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地时间2017年12月22日傍晚时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为客户铱星通信公司(Iridium)把10颗第二代铱星系统(Iridium Next)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完成了今年的第18次火箭发射任务,创下私营太空公司的纪录。作为全球商业航天兴起的代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即SpaceX公司)无疑是近年来最吸引世人眼球的私人航天公司。通过短短几年的快速发展,SpaceX公司已经或许还将继续改变人类进入太空的固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分析SpaceX公司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猎鹰9"火箭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系统概括了SpaceX公司特点和"猎鹰9"火箭相关飞行试验,采用经验总结法剖析了SpaceX公司取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研究了海上平台垂直回收的优缺点和重复使用关键技术。通过模型假定和仿真计算表明,"猎鹰9"重复使用火箭运载能力损失约30%以上、发射费用可降低30%;在此基础上提出"猎鹰9"火箭后续跟踪研究的主要问题,我国低成本运载火箭发展策略以及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发展差距等。  相似文献   

3.
防务     
正SpaceX第三次成功海上回收猎鹰9号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昨日在大西洋上的无人船上成功回收了"猎鹰9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这是SpaceX连续第三次成功在海上回收一级火箭,总体第四次成功回收火箭。在猎鹰9号第二级将通信卫星THAICOM-8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几分钟后,一级火箭成功实现海上着陆。GTO是卫星运行经常使用的高椭圆轨道,距离地面约3.2万公里以上。  相似文献   

4.
SpaceX公司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成功推出了"猎鹰"火箭和"龙"飞船,震惊了整个航天领域,堪称是民营企业的典范。文章简述了SpaceX公司及其"猎鹰"系列火箭和"龙"系列飞船的概况,并从可重复使用技术、发动机技术、软件系统和回收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SpaceX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所取得的成果,得出SpaceX公司技术创新的四条重要启示是,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合理改进组织架构,高度重视科技人才,促进军民融合,将有利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军情动态     
日本H-2A运载火箭于2002年12月14日上午当地时间10点31分从鹿儿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将4颗卫星送入800多千米高的极地轨道。这是自2002年9月H-2A火箭发射成功之后,第二次获得成功。 H-2A火箭升空约16分钟后,“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与火箭成功分离;约30分钟后,另外3颗小型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ADEOS-2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的,用于接替1996年8月发射、运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11日,日本南部的种子岛(Tanegashima)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1颗名叫”信息搜集卫星-3A”(IGS-3A,IGS——Information Gath- ering Satellite)的照相侦察卫星,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情报处理系统送去第3颗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 F6发射2颗照相侦察卫星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RSC)公司管理的第4次发射。2006年9月~10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火箭太空公司还将利用M-5 F7运载火箭,从日本鹿尔岛县内之浦(Uchinoura)航天中心发射“太阳-B”(Solar-B)探测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国外商业航天公司发展迅猛,尤以美国SpaceX公司为代表,其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设计和生产了Falcon1火箭、Falcon9系列火箭、Falcon重型火箭以及"龙"飞船等宇航产品,并已开展星链的组网部署,引起了整个行业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对SpaceX公司快速发展内外部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航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防务快讯     
北京时间2008年3月9日12时03分,欧洲航天局第一艘自动转移飞行器(ATV)由阿里安-5ES火箭搭载,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13时09分,ATV 与火箭分离。此次发射使用的阿里安-5ES火箭能将近20吨的有  相似文献   

9.
<正>12月11日,中国航天基金会与中国SUV品牌WEY联合发起捐赠仪式,向中国科学技术馆赠送成功实施中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的"CZ-11WEY号火箭海上发射展示模型"及"固体燃料运载火箭一级箭体落体",将为青少年筑起航天科普教育最直接、高效的交流平台。2019年6月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WEY号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0月,国内首枚搭载商业卫星的民营火箭"朱雀一号"发射升空,但卫星未能入轨,发射任务失败。而在稍早的9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实验用小型商业火箭"双曲线一号"。火箭将2颗立方星试验载荷依次释放进入亚轨道进行验证飞行,用于验证星箭分离和数据传输技术。这两次发射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因为这既是我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在国家发射场完成的发射任务,也是首次实现由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完成的商业发射任务。两次发射使用的火箭与实验卫星全部由民营企业自筹资金研制。虽然遭遇了一定挫折,但标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5,(1):67-67
48年了,他始终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国家的强盛和航天科技的发展呕心沥血,矢志报国。李占奎长期担任火箭总设计师,2001年以来,先后负责了武器的生产,抽检飞行试验和交付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了火箭四个状态.在三个基地发射的技术管理工作,在11个月内保障成功发射多颗卫星,创造了火箭26次连胜发射的发射纪录。  相似文献   

12.
日本H-2火箭发射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15日下午,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鹿儿岛种子岛航天中心用H-2运载火箭发射“多功能输送卫星”(MTSAT)。在发射后4分钟,火箭第一级主发动机停机。由于担心火箭失控,在8分钟后地面控制人员发出引爆指令,使箭星俱毁。此时火箭的飞行高度为45千米。这次发射原计划在8月5日进行,由于火箭多次出现问题,致使发射推迟。1998年2月,由于H-2火箭第二级的发动机过早关机,致使COMETS试验通信卫星进入一条无用的轨道,成为空间垃圾。  相似文献   

13.
形势紧迫提前上马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以下称苏联)从它在里海北岸的火箭发射基地向太空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次成功的发射向全世界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都已笼罩在苏联带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内。这使美国军政各方感到十分震惊。10月4日晚上,白宫和五角大楼彻夜灯火通明。美国的政界和军界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4日,美国用德尔他-4M火箭从太空发射场-6(SLC-6)发射了国防气象卫星-F17(DMSP-F17).  相似文献   

15.
10月22日,印度在南部沿海安得拉邦的斯里哈里科塔航天基地成功发射一枚极地卫星运载火箭。这枚火箭是22日上午10点23分点火升空的,火箭上载有3颗卫星,其中一颗是印度自制遥感技术实验卫星,重达一吨,另两颗是比利时和德国产卫星,总重量约100公斤。这是自1997年印度宣告自行研制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取得成功以来,第3次发射此类火箭。半年前,印度曾成功地首次试射更先进的对地同步卫星运载火箭。这标志着印度已经跨入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16.
1.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2F遥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神舟十号飞船送入太空。2.神十飞行乘组唯一的女航天员王亚平,1997年9月被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空军航空大学前身)录取,成为37名第七批女飞行学员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06年6月11日7点40分,以色列军方用三级运载火箭"沙维特"(Shavit).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以南的帕勒马希姆(Palmahim)海滩空军基地成功地把"地平线-7"照相侦察卫星发射上天。火箭向西从地中海上空飞过.数分钟后进入近地点300千米、远地点600千米的椭圆逆行轨道.沿与地球自转相反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名为航天事业奋斗了六十多年的航天老兵,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来临之际,内心仍然感动无比的激动与自豪。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相伴而生的一项伟大成就,就是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开始走上了中国运载火箭的舞台;尽管"长征一号"这个长征火箭家族的长子,只进行了包括"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内的两次卫星发射就退役了,但它却为中国人正式开启了探索太空之门,矗立起了长征火箭出征太空的丰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24日,"长三甲"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我国首颗探月卫星,这时让我们想起一个人——就是"长三甲"火箭总设计师贺祖明。让我们走近这位可亲可敬的总师,探寻他背后的研制故事。风云直上九万里  相似文献   

20.
孔军 《环球军事》2013,(2):30-31
有人将朝鲜成功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对韩国的震动描述为“来自朝鲜的斯普特尼克”。55年前,苏联率先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当时的美国上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韩国军队在朝鲜发射前就对其展开了严密的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打捞到了火箭残骸,试图借机窥视朝鲜的远程导弹技术,并为韩国发展自身的军备寻找借口。韩国曾经计划,要在2005年成为第九个“太空俱乐部”成员国,青瓦台总统府曾向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下达指示“必须在2005年之前开发出运载火箭”。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部和航空宇宙研究院2002年开始推进从俄罗斯引进液体火箭技术。2006年,俄罗斯与韩国签署协议帮助韩国制造并移交一级火箭,这就是后来的“罗老号”。但是,“罗老号”在2009~2010年进行了2次失败的发射,以及2012年第3次发射时,两次因机械故障而被迫临时中止的经历,创下前所未有的总共10次发射延期的纪录。这让发射运载火箭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官员们感到十分难堪。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相关人士表示:“与朝鲜相比,科学技术更为发达的韩国在远程火箭和核武器技术上要落后太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