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留苏教育不仅为中国培养了革命干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一批军事人才。以往人们对前者关注较多,而对后者注意甚少。本文试图探讨20世纪20年代留苏军事教育的发展过程及其与中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关系和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后,美苏冷战已进入白热化,原子弹、氢弹亚阵以待,全世界笼罩在核恐怖的阴影之中。在北冰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快就开始了。1954年,美国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人想到了利用北冰洋进行水下核袭击的有利条件。1958年,美国海军首次在北冰洋水下进行核潜艇穿越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美欧同盟关系开始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美欧矛盾不断凸显和加剧。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单边与多边、单极与多极之争,矛盾的实质是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美欧之间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内的权力、地位、利益之争以及对待国际安全问题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思想。随着软件工程研究的深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需求工程研究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需求工程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重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一些研究小组相继成立。从199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Requirements Engineering,RE)。199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ICRE)。1996年Springer-Verlag发行了新的刊物——Requirements En…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人民军队开展了系统正规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指战员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及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各种复杂矛盾;在掌握马列主义军事原理基础上系统总结在革命战争时期获得的零散经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革命人生观;改进不良作风,克服居功骄傲、停滞不前等错误思想倾向。梳理总结这一时期人民军队在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更好地开展理论教育、在新的强军征程中续写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干部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20世纪50年代,中央军委根据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的新的使命任务,突出强调干部训练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军队中心工作的中心。针对干部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首先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为干部训练奠定了文化科学基础。同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实行轮换作战,充分利用战争实践训练干部;大力发展军事院校,通过院校教育训练干部;开展以干部为重点的军事训练,提高干部作战指挥和组织部队训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国家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中国被迫进行战备。由于北京和福建在战时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中国战备可以以北京和福建作为典型案例。当时北京和福建的主要战备活动有:加强思想戒备、进行“小三线”建设、修建人防等国防工程、加强民兵建设、储备战备物资、做好战时城市人口疏散的准备等。考察北京和福建的战备活动,可以了解中国战备的相关内容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经过十年的探索和调整,人民解放军逐步建立起了与当时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条件相适应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为新中国军事领导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本文回顾了这一时期人民解放军对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9.
官兵关系是军队内部最基本的关系,正确处理官兵关系是军队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20世纪50年代,为了恢复和发扬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密切官兵关系,人民解放军全军上下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考察这段历史,对于人民军队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战争威胁.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日益恶化,新中国领导人开始强调要准备打仗,提出并确立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备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12.
天涯不寂寞     
司炎轩——中航国际专务、驻肯尼亚代表处总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曾在西安阎良的试飞院情报室从事翻译工作;后调入航空工业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先后在8号工程、10号工程办公室工作;  相似文献   

13.
核潜艇童造趋缓但相关技术仍有突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核潜艇总数日趋减少。至2007年,除中国外,有135艘在役,其中弹道导弹核潜艇38艘,攻击型核潜艇97艘。预计未来各国将继续削减老旧核潜艇,不过与此同时,一批新型的、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山海情》播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热度不减。这部剧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以平民视角、平凡叙事,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村干部的带领和国家政策的帮扶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期,面对核、导弹安全威胁,中国领导人从研究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敌对我采取的手段问题为基点,作出了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重要决策。随着战争威胁的加剧,中共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由军事上发展到国家经济建设甚至群众性防护各个方面,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全面战备的重大标志性行动。对防敌突然袭击这一问题发展变化的梳理,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菲律宾出版的所有官方地图中,菲律宾的领土范围都不包括南沙群岛和斯卡伯罗礁。我们国会在1961年通过并获批准的3046号法案,让我们无法对这些岛礁宣布主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倡导的“和平崛起”政策成功打消了外界的疑虑。然而在过去的2年间,中国却放弃了这一政策,其与邻国和美国的关系也充满了紧张和不安。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海军舰载电子战系统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海军为了加强和提高各类舰艇的作战能力,自20世纪60年代就十分重视舰载和潜载电子战系统的发展和部署。尤其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海军的各种舰载、潜载电子战系统以及其它电子装备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们的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高。电子战系统已经成为美国当前400艘左右的主要作战舰艇(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近200艘其他作战舰船作战与武器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历次作战中,美国海军舰艇的电子战设备对于提高海战生存力及作战的胜利都发挥了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一、美军舰载电子战系统近年来,美国…  相似文献   

19.
20.
20世纪60年代前期国防建设筹划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形势判断上强调从最坏处着眼进行预判;围绕提高现代条件下反侵略战争能力进行筹划;立足提高军队全面建设水平进行筹划;重视数量建设与质量建设二者关系的统筹;突出战略威慑力量建设的筹划;注重国防潜力建设的筹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