确需求方向,注重长远规划;重视军民融合,调动地方研发活力;创新技术研发资金的管理模式,提高发展效率;推动技术在关键领域的应用,加快美军战斗力的形成。本文认为,面对这一趋势,我们需要深度布局国防语言智能处理技术战略,重视面向未来需求的长远规划;充分调动语言智能处理技术研发的"民间力量",注重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建立科学适度的项目研发机制,加快颠覆性技术的战斗力转化。  相似文献   

13.
正1月15日,由广东广播电视台、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年度重量级榜单——2017广东年度经济风云榜隆重揭榜。作为走在国企改革前列的国有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广电计量在众多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广东年度经济"风云企业"称号。据悉,本届广东年度经济风云榜以"新产业新动能"为主题,旨在聚焦新制造、新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寻找和表彰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技术改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应对新技术革命实现高端化跨越发展的整体谋划,智能制造是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智能制造能够带动各产业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攻方向。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制造业的重要目成部分,也是工业4.0的决胜之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多为复杂产品,一般为多厂所协同设计制造,并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变  相似文献   

15.
<正>通力有限公司在制造业信息化、两化融合、智能制造领域耕耘22年,帮互助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等多个行业700多家用户在产品研发、制造和管理方面获得技术进步、能力提高,为建设中国制造业强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17年8月17-19日,2017智能制造峰会暨两年一度的通力用户大会在拥有"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美称的合肥举办。本次大会以"融会求索,贯通智造"为主题,充分展现了通力有限公司不空谈概念、持续落地、为客户提供实实在在价值的特点。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制造企业近400位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规模显著超过历届。  相似文献   

16.
王士超 《军事文摘》2022,(19):32-34
<正>近年,军事大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军事智能化,将军事智能作为军事科技新的制高点,构建智能化军事体系。面向智能时代,紧跟军事智能发展趋势,对于武器装备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军事智能发展新态势美国占据全球军事智能化发展的先机。美国已将人工智能置于维持其主导全球军事大国地位的科技战略核心,构建智能化军事体系。美国在2014年11月15日推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中,首次将军事智能化作为装备和技术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空战武器装备的逐步融合,“智能、跨域、自主、分布、协同”等空战新特征日益显著,正在不断推动未来空战走向新的形态.深入分析了国外对空作战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空战技术发展进行了研判,提出了多武器跨域智能协同对空的作战场景,对其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智能空战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促进了人工智能技...  相似文献   

18.
地空协同无人系统作为新质跨域智能作战力量已成为世界强国开展军事技术竞争的前沿方向。本文首先总结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的概念、功能及发展目标,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制定的专项规划,从形成智能作战体系、改变战场攻防平衡及全面提高作战效能三个方面阐述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对未来战争的重大意义;其次,针对其面临的环境复杂、资源受限和平台异构等约束条件,从分布式态势认知、适应性智能导航及异构系统协同控制等方面总结了地空协同无人系统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最后,为应对智能化战争挑战,从技术瓶颈、平台建设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该研究可为地空协同无人系统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曹福成)8月26日—28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三届中国欧亚国际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博览会、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电子信息暨国防电子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智能制造暨航空航天产业展览会(统称"军博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军博会以"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创新驱动·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深入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助力"中国制造2025",汇聚军转民技术产品、民参军、先进制造、高校科研、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倾力将欧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军事智能技术的由来与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世界军事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重点阐述军事智能技术对中国军事实力提高的重要意义、如何加快军事智能技术发展的几个问题,为中国军队未来智能化发展和应用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