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8年7月,航天科技集团实施航天液体动力重组,汇聚西安、北京和上海三地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试验资源,以西安地区原航天科技六院为主体组建成立了新六院。2012年9月,航天科技集团重组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并委托六院管理。两次战略重组,六院成为航天液体  相似文献   

2.
正从1985年提出研制我国航天新动力,到2015年迎来液氧煤油发动机太空“首秀”。30年来,六院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中,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科研生产的龙头,攻克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技术的国家,把长征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2吨提高到25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自主创新研制之路,为我国成功进入空间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志存高远谋先行研制无毒、无污染、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并在重大航天工程上使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工业》2011,(1):11-11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创建于1957年12月3日。经过几代飞航动力人的艰苦创业和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已经拥有吸气式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和固体发动机等航天动力的自主创新、集成制造能力和完备的研制生产体系.实现了冲压发动机工程化、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模块化和跨介质工作.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航天动力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12月30日11时32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自主研制的迄今我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工作时间最长的固体分段式助推器——民用航天3.2米3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在西安取得圆满成功。作为该院"十三五"的标志性成果,本次试验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方案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是我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姿控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试验及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伴随着航天事业走过60周年的辉煌征程,六院为中国航天研制交付了上百种质量可靠、性能卓越的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在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的引领下,孕育厚植了具有时代特点、航天特征和发动机特色的六院动力文化,成为航天三大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航天研究院的序列中,有一个老资格的新兵,它就是1999年8月挂牌的、地处内蒙古的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 三十五年来,六院入研制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长征一号末级火箭把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推上了预定轨道:卫星制动发动机门次应用于返回式卫星,返回成功率 100%:两级固体导弹发动机,为我国潜艇发射的战略导弹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新一代陆基战略导弹两级固体发动机“参军”入伍,在五十周年国庆大阅兵中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EPKM固体火箭上面级,两次参与发射外星,为长征火箭打入国际市场拓宽了新渠道…  相似文献   

7.
查理 《国防科技》2004,(6):6-10
火箭是现代文明社会高科技的象征。所谓火箭,是指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燃气产生反作用力,以获得前进动力,向前运动的飞行器。运载火箭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军用火箭和导弹,以及气象火箭、地球物理火箭和生物火箭等民用火箭和烟火等。火箭发动机在火箭上的地位,有如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假如把火箭喻为人体,那么发动机就是火箭的心脏,是火箭的动力工厂。因此,火箭发动机技术是航天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基本概念火箭起源于中国,火箭发动机是我国劳动人民首先创造出来的。早在唐代初年(约在公元七世纪)火药就出现了。宋…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一所创建于1957年12月3日,经过几代飞航动力人的艰苦创业和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拥有吸气式发动机、液体发动机和固体发动机等航天动力的自主创新、集成制造能力和完备的研制生产体系,实现了冲压发动机工程化、弹用涡喷涡扇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中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程化系列化模块化和跨介质工作,成长为中国领先的航天动力产业。55年来,三十一所始终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履行富国强军的首要职责,成就了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型号研制向基本型、系列化、多品种飞航动力装置研制并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航天飞行任务对推进系统高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需要,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方向和新领域。比较集中的研究领域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健康(状态) 监控和智能控制。本文介绍液体火箭发动机控制的智能水平演变趋势,健康(状态) 监控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的框架、结构,以及与这些系统直接相关的故障模式、传感器技术和故障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中心,共有职工约11000人,其中从事民品的职工近3000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航天六院的科研生产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已研制生产出50  相似文献   

11.
六院简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是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试验基地。被誉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摇篮,是航天系统三个“航天精神教育基地”之一。下属三个研究所、两个制造厂、两个总公司和三个保障单位,现有员工五千多人。四十多年来,六院共研制出了70多种型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交付发动机数千台(套),成功应用于国防和航天领域,1995年获得了中国航天领域“优质固体火箭发动机”金牌;并于2000年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授予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六院研制的长征一号第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2.
翻开他的履历表看到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曾连续荣获原航天工业总公司通令嘉奖、航天奖、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863”计划先进个人等殊荣。近日,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他就是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主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征四号乙火箭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067基地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恩昭同志。40多年来,他先后参加并领导了某系列火箭发动机和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技术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hi …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一代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SBF—4多次起动、双组元、双调节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于1991年3月27日在长沙通过了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有关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十一名专家、教授组成。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技术权威之一,航空航天部11所刘传儒研究员任鉴  相似文献   

14.
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理 《国防科技》2004,(8):25-30
液体火箭发动机是采用液体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的简称,属于使用液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液体推进剂由输送系统送到发动机泵前,经泵加压后进入发动机推力室进行燃烧穴双组元推进剂雪或分解穴单组元推进剂雪,将推进剂的化学能变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燃气,通过推力室喷管膨胀,将热能变为动能,以高速方式从喷管内向外喷出,产生反作用力--推力,为火箭飞行提供所需的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优点是比冲高(250~500秒),推力范围大(单台推力在1克力~700吨力)、能反复起动、能控制推力大小、工作时间较长等。液体火箭发动机主要用作航天器发射、姿…  相似文献   

15.
人物名片: 李斌,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究员。先后参与和组织领导了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工作。历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11所新型发动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11所副所长,兼任质量副所长,管理者代表。现任11所所长。曾被授予航天系统“十佳科技青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总装、检测专业厂.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及神舟载人飞船逃逸系统等多种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工厂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百余项,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56年至今,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一张让国人骄傲的"闪亮名片"。这期间,作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事业发祥地及主导力量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也走过54个春秋。54年来六院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以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为己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从无到有、从小  相似文献   

18.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承担着航天型号及神舟载人飞船逃逸系统等多种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承担该领域国家重大预先研究课题,固体发动机研制生产能力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发展航天高科技主业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当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三号由长征系列火箭托举,扶摇直上九天,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当江泽民总书记在发射现场亲切接见航天六院院长雷凡培、六院11所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张宝琨,当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11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个个喜讯传来时,位于古城西安南郊的航天六院11所的干部职工,激动喜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发射“神舟”飞船研究设计运载火箭发动机攻坚战中那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又一幕幕展现他们眼前……  相似文献   

20.
军情动态     
波音公司设计首台可重复使用的烃火箭发动机据报道,波音公司的洛克达因推进与动力分部正在详细设计新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发动机。这种新发动机称之RS-84,海平面推力可达4.5×106牛( 约454吨力),可能是第一台使用富氧气体与煤油组合为燃料的、可装在执行多种任务助推器上的发动机。RS-84发动机的设计尚处在第一阶段,到2003年5月结束,此阶段所用资金来自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发射倡议”(SLI),金额为3400万美元。第一阶段结束之后,发动机的设计进入第二阶段,洛克达因分部将获得另外的合同费2400万美元。预计2006年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