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科技军民融合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国情,对我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为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科技军民融合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和改革强军三大发展战略的交汇点,是提高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支撑,更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  相似文献   

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科技兴军战略的重要举措,政策法规是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撑。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基本政策法规为引领、领域政策法规为骨干、配套政策措施为支撑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其中基本政策法规引领发展、重点领域政策法规取得突破、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但还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备、难以适应协同创新发展要求、执行落实存在偏差等问题,需要强化政策法规前瞻性引导性,增强政策法规针对性协调性,推动政策法规落实监督,建设“系统完备、衔接配套、协调发展”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
刘鹤 《中国军转民》2022,(22):11-12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政策的核心关注点是军队相关主体责权利不匹配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问题。目前,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存在军工科研设施开放共享政策缺少刚性约束、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未能充分体现智力价值、军队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有待畅通等问题。应从军工设备开放共享、军工科研项目绩效改革、国防科技工业项目补助、武器装备预研经费保障、军队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4.
国家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进入深入推进阶段.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军事需求牵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军事工业转型升级+配套民企业融合发展""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军民协同创新支撑""军民协同产业园区+两用技术孵化转化"等4种模式,同时,把准示范区的特色优势、创新军民协同体制机制、聚集军地高水平创新资源、完善政策法...  相似文献   

5.
6.
张远军 《国防科技》2018,39(2):019-025,046
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是推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益相容是开展军民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文章基于利益相容原理,科学分析军民协同创新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基础,深入论证军民协同创新对推动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价值,认真剖析军民协同创新存在的诸如交易费用分摊、利益诉求多元、利益分配冲突和创新风险分摊等利益不相容问题,从文化环境塑造、利益分配、风险分摊和利益保障等方面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使得军民两类科技创新主体利益相容、诉求一致,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发展。  相似文献   

7.
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本文通过总结梳理军民融合产业集聚发展的历史演变,分析当前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业集聚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动力机制下持续运行的。社会需求牵引力、政策制度推动力和文化观念支撑力共同构成了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的社会动力体系,该体系在"双重力量"和"两对矛盾"的共同作用下,在思想上激发了技术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意识,在行动上推动了经济层面的自发性创新行为和政治、文化、军事等层面的自主性创新行为,并通过这种社会动力机制实现良性运转,并为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刘畅 《中国军转民》2022,(20):52-54
军民融合一体化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防知识产权在法律与制度层面影响着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国防知识产权具有独立于普通知识产权的保密性、产权主体的公权性、非完全市场性等特殊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知识产权的建设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完善,但在权属界定、保密解密管理、成果转化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从界定社会单位国防知识产权所有权主体资格、加强国防知识产权保密和解密管理、加强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作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其发展质量事关富国强军根本大计。实施军民协同创新示范区发展综合评价,系统衡量其发展质量与效益,既是解决当前示范区建设面临问题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示范区良好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从实施示范区发展综合评价存在的不足、构建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选择综合评价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军民协同创新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与武器装备研制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展军民协同创新,迫切需要构建军民协同创新的利益相容机制,以有效汇聚军民两类创新资源,充分释放军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提高国防科技创新效率和创新水平,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支撑。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势在必行军民协同创新是指围绕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将分布在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军民两类科技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民融合武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相关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与军民融合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要从根本上化解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研究相关利益格局及其对融合发展的影响,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正>7月20日,"2017山西省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成果展洽会"在中北大学召开。来自军工企事业单位、民口配套单位、部分高校、各军兵种驻山西地区军代室、地方投资公司、部分地方科研院所、地方企业的与会人员300余人汇聚一堂,共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大计。副省长王一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国防科技工业党委书记、科工办主任冯志君主持。会上解读了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与政策及园区规划举措召开了驻晋军代表和有关企业的"军地座谈会",举办了"成果推介会",对一批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科技成果现场推介。其中21项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我国国防知识产权法规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国防知识产权立法缺乏系统性,存在较多立法空白;立法缺乏科学性,法规位阶效力偏低;立法缺乏完整性,核心条款内容缺失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立法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构建完整的国防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增强国防知识产权法规配套衔接,完善国防知识产权法规内容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冷妹  马惠军 《国防科技》2021,42(4):123-128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研究旨在探寻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的动力源泉.本文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演化和演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原理入手,分析军民协同动力机制的生成机理,论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演化的理论根源,推断得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动力生成具有"两条路径、三个层次、五种力量"的一般规律,认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同...  相似文献   

16.
谢玉科  何昊宸 《国防科技》2021,42(5):102-107
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由军地管理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中介机构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组成,各主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关系联结,将单个创新主体有限的私有知识置于知识网络中。知识网络具有异质性、自主性、层次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结构上分为节点要素、关系要素和环境要素。本文认为,军民协同创新体系通过网络上不同类型节点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来扩散和使用知识,实现知识创新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私有知识转移扩散、整合共有、吸收应用的交替循环运动实现知识持续积累与螺旋上升。军民协同创新体系知识网络的形成与运行,既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也需要发挥军地管理机构的引导作用,以及中介机构的纽带和支撑作用,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凝聚知识创新的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全面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军民融合领域中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日益凸显。在分析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对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了探讨,从内容方式、思想观念、创新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对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在理论上析清军民融合式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及其基本要求,可以为做好新时期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顶层发展战略不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不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备、技术标准体系不互通、新兴领域融合不深化、体制机制运行不顺畅等问题,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就需要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  相似文献   

19.
徐继龙 《国防》2014,(3):27-28
治军管理在建设强大军队中具有基础地位和基石作用,作为各级管理者,必须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着眼夯实强军之基,从形势判断、思想理念、知识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管理素质培养,努力提高筹划、指导和落实管理工作能力,以过硬的本领持续推进部队管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亮 《国防》2014,(3):25-26
从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技术评估局提出国防工业“军民一体化”建设模式后,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共同做法。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进一步把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好,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建设还严重存在着统得不够,缺乏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强有力的军地联合领导体制,融合项目和内容多是一事一议、个案协调,融得不深,军地重大建设项目基本是自成体系、自我发展,军队“所需”和地方“所能”壁垒重重,缺少军队需求“总入口”和军地对接“总出口”,机制不全,国家和地方在融合项目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利益补偿等方面法规制度不配套,军地双方积极性都不高等问题。比如,一些军队规划项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及时、不完全,一些重点部队进出口道路、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阵地配套设施建设难以有效搭载地方同类重大项目同步建设,公路、水路和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分贯彻国防需求,战备渡口废弃,滚装码头严重不足,民用船舶、特种车辆、飞机等运输工具建设没有预置军事功能,战时加装改装困难;结合民用建筑建设人防工程不够落实,“以罚代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战略物资储备和应急生产准备不足,先进民用技术为军所用渠道不畅通,等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围绕实现富国强军相统一,采取新的思路和对策措施,把军民融合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